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辅导实践与思考

论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辅导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参加多年省市级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的学生辅导的自身经验与总结,提出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的训练方法:第一,强化实用软件基本技能的针对性训练;第二,在画面美感、创意能力、导演意识上取得突破;第三,不断提升学生的竞赛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技能大赛 影视后期 竞赛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xx)01(b)-0077-01

1 着重做好比赛学生的挑选工作

生源是一个学校的根本,那同时也是竞赛取得成绩的基础。无数次经验提醒辅导教师,挑选学生是关键的第一步,针对比赛项目,笔者在竞赛学生挑选上有以下要求: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本身就是学生自身最好的老师,学生才会不断进取,克服在提高水平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规范能力,以及钻研能力。竞赛训练不同于平时在教室上课,老师考虑学生层次讲授一些浅层的,低端的知识,对知识点分析非常透彻。竞赛训练则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学为主。辅导教师制定竞赛计划,布置训练内容,提供训练素材,对关键技术示范讲解,更多的技能拓展则要靠学生自己学习掌握,并且熟练。具备良好的绘画和审美素养,影视后期制作更加突出对学生绘图以及审美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在非常紧张的气氛下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理清思路,冷静地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起参加市级比赛的两位学生,颜晶晶同学心理素质好,做东西条理清楚,时间安排合理,作品内容就比较完整,而马东耀同学平时水平高出颜同学,比赛时手忙脚乱,最后连声音也忘记加进,成绩高下立判。

2 注重技能竞赛的训练方法

(1)强化对软件操作的基本技术训练,扎实的基础,娴熟的操作是参赛学生的必备基础。影视后期制作中,大量使用层画面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处理、字幕处理,主要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学校机房主要使用adobe公司的

photoshopcs3、premiere、after effects软件。循序渐进训练基础操作技术。由于竞赛时间安排较紧,可以选择性地安排先重点后辅助的方法训练。

(2)采用项目实例训练方法,熟悉软件操作后,进行单项训练,由于技术文件规定题材范围广泛,计划训练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各种各样的题材进行练习,于是根据风格对题材范围进行分类,例如,古典风格,现代风格,根据内容分类,例如,电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等,通过具体的安全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况中,进行分析问题(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讲述,要用到哪些素材,作品风格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色调是冷色还是暖色调,字体的选择等等)和解决问题(寻找相关的素材,处理的方法,确定主题及分段内容安排,风格,色调,字体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经验。

(3)完成案例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制作完成作品后,首先自己要审看结果,从多方面检查:

整体检查:(1)是否如实表达创作主题;(2)意义上的表达是否清晰,通顺,连贯;(3)检查各镜头中的特效是否合理;(4)各部分的结构比例是否安排得当。

画面检查:(1)检查合成中是否出现与主题无关的镜头;(2)有无出现跳帧现象;(3)检查视觉是否流畅;(4)检查镜头之间的过渡是否得当。

声音检查:(1)检查视频声音是否流畅清晰;(2)检查各片段之间声音音量大小是否一致;(3)检查声音和画面是否协调。

学生完成自检并作修改后,还有必要进行制作心理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视频图像效果,用到了什么工具,用到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并且比较谁的方法更快更有效,学生通过交流后,对他们操作技术的提升是很大的,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组织语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在设计美感和导演创作能力上取得突破

对教师提供的题材模仿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就会出现手高眼低,总体水平遇到瓶颈,辅导教师可以从网络等渠道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影视片头作品,供学生欣赏,通过这种逐步渗透式的辅导方法,让学生建立一套自己审美评判标准,另外有条件可以请影视后期专业人士,向学生讲授影视后期的概念流程的行业规范等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其知识层面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块,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是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元素,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活动,通过点线面按照一定的法则,用规则的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式,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奇新异的视觉感受。形式美感把握要求:在画面中的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分清主从与重点,谋求均衡与稳定,掌握节奏与韵律,掌握比例与尺度。

培养学生的导演意识。影视后期创作不是单纯追求画面精美,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体现创作意图为影片的叙事服务,导演要把握作品的整体构思和创作目的,并且清楚影视后期制作的整体脉络,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在训练中就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的导演意识:(1)训练学生会讲故事;(2)训练学生画分镜头;(3)训练学生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4)训练学生对镜头的控制;(5)训练学生对音乐视频画面同步的控制,学生在制作中容易出现音乐与画面脱节,甚至无关主题,或者不匹配的情况,效果大打折扣。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每个学生都带有创意思维能力,辅导教育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资料,例如,样片,图片,音乐,以及方案等等,引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的意识,知道哪些素材要重点收集,通过哪些渠道收集,越是善于收集资料的学生,在设计上就可能取得更大的突破。辅导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学生的教学方法,想像与联想,夸张与变形,吸收与借鉴等等。

4 模拟竞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首先模拟竞赛机房中的计算机硬件环境,让学生适应电脑运行速度,其次,通过请相关的专业或兄弟学校教师来观摩比赛,参加竞赛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临场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还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量的题目,提高在时间不足或紧凑的情况下,学生对题目取舍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比赛中胜人一筹,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晓辉.工业产品设计cad技能竞赛辅导策略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4).

[2]黄伟,陈建俊.动画影视后期编辑及软件应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8:43-49.

 

第二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谢利苹1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和体会,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归纳了目前职业技能大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理念,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赛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20xx年成功承办了北京市高职院校文秘速录大赛和北京市“政法杯”首届首都高校武术比赛,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LTE组网与维护赛项三等奖等。以上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话语权、影响力和知名度。

与此相适应,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制度正在逐渐完善。已出台《关于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试行)》(京政院发〔20xx〕22号)等规章制度,正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体系、竞赛机制、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对促进学院的内涵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对高职教育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1 作者系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本文是20xx年学院院级教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我院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主持人:谢利苹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工学结合教学成果的平台。例如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LTE组网与维护”赛项,通过“LTE组网与维护”工作任务的实施,检验参赛选手在LTE网络规划、基站安装、数据配置、调测与验证、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2。综合运用多种能力是完成赛项系列任务的关键。

在此项技能大赛的推动下,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把赛项涉及的问题作为工作案例,纳入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在项目实训中,要求学生按大赛要求,四人一组,通过分工与合作来完成大赛要求的LTE组网与维护项目中的六个任务,然后按照所有任务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计算总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实训完全根据大赛项目任务书要求,使用华为LTEStar教学平台完成任务书要求的各项内容。此举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以“理论够用、技能实用、重在运用”为指导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种大赛理念促进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为例,此项赛事共分四部分:1、文本创建:在规定时间内按赛题进行文字和符号的录入。2、文字校对:在规定时间内对赛题进行校对,修改其中出现的错误。3、实时记录:听现场播放的赛题声音进行速记。4、蒙目速录:用蒙目面具蒙住双眼听现场播放的赛题声音进行速记3。每个考核项目都有详细而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针对每项考核内容及要求又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大赛的项目考核内容符合岗位职业活动流程,评分标准符合职业活动规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工作法律系以此项大赛作为项目化教学改革的2 引自“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LTE组网与维护赛项规程”。

3 引自“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规程”。

载体和切入点,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把文本创建、文字校对、实时记录、蒙目速录这四个实训项目作为文秘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分别进行要求和训练。学生通过项目化训练,巩固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

(三)促进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教有所用”、社会“择其所用”。为了让这一理念真正落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努力使技能大赛常态化,通过课程改革和“精品一课堂”建设,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鼓励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经贸法律系和基础部联合承担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竞赛为例,非英语专业组和英语专业组的竞赛内容均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正反PK)”三个环节。要求参赛者根据每个环节的题目,用英语完成竞赛内容4。在近年的实践中,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经贸法律系和基础部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将口语技能大赛的三项内容融入常规教学,有效地搭建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平台。在项目教学中开发了“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辩论”三项实训内容。其中,“职场描述”实训项目由教师提供一幅反映行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图表或图片,学生根据给出的说明,在充分理解图表或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在“情景交流”实训项目中,由学生扮演主考官,“主考官”提供一个场景题目,被考的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与“主考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在“即席辩论(正反PK)”实训项目中,学生根据抽签结果分为正反两方,就某一职业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现场即兴辩论。然后由学生观众点评,教师进行总结。结合大赛要求,经贸法律系和基础部还针对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实际情况,联合开发了该三项实训内容的评价机制,有效地搭建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平台。

三、职业技能大赛热背后的冷思考

对职业技能大赛,我们要有客观、冷静的态度。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继承和发展近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要4 引自“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竞赛赛项规程”。

理性辩证地思考在技能大赛中的不足之处,认识并处理好大赛的集训模式与日常教育、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名利得失与公平竞技等关系,尽量避免陷入重比赛结果与轻比赛过程的“应试教育”误区、重个体与轻全体的“精英教育”误区等。综上所述,在技能大赛中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

(一)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往年的一次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竞赛中,一位实力较强的选手由于过度焦虑和紧张,居然在念PPT里的题目要求时出现错误,在接下来的赛项中也发挥失常。应当承认,总体看来,职业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针对性、系统化、科学化的心理素质训练还需加强。在选拔和培养选手的过程中,大多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地重视对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精雕细刻,而忽视在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素质考查和辅导,导致实力较强的选手出现发挥失常等现象。

随着各项赛事技能的日臻成熟和完善,随着校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选手们在技术本身上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在赛场上难分伯仲的关键时刻,心理素质往往会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有着“梦之队”之称的韩国射箭队非常重视心理素质训练,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心理训练方法,如将蛇放进选手的衣服内、教练假扮成鬼吓唬选手、人站在靶心旁边让选手射箭等。诚然,这些方法未必科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视。这些训练的确使韩国选手在获得高超射术的同时,也培养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韩国射箭能独霸世界多年,也离不开他们用心良苦的心理素质训练。

因此,为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建议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训练。如通过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引导选手克服大赛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如克服大型比赛的心理压力、裁判判罚的专业性、参赛选手施加的压力、比赛中情绪的混乱、自卑感等。

(二)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要求选手根据大赛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利用CAD软件完成接线图的设计任务;然后完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整个赛程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

限,可配2名指导教师5。比赛过程中允许参赛队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则,接受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可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指导,接受指导的时间计入竞赛总用时。这就需要参赛团队的队员之间、队员与训练老师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动作默契,要有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群体。在当今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是职业技能大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疑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

(三)克服“应赛教育”的倾向

众所周知,“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引领职业教育的一根指挥棒。它能将产业发展的信息传递到教育界,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从职业需求出发”,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具有引领和示范的功能,是检验和激励高职教育质量的手段之

一。在评价高职教育质量时,决不能以偏概全、顾此失彼,甚至“应赛教育”、“以赛代学”,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

天津市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任孟志咸说,“作为职业院校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大赛带来的‘后效应’,像涟漪一样,正在一圈圈扩大。” “应赛教育”就是其“后效应”之一。因此,孟志咸提醒说,“要注意防止‘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中出现了一种苗头,即有些学校重结果、轻过程;为了取得好名次,学校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到职业技能大赛的准备上,集中优秀师资,对优秀选手进行高密度集训,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这些现象违背了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这种“应赛教育”和“精英教育”是不足取的。要注重保持技能竞赛目的纯洁性,关注职业院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激发全体职业学校的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将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四)健全职业技能大赛的配套系统 5 引自“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规程”。

面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大赛提出的新要求,需进一步加强与职业技能大赛相配套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建设。如在大赛的制度保障方面,随着职业技能大赛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跨系部联合承办赛项、奖惩力度有待调整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和健全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尚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大赛管理部门,大赛的管理力量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方面,仍缺乏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大赛指导教师;在教学制度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弹性学分制”等管理办法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在奖惩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积极推行配套激励制度。

作者谢利苹联系方式: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开阳里二区2号楼10门201 邮编:100069 手机:131xxxxxxxx

邮箱:playboy6666@163.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