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并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这几年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较为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工作室

1 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优劣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也将影响到学生能否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并且要求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新的技术成果和科学管理方式,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从中也可以看到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交叉专业,它与人们使用的产品、生活的环境以及人们的休闲都息息相关,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和专业性质,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具备更多较

快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现阶段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艺术设计企业的大量走访和调研、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分析,我们从中发现了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2.1 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先理论再实习的教学模式,没有明显地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没有兴趣,对专业缺乏认识,导致对实践阶段的学习缺乏重视,缺乏学习的动力。

2.2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往往不能完美的结合,学生们比较适应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而对实践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可持续学习的自主动力。

2.3 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的合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很多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学校只是和企业签订实训基地的协议,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

际运行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具体运行程序细节,比如详细的典型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具体负责的实训教师、具体的实训制度以及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这些问题导致在实训基地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保障学生实训实习效果,合作关系难以长久。

3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

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应该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才能明确实践教学的范围,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对同类艺术院校的调研,发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3.1 为社会提供创意和智力成果

以提供创意和智力成果为主要形式,强调创造性、创意能力、个性化,与其他专业比较而言,相关企业对于艺术设计类创意人才的实习容纳力较小。

3.2 专业知识更新的快速性

艺术设计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所面对的艺术设计的内容、形式、以及潮流都在迅速地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才能在设计实践中站稳脚跟。

3.3 商业性

艺术设计不同于着重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的美术学,它要求我们的设计工作必须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们不能只埋头在教室里虚拟完成设计项目,而是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生产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市场商业项目,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4 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相应的对策:

4.1先实践后学习的交替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入学新生对于专业往往没有清晰的概念和切身体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很模糊,所以我们在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校外实践的环节,在第一学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通过对三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调查,我们发现,校外实践使学生对专业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充分了解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明确了切合实际、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4.2 工作室模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工作室制实训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平台,将课程、教室与企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学校传统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从一些高职院校多年的实

践教学中发现,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营造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工作室承接社会上实际的设计项目和横向公关课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实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们快速融入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在工作室的运行中,教师利用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中共同完成承接的实际项目,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师们都深入参与到行业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与相关企业建立和保持持久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享攻关项目。

4.3 工作室的生产性输出有利于校企的深入合作

工作室生产性输出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充实了整个生产实训链条,实现了最终产品的输出,以此构成了与相关企业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引进商业项目。同时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一个快速通道和桥梁。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制订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这种方式很好的契合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利益共同点,调动了三方的积极性。

5 展望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快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篇:艺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彭晓辉

(江汉大学艺术设计实验中心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论文探讨了当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在艺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建设艺术类实验室的重要性,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以及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的方向,促进学校提升艺术类实验教学的水平,使我国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重视艺术类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验教学;开放实验;示范中心;素质教育

自国家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xx年)》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贯彻落实规划为工作主线,提出了各项工作任务。针对学校艺术类实验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从端正学校艺术类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建立行政和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开设艺术类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和培训实验教师队伍,配备教学器材、开展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入手,严格按规划要求落实每步工作,尤其是近五年高校艺术类实验教学,全国大批艺术院校纷纷取得了“省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艺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称号,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艺术类实验教学的落后状况,使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实验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以下所述主要是探讨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

1、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特长。“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对大学生立项,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自主申请、亲自做实验、独立分析总结,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拓展空间[1]。

二、专业面广,专业实践性强。无论是重点大学、专业艺术院校还是其他综合高校,都纷纷设立或升格艺术系科,覆盖音乐、美术、表演等各领域,艺术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局面。不同专业的专业方向几十种之多,艺术教育的多样化是好事,但诸如主持人、表演专业、动画设计专业等都蜂拥而上的状况不是艺术的繁荣却是商业利益的侵入。这里的艺术纯洁性确实值得深思。

三、 学科依托的多样化。一是外在力量的依托;二是公共艺术师资的聚合;

三是艺术理论课专业的技能化扩充;四是相近专业的转型。

四、交叉、融合的趋势。高校的艺术学科更为明显突出学科融合、课程设置

宽泛、师资力量综合交叉的特点,趋向大艺术格局。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也由此落下专业不纯、教学不精的一些批评。

五、实验教学的重视。传统的美术学科专业创作工具主要是画架、画笔、纸

张、画布、木刻刀等,早期的创作专业也基本上处于纸上练笔的状态。随着艺术创作学科的发展,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模式在当前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代背景下,将科学技术与操作技能融入艺术类实验教学与艺术研究创作中,已成为当下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2、艺术类实验教学现状

2.1艺术类实验室的地位

一、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作用

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建设是艺术类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

的重要基地,它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验室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社会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设计学生设计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去探索和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当前国内艺术类院校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当代社会人文、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艺术专业方向的的社会功

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技术在实验室管理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为新的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当今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艺术应用类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其主要的变革在于信息、数据、图像的采集分析、处理与传递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使人们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进入了快速、方便、准确、更安全的管理模式[2]。由于机械设备、电子、数字、各类软件等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引领生活时尚的艺术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数码相机、图像输出设备几乎代替了传统的绘画工具,扫描仪、数控机床成为工业设计课程实验的必备工具。实验室的概念迅速的引入到各个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尤其是动漫专业、影视传媒专业的开办,图形工作站和非编等设备硬件已成为办学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因此,艺术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内涵已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大多

数艺术专业中,实验室建设不仅体现着办学的基本理念,而且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中,实验室就是传达教学思想、体现实际能力的教学第一平台。多年来中国艺术类实验教学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体现在实验室条件不足,致使动手能力培养的严重匮乏。艺术从根本上讲,是受着文艺理论指导的实验类的创造性劳动,艺术产品是可见的、直观的,是被“做”出来的。这一“做”的特性,决定了艺术教学中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中国的艺术类实验教学要同发达国家进行对话,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创作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三、各院校纷纷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20xx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共

批准建设国家级示范中心360个。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行动、科学规划,先后有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建设了近2200余个省级示范中心。各高等学校也纷纷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从“观念、内容、队伍、设备、管理、运行”入手,下力气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建立与学科专业相适应的资源共享大平台实验室框架。多数院校按学科专业设置表演艺术、数字音乐、数字艺术、造型艺术、设计艺术、传媒动画、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等实验中心。

全国各院校强烈的意识到实验室教学体系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积

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与管理的新机制,成立实验教学管理部代表学校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研究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

2.2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界线模糊,缺乏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大

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执行不一致;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多以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缺乏互动性。

二、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投入,但在实验教学内涵建设方面研究不够。

三、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采用结果评价,对教学过程评价很少,不符合艺

术教育教学规律。

四、由于艺术院校新专业的开设,所以在创建初期没有经验参照,在人员结

构、队伍建设、职称待遇、激励机制、制度落实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五、目前艺术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比例相对较低;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

学方法、实验室开放等方面丞待提升。

3、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方向

3.1、重新认识艺术类人才培养创新的内涵

“艺术创作是一种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而又可以获得优良功能、美的形态以及最佳文化属性,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创造行为。”故在艺术创作专业教学中需改革创新的内涵需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创作理念的创新;创作表现形式的创新;创作元素的创新;创作内容的创新;创作流程的创新;创作材料的创新;创作实施的创新;创作评价的创新。这八大方面的艺术创新内涵全面概括了创新在艺术创作中详细内容,但对于培养艺术创作实验教学而言,要全面包括这八大方面的内容操作难度较大,中国美院实验教学为此而积极探索。

3.2、更新艺术类实验教学观念

一、积极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艺术类高校实验教学落脚点。

二、积极延伸实验内涵,挖掘艺术类高校潜力,通过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确保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满足更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对我们艺术类高校建设和运行来说,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

3.3、艺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以高等艺术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框架结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和保障条件为改革重点,通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研究成果,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以培养大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研究提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包括实验教育、创新教育和技能教育三层面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框架;并结合不同专业培养需要,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对相应实验项目和内容提出改革原则和多层次的具体设计;

二、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研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开放运行机制;为强化实践,突出实验的地位,对部分实验学时较多的独立设置实验课程;从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加大力度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和课外创新活动;

三、创建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包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人文环境条件。加强新实验、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和建立队伍精干、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团队。重点在于实验教学骨干队伍的建立,专兼职制度的保证措施探讨,人员素质的提高途径等;

五、管理制度的改革,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利用和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3.4、提升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实验教学模式

艺术院校的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

了适合各自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集常规实验教学、设计实训、创新活动三位一体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一般由以下四个层面组成,即①为理论教学服务,开设理论课所需实验;②独立开设实验课;③开放实验,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空间的开放。④课外技能培训、兴趣小组等工程实训活动。这种新模式打破实验室纯粹为理论课教学服务的单一模式,扩展了实验室功能,担负起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重任,强化了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验技术

当今实验中心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

建设,实现网络化的实时、动态教学[3]。要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设备提升实验技术的先进性,将传统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将数字艺术运用到艺术类实验教学环节中,尤其是数字图像的采集和三维数字模型的创建,加强了和现代社会实践项目的结合,实验技术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获取更新的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将多媒体课件人性化设计,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多媒体等数字化设备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提升到前沿水平,不断对教师的多媒体制作水平进行培训提高,开展和引进高层次的教育技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制作大赛,奖励取得好成绩的优秀教师,不间断投入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改善实验教学管理,开展网络教学,促进实验资源共享,将网络数字平台是现代实验教学管理和网络教学的基础,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开发网络资源,针对艺术类实验教学的特点,研究如何将数字图像资源优化,如何保护数字资源,如何存放数字图形档案等等,发挥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管理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实验教学:①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提高实验的比(权)重。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次的实验项目,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于非设计类学生,以认知类实验实习为主;对于优秀学生,可以有更大的范围选择实验项目或自选实验和研发制作。如在创新实验中,也可分层次并融合。③学生为本,开放实验。各实验空间共享开放,跨学科实验内容的全面开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个性化培养。要提高实验室开放的时段、空间以及根据不同开放状态下的技师配备与管理。④鼓励学生参赛。参赛对象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专业老师跟踪指导,从指导思想的灌输和草稿至成品的过程老师都要指导过目,适当运用激励机制。目前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应试教育思想造成的

不良后果在此暴露无疑[4]

四、实验考核方法

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下,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将全方位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艺术类高校的各类教学活动,符合条件的由学校根据有关学分管理办法承认其学分。

在考核改革中,将提出:①学生实验成绩着重考核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收集和保存学生作业,制作成电子档案,为以后复查和参考保留依据[5];②根据实验教学的性质不同,考核侧重点也不同,对创新性的环节,注重过程的考核,对其他环节,则注重结果的考核;③根据实验的开课形式,理论课所属实验课、独立开设实验课程,采取两种相应的考核方式。属于理论课的实验,实验成绩按比例作为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独立设课的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独立考核、单独计分。

五、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制,完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精干、朝气蓬勃、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突出职业性的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遵循艺术类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实行导师制、督导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实验技术培训班、短期进修、学术会议交流等,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团队。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特别重视艺术实验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类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它关注、涉及每一单项教育形式,可以为任何一种素质教育提供支持。它的目标是综合多元教育因素走向素质教育目标的总体。艺术教育自身不能完成这一目标,它要靠德、智、体、美、劳等教育通力合作,而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恰恰在这种合作中起着一种交叉、渗透、融合的作用。这种多元综合性是艺术类实验教学所独有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兵,汪亚琴.积极推进创新性实验计划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管理与研究,20xx,49(1):42-43

[2]、周沛明.对困扰文科实验室发展问题的思考[C].实验室工作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5,87

[3]、涂宇清.关于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5(6) :6-9

[4]、李范珠.大学生创新人才实验基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8):11-12

[5]、李钢.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C].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4,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