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心得

跟 师 心 得

--妇科闭经医案分析

非常有幸得到了一次参加省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全科医师转

岗培训,并来到了湖南省直中医院参加临床实习。本人先后到儿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针灸科、妇科、急诊科、内分泌科进行学习。在近10个月的学习当中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在妇科我从师副主任医师刘春香老师二个月,跟随她到住院部

和专家门诊,颇有心得。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当中深感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高,能贯穿中西医理论、结合临床,准确应用检查手段,能很准确的诊断疾病,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想患者所想使患者能用最少的钱治好疾病。深深的体会到刘老师高尚的医德、敬业的精神、专业的技能、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妇科门诊时,每天门诊量很多,有时可以达到100多人次。每天上午刘老师早早的就到了诊室整理好自己的诊具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并且上班不喝太多的水免得耽误患者就诊的时间。每天下班的时间到了她还是会认真的处理好患者的各种情况才下班,经常会要延迟半个多小时。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刘老师的高尚的医德医风。

记得是在20xx年x月x日快要临近下班了,来了一位患者,

主诉:清宫术后闭经8个月。仔细询问病情,患者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最后一次清宫术后一直没有来月经,同时伴有周期性的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曾先后在多个地方服用中药,一直无效。伴有大便秘结、舌质黯淡、脉沉涩有力。妇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内有中量黄色粘稠带下、宫颈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子宫内膜为4mm。刘老师分析了病情:患者多次流产损伤了胞脉及肾精,又加上多次清宫伤及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而出现了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粘稠,脉络不畅之证。考虑治疗采取活血通络、理气调经。

诊断: 闭经

治法: 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药方: 理血通经汤加减 10剂

吴茱萸6克 赤芍12克 三菱6克 莪术6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益母草15克 泽兰10克 水蛭3克 苏木5克

服药两周后复查白带正常,腹痛下坠感逐渐减轻。考虑到还没有来月经,子宫内膜尚未恢复在原方中去掉了水蛭、加入当归、党参、制首乌、女贞子、枸杞服用10剂后患者电话来报月经来了,告知不可过食寒凉、辛辣食物。患者感谢连连。

由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心得:一、要熟练掌握综合诊疗技能,并灵活使用于临床。二、四诊应用的重要性,不能单依靠光电、仪器、机械、实验室等手段,望闻问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三、辩证的重要性,要把综合资料收集,理性分析才能给用药正确的指导。四、用药的遵从古方而又能临床加减,三因治宜,随证加减。

在省直中医院近一年的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人将传承老

师们的高尚医德,科学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老百姓的健康更好的保驾护航。

全科医生:游颖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跟师心得

让针灸回归传统

韩帅

甘肃中医学院

本学期,我系开展了“师带徒”的中医教学新模式,在

将近三个月的跟师过程中,我本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中医诊治疾病讲求“形神合一”,形乃神之宅,神乃形

之主。类比之下,单纯的针刺操作技术就好比是“形”,是

具体可见的;而针刺手法则好比是“神”,是无行可征的,

就像是中医讲求治神一样,需要医者较高的个人修养和造

诣。

对于每个医学生来说,掌握单纯的针刺手法技术是不困

难的,但是,会扎针并不能等同于会治病,很多时候,即便

是我们辩证准确,选穴合理,针刺治疗之后却不能得到令人

满意的疗效。原因到底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

我们的手上没有真功夫,我们的针刺是有形却无神的。当然,

临床中这种针刺可以治愈疾病,可是,多数是简单的疾病或

程度较轻的疾病。由此看见,针灸的学问博大精深,远不止

会用针、会辨证、会治疗那么简单。真正的针灸是需要手法

的。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针灸研究的深入,

许多新型的针刺疗法不断衍生,其目的无非是丰富针灸的知

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可是,诸多新方法很多没有被我们

所真正掌握就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可是会用不等于取得

佳效,良好的临床疗效不是诸多疗法作用堆加的结果,相反,

这些新疗法的不正当运用却影响了疗效,更加重了病人的负

担。新型疗法有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但我们不要忘记,针灸

本身就是一种双向的良性调节技术,过多过频地使用新疗法

就是喧宾夺主,没有将针灸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仔细想想,

我们连自己手头上的针都用不好,却着眼于穴位注射、电针

等新疗法,那样岂不是辜负了老祖宗千百年来给我们传承下

来的这份宝贝?所以,我个人提倡,应该让针灸回归传统。

追本溯源,研习古代传统针刺手法才是发展针灸,振兴中医

的正确取向。

针灸讲究手法,恰当的运用手法的针刺才能取得最佳的

疗效。针入肌肤,调节人体气机,协调阴阳是针灸治病的原

理,而得气和气至病所是治病的关键。我们用针使针下得气

后,却不能让气随意行,气至病所。我们能使针下沉紧,却

做不出“烧山火、透天凉”等能使病人感到或热或凉的显著

效果,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课本上的传统针刺手法根本就没有

掌握,更别提很好的运用了。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真正

的针灸不是“插秧疗法”,它是需要手法的。

目前,针灸在国内外医学界备受关注,有人提倡针灸传

统针刺手法已经过时了,我认为针灸绝不能摒弃传统针刺手

法,因为它是针灸的精神内涵的精华部分。针灸属于中国传

统医学的一部分,而中医的根基便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

文化,所以,忽略传统的针灸根本就是躯壳而已。摒弃传统

针刺手法就是忘本,是与中医发展背道而驰的愚蠢之举。说

到传统针刺手法,被誉为“西北针王”的郑魁山老先生(已

故)便是一大代表和传承人。他生于中医针灸世家,从小博

览群书,积淀了丰厚的中国古文化,继承了多种传统针刺手

法,尽心研习针灸技术,行医数十年,推陈出新,在应用和

传播传统针刺手法和家传手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针灸“八

法”,穿胛热、温通法、温补法、过眼热等多种手法,丰富

和发展了传统针刺手法这一宝库。几十年以来,他提倡传统

针刺手法的运用,治愈了无数病人, 享誉海内外。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肩负着治病救人,振兴中医的责

任。为此,我们要认真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积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好本专业的操作技术,不断去

实践,多临床,多总结,重视我们的传统针刺手法,用心的

去研究它,让我们的针灸回归传统,让中医回归传统,让中

医针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忘根本,勇于创新,这样才

是真正的振兴中医。这样的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医医学生,而

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掘墓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