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程论文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真理发展过程中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结的认识论范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中国在xx年前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中国奇迹’当之无愧。”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原理的结果,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 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伟大而神圣的历史任务。 我们可以把这个历史使命概括为最基本的一点, 这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 它所阐明的立场、 观点、 方法,是指导无产阶级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说明的真理的绝对性。 但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为客观世界是发展的, 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精神文明、 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因而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之而不断充实、 更新和发展。所以, 我们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了真理的相对性。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必须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的绝对性。

要坚持, 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不搞清楚“ 是什么” 的问题, 所谓坚持不过是固守某些传统观念罢了。在强调回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时, 尤其要注意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和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每一原理、 结论, 都是相互贯通的, 体现着一种整体精神。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不是封闭的、僵化的绝对体系, 而是开放的、创造性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创造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首先在于它是建立在具体科学基础之上, 是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在不断概括总结具体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创造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还在于它随现代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发展。恩格斯早就指出过:“ 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 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 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引起的新变化, 也向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战以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发展道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寻

找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上, 虽然他们对革命成功后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也作过许多科学预见, 但是因为在这方面缺乏充分的实践基础, 所以没有制定出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因此, 从世界范围来看,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还存在许多有待发展的地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巨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实践总是历史的, 它必定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 我们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启迪我们, 我们必须基于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现时代完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我们在全面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做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

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绝对化,把不断发展的马克主义看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乱套,结果导致在实践中失败,危害了革命事业;相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陷入了唯心主义诡辩论。实际上,科学史上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的过程,是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真理绝对性的否定。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是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过程;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直接就是对当代世界及其发展的新概括,就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按照中国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每一次结合的实现,都是新一次结合的开始。因此,每一次结合的提出和实施,在本质上都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把握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对于深刻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审计课程论文

审计证据是进行审计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和保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整个审计工作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作出判断的过程。因此,充分了解审计证据的相关知识及其收集方法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审计证据的概念、意义,审计证据的特征,同时对审计证据的收集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特征 收集步骤 收集方法

1、审计证据

1.1、审计证据的概念及其意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对整个审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必须以审计证据为基础,离开审计证据而得出的任何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令人信赖的。同时,审计证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审计业务负责人可以通过查阅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从审计证据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形成的重要基础,审计证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审计意见。通常审计证据的获得,都是相对应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需要不同的审计证据来证实。审计证据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审计程序可以看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作初判断的过程。

1.2、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证据的特性是指审计证据内在的特征和性质,具体体现为注册会计师围绕这些特征和性质收集审计证据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证据的特性包括充分性和适当性。其中适当性又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

(一)关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数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审计证据的数量实际上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

根据审计证据准则,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越大,对充分性要求高,即需要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多。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通常重要的审计项目要求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因为一旦这些项目上出现判断错误,就会容易导致审计结论的失误。③审计经验。对于一项审计业务而言,除了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专业审计知识以外,还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经验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对审计的证据的以来程度,也就是说,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证据相对就能够减少。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无论是初次审计还是历次审计,一旦发现了存在错误和舞弊的现象,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它对整体会计报表会带来增加存在问题的

可能性及影响,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考虑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以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⑤成本效益原则。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审计证据的收集,一定要考虑到审计成本,过多的审计证据会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

(二)关于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针对于审计证据的质量而言的,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管理当局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漏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指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严格来说,每一个审计证据都与审计目标相关,只是相关性强弱不一样。当然,审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性强的审计证据,因为这种证据说服力较强。另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而言的。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够反映和证实客观经济活动特征的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有赖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具体来说:第一,真实性是指审计证据必须能够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要想审计证据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取得证据。同时,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也要求审计证据不带有任何偏向,即具有中立性。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的情绪或偏向带入决策或判断中。第二,合法性指审计证据是在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前提下,依照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而取得的。只有这样,取得的审计证据才具有法律的效力,才能够作为可靠的审计证据。第三,客观性指审计证据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同时审计证据还能够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

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标准:

⑴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⑵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⑶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⑷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2、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一个审计事项的完成,必须依据审计的目的 、种类和范围来确定其收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不同的审计项目,其审计的依据和查看的审计资料是不同的。但收集证据的步骤和方法大体是相同的。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并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做好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

2.1、审计证据的收集步骤

收集审计证据一般要经过五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收集审计证据的内容

即确定收集哪些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手机内容,要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来确定。

(二)确定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即确定怎样去收集审计证据。

(三)、确定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即确定收集多少证据。审计证据的数量需要根据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审计证据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经验来确定。

(四)、确定如何选取审计证据

即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抽取审计证据。既可以采用判断抽样法,也可以采用统

计抽样法。

(五)、实施审计证据收集

在确定了证据收集的内容、方法、数量和抽取方式之后,就可以开始实施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如果在收集过程中,遇到了计划中没有考虑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就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按照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追踪收集。

2.2、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审计证据的主要来源是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中收集的证据。现场审计证据收集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向被审单位及相关部门直接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就是审计人员针对审计项目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目的地向被审单位索取有关文件、凭证、账簿、指标等资料。在索取资料中,被审单位必须如实提供,不得拒绝或隐匿,更不能提供虚假的资料。如不能及时提供证据,应向审计人员说明理由。同时,若审计发现有虚假的资料,应当场向被审计单位讲明利害关系,以保证索取资料的真实性。

(二)现场查阅

审计人员亲自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对业务资料、文件、档案材料等从形式到内容进行认真阅读。阅读中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理解,要在全面分析,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寻求相关的审计证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做好笔录的同时,必须获得相关材料的影印件,这样收集的证据才是有价值的证据。

(三)抽查有关资料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不可能对被审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检查,但又必须完成审计项目。因此,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能反映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相关资料来进行抽查,从而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所以,所要抽查的资料必须是有用的,具有代表性和公允性的资料。

(四)、实地盘点

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对被审对象的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存和检查,并与有关记录进行核对来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从中获取足够的证据。这种方法,一般在审计固定资产时比较适用。

(五)、实地调查

审计人员通过观察、查询等方法,对查阅不明的事项进行内外调查,从而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

(六)现场观察

指审计人员到实地现场,通过观察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程度以及检查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手段,发现线索和直接获取证据。

(七)分析比较

审计人员利用已获得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重要比率、金额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比较来获取审计证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