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幼小衔接的思考

关于英语幼小衔接的思考

中文摘要:本文对幼小衔接中的英语教育如何在课程与教学中,更好的适应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实现良好的英语启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做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发现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中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学习与生活适应、课程与教学

一、引言

全世界有四分之三的信、传真、资讯、以及欧洲二分之一的商业活动都以英语来处理,英语的使用在人际交流以及国际化的趋势下变得愈发重要,英语为公认国际语言,在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许多非英语国家在小学阶段,甚至在学前阶段都增设了“英语教学”课程,由此可见在国际上对英语学习的注重。而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开展儿童英语教育,如何开展儿童英语教育也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部分双语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广州,深圳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已经接受了一个阶段的幼儿园的英语教育,而在小学一年级,孩子要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小学学习模式。孩子要对小学的四○分钟的课堂教育教学要有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这就产生了我们的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1]问题。

目前国内的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一、二年级;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三、四年级;第三阶段为五、六年级。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阶段主要指的是小学20xx年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一生英语学习基础和兴趣的启蒙时期,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具有极大的影响。

幼儿园阶段的英语教育英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小学英语教育才可以算是比较系统的正式的英语教育的开始。就目前的语言教育发展状况开说,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崭新的探究领域,本文希望通过对幼小衔结英语课程理念进行梳理,以期总结出一些英语幼小衔接的基本理念,基本的规律和实践方法。

二、理解当前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国家中小学英语课程标注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方法,增进学生对本国与外国文化习俗之认识等英语科三项课程目标。

国家中小学英语课程标一级标准中进一步指出,小学一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在没有考试压力之下,比较接近沟通教学的理想条件,接受英语启蒙教育,培养了对英语的基本语感以及使用英语的兴趣。此课程目标强调对儿童进行情感、兴趣、社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儿童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为儿童时期正值身体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情绪与人格的基础发展阶段,唯有促进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才是我们儿童教育的根本,我们的国家英语课程理念也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而目前的小学低英语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设定了关于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单元,把环境教育和生活教育鲜活的融入到课文设计中,目的是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倾向,同时适应以20xx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阶段依然属于英语启蒙阶段,如果不能实现良好的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这严重地损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不热爱英语学习或是厌学的情绪,其造不利影响将是终身的。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课时数有限,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广州地区平均水平以每周两小时为主,因此课程内容以浅显易学为原则。透过主题、沟通功能、及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儿

童对外语符号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和运用的动机。这可以说是英语幼小衔接的最核心目的。作为把英语学习作为外语学习的我国而言,缺乏语言环境,学生不容易在课后获得英语表达的机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英语教育的幼小衔接呢?

三、应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来设计英语课程

低年级儿童在学习心理上的思考能力,强调直觉感知,逐渐学会注意更多事务不同方面的线索,透过具体事物引起记忆,想象,思考、推理与判断,并且逐步发展出保留概念。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但任何的语言符号都具有概括性特点,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都需用直观性来解决这一对矛盾。使言语符号形象化,既有助于儿童对外语的理解和记忆。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学习外语,应经常采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在动手、动口等活动中感受外语,运用外语。寓外语教育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变枯燥的学“语言符号”,为玩“声音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注意力的发展上,低年级儿童易受外在环境的改变影响而分心,直接表现为好奇的外显反映,因此注意力集中的水准较低,亦不适合长时间又缺乏变化的课程与教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分配也较差,更不适宜同时学习过多的活动与事物。由于儿童得注意力不及成人,在儿童英语教学上需要更多元的活动来引导。但活动背景和场景不要设计得过于复杂和具有刺激性,以免偏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同时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一些事情的兴趣不能持久,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会使小学生兴趣索然,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视听法、结构法、功能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等,创设情景,促进相互交流。 低年级儿童逐步了解可逆、互补、同一等特性,甚至能依照事物的不同特质加以分类,以掌握不同种类间的关系。我们在设计英语情境和英语问题的时候应该充分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感受英语情境和回答英语问题的同时,这些思考能力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语言学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等。就像人生经历一样,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有成功的学习经验将有助于学习者往后的学习,反之不断失败的经验,会学习者产生习得无助感,会呈现较为负向的学习情绪。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进步,渴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语言学习经历中发现闪光点,给予他们及时而明晰的反馈和期望,有效地运用表扬和鼓励。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的进步都要加倍地珍惜和呵护。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时,内心会萌发出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和进而对成功的追求就可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成就动机”。

四、应从语言学习的特点来设计英语教学

从语言学习特殊角度来说,我们要注意培养语言表达基本能力培养。在20xx年级的幼小衔接阶段,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而言,语言理解力、声音模仿力是此阶段英语教育的重点。同时这两者也是英语语音意识的形成的关键。

为了促进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培育下列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听觉性注意力和辨音能力。第二,培养听觉性短时记忆能力。直接发展短时记忆力是困难的。要有意识地使之形成注意的态势,并反复地听。第三,培育表象能力。培养表象能力,就是使他们对事物的种种经验的丰富性及其能动性系统化。通过游戏、模仿、有目的的计划的活动,促进事物与动作的替代,这样就可以拓展有意义的世界。第四,培育复杂的概念和理解力。可以让儿童借助绘画和实际动作去深化经验。并使经验概念化。

而作为声音模仿力的英语教育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培养声音模仿力。为了提高整个模仿性,可以从边击掌边唱歌开始向口型模仿过渡。第二,培养想起词语的能力。当儿童理解了却难以表达的时候,教师可以显示出想了解的态度,询问他“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之类。第三,培养表达的意欲的培养和保持。尽可能的让儿童有开口表达的机会,有开口表达的成功感,要注意对儿童及时进行鼓励和赞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表现欲强,当一听到一个英语单词时或是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急于模仿,往往是还没有听清楚就脱口而出。听清才能说好,因此低年级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且注意要适当的重复,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捕捉单词和句子的信息。

在儿童语言发展中,听音与发音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恰当的语言输入是制约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的运用全英语进行教学,培养英语学习的氛围。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的输出量是和语言的输入量相关的。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 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 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输入语言信息要具有合理性、针对性。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最佳语言输入的重要特征之一。Krashen用“i+1”来表示可理解的输入,即比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略高的语言信息。这种输入既可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因其具有学习者所不了解的语言内容而具有学习的价值。如果语言输入大大超出了学习者理解水平,如包含过多的语法现象或生词密度过高,学习者将难以有效地建构各种信息之间及其与先前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学习环境尽管可以提供较为丰富、形象的语言输入,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语言输入都是可理解的。TPR 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之前,先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不像其它教学方法那样要求学生即刻进行口头表达, TPR比较适合对初学者进行语言教学。

最后,在课堂教学方面,切忌只是单纯作为英语教学来对待,目标多为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多少英语单词和句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兴趣儿童学习动力的源泉,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仍具学前期的特性,他们仍需要在能用自然的、自主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中自然获得的,生活是他们学习语言的丰富源泉,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大量语言交往的素材和机会,能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同时语言具有语言自身的特点,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而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依然要强调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

五、应确保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确保有效衔接

优秀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的保证。一个优秀的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第一,英语发音正确、规范,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流利;第二,有能力用英语组织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大部分环节;第三,组织英语活动时使用的英语应当是儿童化且符合英语文化特点的;第四,应当善于使用非语言符号和体态语与儿童交流和互动。

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因而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教学不仅是教,良好的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也是英语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教室的布置上应该尽可能的符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在专门的英语学习室进行学习。在教师布置上要多下功夫,多用图文相配的图片来装饰教室,让学生们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英语的字母表达,培养学生的书写意识。同时教室的布置要适合活动教学的要求,应可任意变化室内的桌椅空间与布置,同时应重视学习角的自由操作与练习,可以有配合主题单元可以随时更换情景与学习区,儿童可依照兴趣自行操作,作品可以陈列分享。 改革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运用及改编外,还可以从一些优秀儿童读物、儿童杂志、儿童教育网上选取儿童喜爱的、能为我们所用的内容,充实语言教育,给语言教材输人新鲜的血液。我们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之在英语学习和习得过程中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在活动中教学,使之在探究中发展,体现其“从学到用”的价值。同时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传口令、接力赛、有奖竞猜、各种表演、绘画、歌谣、绕口令、大书的讲述等。

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给了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节教学方法的机会, 也让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课内课外的学习表现,对教与学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记录学生档案袋就是再现学生学习行为的最佳方式。对幼小学生而言,使用简单回答的问题的质问或是漫画所构成的自评表为宜。学生在小学最初学习英语时其的语言水准都很低。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准可编制适当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准,需要多方面考虑。我们在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时,可以评价其思考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在世界的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沟通意愿,并以帮助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在实际的授课提示不同的教学情景与多种游戏,并提供多种问题引导学生

解决,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前期阶段,由于孩子刚上小学,为了使孩子在心理上不要有太大的反弹与不适,可以采取 游戏化的“闯关评价”。教师对于在英语课堂表现良好的儿童,除了用代币制奖励之外,也应该对孩子进行口头赞美或是用肢体语言进行赞美,或是以体态语对学生进行抚头,拥抱等不同的表示赞赏的动作。适度以个别或是团体竞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父母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方面,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加亲子之间的信任与互动。

教师应尽最大可能的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够开口说英语,小学一年级教师普遍认为大部份新生皆已在学前阶段学习过英语,因而进度加快速度,使得部分胆小和害羞和语言智能发展欠缺的孩子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和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儿童终生的语言发展也将深受其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表达英语的机会,运用其中发展中的说话技巧来进行交谈,不断的发问、讨论于对谈,充实歌唱或是小诗中所具有的韵律和节奏感的预演活动能够充分享受到表达的兴趣与快乐。另外,要注意一些衔接策略的运用。小学一年级新生因为学前教育的差异,英语程度参差不齐,造成班上有的孩子可能已经学会了基本的26个字母的发音,和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是有的孩子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此时可以和其它班级的老师协同将学生依程度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在掌握到一定程度上再回到原班学习。

六、应充分实现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四方面的良性互动

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国家里,英语学习环境并不佳,学生在学校上完英语课,回到家还是无法提供练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孩童的帮助是有限的。在相当大程度上,英语学习在幼小衔接阶段仍然属于教室用语,学生离开教室后很少有机会练习和运用,我们应该社区和学校业余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英语表达的机会,当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英语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效。

认为儿童刚进入一年级就读,面临崭新的学习阶段,父母在入学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教育,提供适切的辅导,布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入学后要协助孩子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幼小的督导孩子学习,配合学校措施做好亲师沟通,方能为以后学习历程做好稳固的基础。家长要做语言教育的有心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长辈,是孩子的玩伴。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不断强化家庭中语言教育的作用。父母亲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给与正向鼓励,以及为孩子提供适合的英语图书以及DVD,让孩子得到足够的自我学习资源,同时使孩子在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得到正向的态度。家长每天花上一定的时间和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或是一起玩英语电脑游戏,或是一起编写英文图书都是创造家庭英语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教师要从发展心理学的社会、情绪、语言学习观点,提供给家长有关孩子此阶段英语语言学习的阶段性特征,改变部分家长的错误观念,协助为孩子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出发,改变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英语教育的偏颇,强化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与小朋友和家长透过电话联系,或做面对面访谈,分享小朋友的学习状况,和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学校老师会相关要求及期待。建立家长信息档案,对于那些家长不能辅导自己孩子英语的家庭的孩子建立特别档案,给予特别的关注。

学校要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符合小学低年级语言难度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由参加。比如说学校可利用兴趣活动时间或是课外活动时间安排英语老师参与教学,每星期一至二次,和儿童在自然的情境下作互动,为有意愿的儿童说英语故事,以简单的英语适时和儿童聊天、互动; 利用早上入学、午睡、餐点及放学时间,播放英语小诗与歌谣之录音带或老师曾讲过、孩子喜欢的有声英语故事书;又或是利用小学生资源,开展混龄教育。此方法可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组成,安排活动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鼓励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辅导教师则必须随时注意学生间的互动,使程度好的学生能乐于指导程度较落后的同学,而程度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历程。此种方式除了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助人的习性外,更能透过同学之间互动,养成合作互助的习惯,并解程度落差的问题,保持整个学习团队较高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