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分析

《5的乘法口诀》案例分析

锦山小学 张晓方

【背景介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课上借助情境图通过数与动手摆学具等直观学习手段,帮助学生依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抽象出乘法口诀。通过学习,进一步为学生学习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使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魔术表演,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大家高兴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欣赏精彩杂技的同时发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一辆车上有几个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几个黄灯笼?一共有几个红灯笼?

??

【评析: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情境图所给出的信息,并提问题。这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编儿歌,找答案。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有的同学说到一辆小车几个轮?上面共几个人?谁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师:那两辆小车该怎么说?

生:两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师:小组同学合作继续往下编,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在小组内摆学具,编儿歌,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评析:教材中呈现的儿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其中蕴涵着2和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充分经历“编儿歌”这个过程,为学生编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索,儿歌变口诀。

师:求1辆车上几个人?谁能列出一个算式?

生:1×5=5 或 5×1=5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你能不能想出一句口诀? 生:一五得五。

师:今后计算1乘5或5乘1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五得五来计算。(板书) 师:你能继续往下编口诀吗?小组同学合作编出来,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生回答所编的口诀,师随着板书。

师:观察这五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交流发现的规律,得出其中的特点,并总结这五句都有5,因此这五句就是五的乘法口诀。

【评析: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在学前接触过乘法口诀,现在利用儿歌编出口诀这个过程并不难,因此让学生合作完成。而发现这五句口诀的规律也很重要,学生理解规律后,记忆就更扎实、更容易。】

四、运用口诀,自主练习。

师: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生提出问题,全班一起解决,交流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生自由提出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如:我们一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一周做几次?

??

【评析: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最高兴的是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及体验到探索乘法口诀的快乐过程。

【评析:建立多元的评价目标,让学生谈感受,不仅是谈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更主要让学生谈出数学课上探索新知的快乐。】

课后反思: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一下方面作了考虑: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在设计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有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的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使新知识在小组的讨论、争辩、交流中得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集体精神。

3、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活动的机会,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回答问题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正确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都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做好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的角色,将评价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不但重视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目标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20xx年x月x日,我观看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小小推销员”,让我印象深刻。

口语交际课在我的教学中是个难点,无从下手。由于学生不敢交流,无话可说,所以使得口语交际课半途而废或者一带而过。然而口语交际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说话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听话的能力;更是作文的基础,所以观看了“小小推销员”这一课,使我深受启发,也增强了我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信心。

本节课有几大亮点。一是课文内容的导入。老师拿出学生很熟悉的棒棒糖,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从外观、包装、口感、质量、寓意、价格等几方面对棒棒糖进行了介绍,并向学生推销。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表示想要购买。于是老师的推销成功,为总结推销方法做铺垫。这样的引入使枯燥的课堂一下子就活起来,变得有趣,也为后面学生的推销打下基础。

二是教学方法的总结。老师在引入的环节之后总结推销的方法,为学生的推销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有“法”可依。而且在学生的推销过程中,不断的以各种方式贯穿推销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刻,学得牢。

三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趣味性十

足。

最后是教学课件的使用。虽然本次的教学课件不多,也算不上精美,但每张课件都突出了重点,恰到好处。也打破了我以往认为课件越多越花哨越好的观念。

不足之处:完美的课也会有瑕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普通话基础还不够扎实,有口语化的现象,平翘舌音发音不准。二是老师有些地方用词不够准确,在介绍棒棒糖时说阿尔卑斯棒棒糖是最好的棒棒糖就不合实际。三是学生推销时没有注意实际情况,报价太低还外送很大价值的物品,显然会亏本。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选择怎样的方法,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适当的放手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