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参观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参观学习工作报告

20xx年x月x日至22日,在县委常委马新宏的带领下,和田县乡镇党委书记到内地河北、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在这有限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河北通州魏家坟村、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的设施农业。所到之处听取了所到之地领导关于特色种植、大棚管理技术发展的经验介绍。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更重要的是我们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通过参观沿海发达地区,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出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紧凑。通过观摩考察,切实地感受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性,看到了农村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我们存在的差距。

一、参观地基本情况

山东省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凭借着他强大的蔬菜产业远近闻名,该市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农民的收入70%来自蔬菜。寿光蔬菜业的迅猛发展,让我看到了大棚蔬菜的价值,也让我看到了日趋科技化的农业的发展潜力。寿光农民们种植的高技术性、高积极性,更让我对寿光蔬菜快速发展背后的玄机充满好奇。三元朱村是寿光大棚蔬菜经济的发源地,大棚种植主要时间是每年的9月到2月,这一种植时期,解决了冬季吃菜难的问题。由于我们去的时间是在1月分,正好是最忙的时间摘菜蔬菜的季节,没有看到农民的种菜情况,只是通过农户的口头讲解进行询问。在三元朱村,每户农民至少有2—3个棚,这可以为他们带来高达一万元左右的年收入。三元朱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主要劳动力多为妇女,而家中的男性主要是作为技术人员接受培训。三元朱村现有216户,850口,20xx年的人均收入高达18500元。

种植蔬菜的大棚技术含量高,主要利用地热、光热形成的日光温室进行采光和采暖。由于村中每家每户都有技术人员,这就确

保了蔬菜的质和量。大棚蔬菜的高品质高产量吸引了各地区的农户,三元朱村的大棚技术也应用到东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区。除此之外,我在三元朱村还看到了大型的农资超市、生活超市、敬老院等公共设施以方便农户的各种需要,市政府还建立了网上诊断系统,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技术支持。

二、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参观,我发现了寿光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许多优秀经验。

(一)蔬菜生产标准化和特色化

寿光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10个镇、500多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该市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在中南部乡镇,集中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从而使蔬菜成为该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

在走访当中,各村种植作物各不相同,且同一个村的农民普遍种植同种作物,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我认为,这种独特的种植结构,有利于进行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建立系统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此种方式,不仅利于农户与农户之间的经验交流,利于技术人员统一讲授种植技术要领,利于各村各户把蔬菜种好种精,并且也利于各收购点的统一收购,便于登记和质量监控。

(二)严把蔬菜质量关,严守品牌信用

在参观过程中,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我发现寿光市对蔬菜质量的把关十分严格。不仅有北京的质量监督部门来寿光蔬菜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并且将抽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寿光市,同时寿光市自身也对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因为在对各村镇的集中收购过程中已经详细记录了各种蔬菜的生产户情况,所以可以及时、准确的予以公布。

(三)以农户为中心,健全周到的为农户服务

刚进到三元朱村,就被眼前一桩桩白色楼房吸引,这里的农户,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农民,都住上了统一舒适的楼房。管理人员介绍说,为避免农户之间因为分房而造成的纠纷,政府共设计了25款不同的户型,每村投票选择他们所中意的户型,投票做到每户参与,在选出最受欢迎的户型后才开始动工。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一模一样的,都是300平米带车库的。这一贴心措施,极好的避免了纠纷,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后方保障。管理人员不仅在“住”上动了心思,在“行”上也为农民提供了很周到的服务。三元朱村就像一个小区,里面的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管理人员带我们参观了这里的农资超市,里面的化肥、种子应有尽有,村里的农民不再用亲自跑到很远的地方购买,也避免了被骗的隐患。此外,农资超市里面还设有多台电脑,农民如果有技术难题或者种菜难题,就可以来到这里,网上的技术人员会随时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在农资超市的对面就是一个生活超市,里面提供了农户们生活的必需品。另外让我惊讶的是,这里还设有一个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提够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服务之周到,让我感叹。

到了收获时节,农户不用跑去收购站,会有专门的人员挨家挨户统一收购,然后统一送至农贸市场。所以这里的农户可以安心的在家种菜,免去了许多繁琐的程序。

在寿光,有一个20xx亩的大型农贸市场,当地人介绍说,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了的菜。它就像南北蔬菜的枢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价格、信息、技术交流中心。

正因为如此周到的服务,贴心的管理,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种出的蔬菜自然也是保质保量。

三、结合我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乡农业生产受水资源短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随着“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工程的不断向前发展,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我乡是和田县乡镇中的大乡,99.5%都是维吾尔族,都信仰伊斯兰教,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同时,我深刻认识到同样是墙体大棚,为什么我们的大棚收入低呢?我认为是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

(四)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现有资源没有很好的去利用,导致土地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设施农业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来集

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罕艾日克乡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四、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

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 ——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化、农民化、农业现代化。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农田水利和加强旱作农业相结合”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局面。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不是政府单纯资金的投入,也不是社会精英的道德

呼吁,而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尤其是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特征的新型农民的培育和成长,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要培养和塑造“专业化”的农民。要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

——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乡富民。乡政府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利用好我乡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旅游业的优势,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率,不断的提高干部的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罕艾日克乡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第二篇:外出参观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参观学习工作报告

11月4号至6号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们接待小组12位成员对河南、山西进行了为期三天时间的参观学习,在这短暂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河南的神农山、黄河三峡和山西的皇城相府等地,通过导游沿途详细的解说和对地理文化的讲解,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也从中学习到了一个导游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忙中有序、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以及接人待物的礼仪。

在参观学习的三天时间里我们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鬼斧神工的杰作和当地人民艰辛的创业历程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而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旅游公司对我们整个行程的流程细致安排和当地接待工作的热情专业服务都有我们接待小组学习的亮点。我们要取人之长把日常工作做到精、细、服务热情,和企业的标准化建设。通过这次外出学习使我们这个团队更加团结,遇到困难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让我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朝气、团队精神和大家庭的温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学习要不断的进行充电,一天的参观结束后通过晚上的总结学习、商务礼仪培训会议使我们劳逸结合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感谢公司能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要学以致用,把学习到的东西灵活的运用到工作当中,今后的工作要细致、严谨、专业化。工作和生活中要和同事之间搞好团结,建设好我们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多学习、多工作把我们的蓝图绘制的更美好,早日实现公司五年上市的宏伟目标!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20xx年10月10日—11月10日,万源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部分小学校长岗位(提高)培训,我有幸也参加了培训。

10月30日——11月7日,我们一行40多人赴成都、绵阳部分学校考察学习。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的在我的思想中与我校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校基本情况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出国预备教育于一体的高规格、全日制基础教育学府,占地450余亩,在校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9000人,教职工1100多人。学校以“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教育目标,以“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为核心理念,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原则,有文明修养,有大家风范”的时代新人;致力于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先进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积极推进“全员化、优质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发展战略,追求全员成才、全员升学和 高品位升学的办学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集小学、初中于一体,走读、寄宿双轨运行,是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民办学校。学校沐浴着高等学府浓郁的文化氛围,吮吸着教育科研最新成果的甘露。学校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读书”为育人宗旨,提倡传统文化“诚、孝、雅”,培养现代绅士淑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严格,服务精细,学风严谨,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得到了社会及家庭的广泛赞誉。

四川双流棠中外语学校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于20xx年建成的一所全寄宿制现代化股份制学校。学校内设附属小学(含学前班)、初中部、高中部,现有 学生5600多人。学校坐落在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毗邻双流国际机场,距成都市中心12公里,紧邻机场高速和成雅高速,交通方便快捷。校园占地320亩,投资约2.3亿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电子图书馆、音乐厅、体育场、学生公寓和餐厅等。教学区、运动场、生活区布局科学,间隔有致;各类建筑设计新颖,造型美观,设施一流。学校的每个教学班均配备了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这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二、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和迈向成功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人才观。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人文化的思想。

1.人文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

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

(1)、校园文化应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可以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个阶段我们注重的是“建设”,关心的是“标准”,关注的是“变化”,得到的是“积累”。隐性文化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全体师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宣传,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文化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注重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氛围。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创建,这个过程关联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志向等。它必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必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

2.重实际,创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所以特色学校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具有独特性。学校不论大小,都有其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的独特性带有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种独特性首先应有学校特色,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创建一种学校组织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的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办出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最终能成为特色学校,需几任领导和全体教师努力共建。

(2)、特色学校是成功的学校,具有先进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并且这种办学价值观又被特色学校本身的成功所证明是正确的。

第二,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特色学校就是靠培养多元化人才被社会认可的。

第三,成功地确立了优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就是某种办学模式不断形成优化的过程,其确立标志着这种办学模式的定型和完善。

(3)、特色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具有稳定性。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稳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发展,稳定前进,求永远前进、永远成功。但它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的过程。

三、主要经验

1、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薛城临山小学给我的印象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校长的宏观调控权力,又能极大的调动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管理层有较高的素质。管理层素质越高,学校也就办得越有特色。管理层的核心就是校长,校长办学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要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要搞出什么样的特色,校长要有自己的主见。 作为校长,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理念,能敏锐地捕捉前沿课题,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分析和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掌握先进的学校管理知识,立足于社会大背景,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以科学的教育观谋划学校的发展,以科学的发展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校长要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注重从教育方针、法规、制度等方面来开发自己,在开发自我,熟悉政策法规、法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学校的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引领教职工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体现风格的办学特色,把学校的优势、强项最大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2、服务意识到位。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社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学校的教育就是为社区服务,每个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他们要求各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一月内,家访率必须达到100%,必须亲自登门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并及时将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通报家长,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如需要同家长沟通的,也必须是亲自登门拜访,不允许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从这一小事,就充分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服务意识。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树立服务意识,提倡“走进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别化的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

学校的优质服务理念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精心创设了满足学生学习、运动、身心发展多种功能需求的育人环境,将墙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炼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环境和广阔舞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