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 培养 观察 阅读 想象 能力 加强批改力度

摘要: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如何改变写作课课堂枯燥低效的处境、提高写作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作文评改,培养写作能力。

正文: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是每位中学生必须的,因为它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可当前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文教学已陷入了僵硬死板的困境,举步维艰,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双眉紧锁,满脸愁云,苦思冥想,抓耳挠腮,谈“文”色变,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若不是三番五次催交,他们是“逼”不出作文来的,既使逼出来的作文大多存在空话、套话、假话,毫无真情实感,自然也就没有感人的力量,学生也完全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怎能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快乐的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使学生作文有“源头活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1)让学生自己留心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写好观察笔记。每隔一周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一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并做好记录。

(2)集体捕捉观察时机,每逢下雨(雪)时,我都让学生观察雨(雪)的情景,并延续到雨(雪)过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雪)的观察笔记,并在班上交流。(3)选择对象观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韵,然后作好观察笔记,如写《记一次春游》、《秋天到了》等题目。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写不出文章,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写作素材。中学生视野较窄,只能把自己局限于小圈圈里,作文缺乏新意,更不要说成功了。“多读”则是帮助学生跳出小圈圈的有效方法。

读的内容包括以下两种:

1、 读教材。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文采上说都是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范例,因此,多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嘛!另外,多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精读。

2、读课外书。好的课外读物能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知识,所以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指定一些课外读物,如一些名著等供学生阅读。另外可以利用班级“小图书馆”,可让学生每人带两本课外读物,进行交流阅读。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可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充分利用课文范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我就让学生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由地上想到天上的,想象天上的街市有多么的神奇,并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这时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想象。然后再让他们在班上交流,同学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描绘得有声有色。

又如,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先让学生到台上表演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的情景,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候我再进一步出击,引导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自己没有穿衣服时,会怎么处治那两个骗子?那些大臣们会有什么反应?那两个骗子又会怎样?让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同学们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就会自由想象,挥笔自如。

长期的实践证明,培养想象力是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四、加强作文评改,培养写作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和想象能力外,加强作文评改力度,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作文评改是这样的:每次学生交上作文后,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本作文都精批细改,勾画圈点,眉批、记分样样全。可实际上学生对待老师的精心批改却视而不见,毫无兴趣。这样一来,老师的精心批改就变得劳而无功,流于形式。要想使作文教学跃上新台阶,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几种作文批改方法的新尝试和体会。

在作文批改上我用得较多的是下面几种方法:

1、当面批改法。学生个人交作文给老师,老师当即看学生作文,当面指出作文中的优点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文的缺点和不妥之处,分析其原因,指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去改,改过之后再交给老师复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与学生交流,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足之处是当面批改比较浪费时间,难于长期进行。

2、学生互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交换意见。学生互改主要批改字、词、句及标点,把那些错别字,错误的标点以及不通顺的句子画出来,进行交流改正。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毛病,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3、分组批改法。这是我在作文批改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由五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各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交上作文后,老师把学生的作文分发到各小组中去,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评改,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执笔,写出本小组的评改意见,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待批改完毕后,把各小组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由一名同学在全班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改,提出各自意见,再与本文作者探讨,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总的批改意见。这样,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经大家一讨论就都记住了。好的方面,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不好的方面,同学们可以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方法,经济实用,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作用。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也应摒弃那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应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李桂仙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把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

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 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好奇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一经诱导,便会转化为成就动机。所以教学活动中的新异因素总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接近并去了解“这是什么”和尝试解决“为什么”。诱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主要有:

3.1形成教学互动“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动,从而改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反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2鼓励个性发展新课改理念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3.3引导情感迁移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可有目的地将课文中某种思想感情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中。

4.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语言智能

要把变无趣为有趣,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认识汉字,牢记汉字,以达到学会运用汉字。讲故事和朗读的方法是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我把一个个孤独的汉字编入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汉字。在教学“休”字时,我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一边跟学生讲起了故事来:从前有

个人(板单人旁)走路走得太累了,就靠在一棵树木傍边(板木字)休息了。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型和意思了。象这样的记忆的汉字有很多。例如,在学习“鸣”字的时候,还没等我解说,有个孩子就大声说:一只小鸟在张大嘴巴叫就是“鸣”了。由此可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到学习生字是很有趣的。碰到抽象的难理解的字时,我通常会把这些字融入我们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

5.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6.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