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

授课时间;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了解民歌体裁 “花儿”与“信天游”。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 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它主要流行于陕 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

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 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 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教学教具】

多媒体、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2-3分钟),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2.通过各地区不同的风格民歌,引出西北民歌

新课教学(发展):

1. 让学生们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2.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情况。

3. 对西北地区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带领他们进入西北音乐的世界,首先欣赏一首西北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2)首先听一遍歌曲(2,19),请学生来回答听过之后有什么感受,在旋律上,情感上,节奏上有什么体会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他的演唱采用了方言和真假声结合的唱法)

(3)然后再听一遍音乐,(1,58)

它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即每段歌词由两句组成,每段歌词的最后都用两个字收尾,通常,上句采用“2+2+3” 的七言奇数句结构,下句采用“3+3+2”的八言偶数句结构。例如: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看是---容易---摘去难(上句)

摘不到---我手里---枉然(下句)

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给人以苍茫寥廓,气度恢宏,一派高原尽收眼底的意境。第二段歌词意在抒情,其意蕴含蓄,富于哲理,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际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难以实现。

这首歌采用单乐段的结构形式,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由高而低,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遗,直泻千里。

4.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上面不同体裁的民歌,是一首陕北的信天游《脚夫调》(1,53) 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

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听歌曲,请同学回答听后的感受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被生活所迫。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幽怨,愤懑,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迫切寻求生活的强烈愿望)

5.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词多即兴编唱,内容以反映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

6.欣赏《刨洋芋》(40s)

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描绘了劳动的场面,表现了收获的喜悦

拓展: 你能说出一首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吗?

《花田错》 王力宏演唱 (二胡、京剧)

总结: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视频)

 

第二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制作多媒体报告的一般步骤,学会制作只有文字的多媒体报告,掌握移动、复制、删除幻灯片,以及播放多媒体报告的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使用占位符,编辑幻灯片,播放多媒体报告。

2、难点:按照一般步骤制作多媒体报告,进一步提高对使用PowerPoint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以“山东省著名景点”为例,学习制作有个性的多媒体报告。

新授:

【制作多媒体报告的一般步骤】

观看《山东省著名景点》多媒体报告,思考它的制作步骤。

1、确定主题:

介绍山东省著名景点——泰山、三孔、趵突泉和奥帆中心。

2、收集资料:

各景点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等。

3、制定提纲:

山东省著名景点

目 录

泰山 三孔 趵突泉 奥帆中心

4、制作多媒体报告:

共需6张幻灯片,第1张为标题幻灯片,第2张为目录幻灯片,第3-6张介绍泰山、三孔、趵突泉、奥帆中心四个景点的具体内容。

5、播放测试

【制作只有文字的多媒体报告】

P63做一做:制作“山东省著名景点”多媒体报告中的标题幻灯片和目录幻灯片,并将它保存在D盘“PowerPoint”文件夹中,文件名为“山东省著名景点”。

提示:“插入”菜单—“新幻灯片”命令。

自学P64“小博士”,理解并使用“单击此处添加**”。 思考:1、占位符分为哪几类?

2、如果要在占位符之外位置输入文本,该如何操作?

自学P65“小博士”,使用“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

提示:右键单击—快捷菜单—“幻灯片版式”命令。

思考:从哪个菜单可以调用“幻灯片版式”命令?

完成P65“动动手”,制作“山东省著名景点”中的其余4张幻灯片。

【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P65做一做:接上例,把“山东省著名景点”中的第5张幻灯片移到第4张幻灯片的前面,把第3张幻灯片复制一份在第3张幻灯片后面,删除第4张幻灯片,保存多媒体报告。

思考:你还知道移动、复制和删除幻灯片的其他方法吗?

【播放多媒体报告】

播放我们刚刚完成的多媒体报告,看看本节课的劳动成果。 自学P67“小博士”。

思考:1、如何在放映过程中途停止?

2、如何在幻灯片上标出想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3、如何随时终止放映?

【大显身手】

完成P68课后练习:制作一个主题为“唐诗欣赏”的多媒体报告。

【总结归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