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超限超载车输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孝昌县超限超载运输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x月x日

自3月x日全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动员大会以来,我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坚决从路面、源头、宣传、督办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强有力的治超工作态势,在全县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联合治超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出动执法车520辆次,执法人员1130人次,累计查处砂石运输车辆120余台,卸载货物600余吨,切割墙板26台,加盖帆布篷布车辆100余台,全县碎石企业源头管控到位,路面卡点超限运输车辆明显减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治超工作。《湖北省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办法》出台后,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工作已由部门职责上升为政府行为,政府将在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治超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3月x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动员大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志平同志对此次治超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强调责任。县委副书记傅小波同志就治超工作标准、作风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剑锋同志主持会议,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交通运输、公安、工商、安监、国土、

河沙等部门的执法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制定了《孝昌县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方案》,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运输行为。为了加强治超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还成立了全县路面治理和源头治理两个领导小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联动的治超工作机制,为治超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同时,抓好治超后勤保障,治超经费根据需要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全力保障治超工作高效、有序、有力开展。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营造治超工作氛围。把宣传教育贯彻治超工作全过程,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发放宣传单、悬挂条幅、张贴通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治超工作的意义,跟踪报道治超工作进展、做法和经验。共悬挂条幅、标语40幅,张贴通告3000多份,发放宣传单4000余份,电视台播放治超专题节目6期。通过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活动,保持了舆论声势,使广大群众和运输业户增强了对超限运输危害性的认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治超工作氛围。

三、源头控制,路面设卡,确保治超工作效果。结合孝昌河沙碎石资源较丰富,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任务尤其艰巨这一实情,我县治超工作以治理本地沙石料运输超限车辆为重点,通过路面执法和源头管理等措施,严厉打击超限违法行为,遏制超限运输势头。

一是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源头治超措施。把源头治理作为长效治超、确保实效的关键,努力把源头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治超工作由以往的路面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治理和路面治理并重的方向发展,加大了货物源头、车辆源头、车辆装载源头的监控和治理力度,加强货物运输市场源头的有效监管,一方面坚决做到“三个一律”:会同县工商、国土、安监、河沙等部门,深入到碎石企业、河砂厂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收集到的企业资料逐一审核,保证工作全覆盖。对不符合相关法规、或不按相关规定进行采矿作业的企业一律予以取缔,从现在开始各相关部门一律停止新审批相关企业,对到期的工商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河沙资源开采许可证一律不予延期。另一方面,加强源头装载行为管理,通过电视台、媒体向社会公布《源头装载行为规范》,与源头装载企业签订《责任状》,从交通运输部门抽调30多名执法人员组成巡查组,对石料装载点进行巡查,督促企业落实源头治超监管责任,对不按规定装填、配载,以及放任超限车辆进出厂站的企业,通过倒查的方式,严厉追究企业及业主的责任。极大了缓解了路面治超工作压力,为治超工作取得新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是坚持不懈,始终保持路面执法高压态势。设立王杨线、大安线执法站点和107国道流动站点,固定治超站和流动治超点始终保持24小时治超值勤不断岗,每天由一名副科级

干部带队,每班岗位保持8人以上,其中交警2人、路政4人、派出所1人、质监1人。采取三班两运转方式昼夜卡点职守,保证长时间路面执法力度不减。各卡点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开展治超工作,即所有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一律卸载、一律处罚、一律强制切割加高墙板、一律扣分并加盖帆布篷布。经过联合治超,有力的打击了超限超载行为,公路超限超载率明显降低。具体执法工作中,疑似超限车辆一律在固定治超站内依法过磅、卸载、复磅、处罚,流动治超点负责看护主要路口,严禁超限车辆绕行逃避检查。根据治超形式的变化和工作需求,在把好关键路口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对进出孝昌路口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周边超限超载车辆进入我县,确保我县的超限超载车辆不进入其他地区。

四、加强督办,落实责任,形成规范治超体制。全面加强对治超执法行为的管理,确保治超工作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严格执法纪律。治超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治超工作“十不准”,坚持依法治超,杜绝非执法人员上岗。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治超现场标志,夜间执法人员统一穿着反光标志服装,完善现场照明灯光,防止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确保治超安全。

三是坚持“文明执法、文明服务”。严格执行治超相关政策,对双超车辆称重、卸载、处罚一站式完成,减少了车辆往返、掉头等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由县治超办牵头,成立交通、公安、纠风、法制、宣传等单位组成督导组,不定期对治超工作进行明查暗访,详细了解各部门履行职责、落实责任、执行措施、治超成效。为规范治超,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加强了对执法工作及执法人员的管理,编制实施了《治超工作管理实施细则》、《治超工作机制管理规定》、《货运源头单位公示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治超工作依法、规范运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的责任人第一次实行戒免谈话,第二次按相关程序对责任人实行免职。确保治超工作有力执行,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和“三乱”现象。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确保治超工作实效,有效打击超限违法行为,净化公路交通运输环境,努力创建规范、有序、干净、安全的公路交通运输秩序,今后我县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保持路面治超高压态势。坚持治超检查24小时不间断执法,对上路运输的双超车辆从严治理、严管重罚,真正形成超限超载车辆有路难走、有车难行的局面。同时,加大对绕行超限车辆的治理力度,适时调整流动巡查站点,封堵超限车辆绕行线路,对绕行逃避检查的超限车严格按规定

上限处罚。

2、深入细致的做好源头管理工作。通过派驻和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货源单位车辆装载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督促源头装载单位严格执行货运车辆称重检测规定,落实进出厂区的车辆状况、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登记制度,从源头限制双超车辆上路行驶。近期将对货运源头单位的装载、开票、计重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治超工作合力。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间段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治理。对长时间故意堵塞交通,不服从执法人员疏导的,对司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4、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治超责任落实。一是规范治超工作。对双超车辆的认定处罚全部在治超检测站内进行,严格执行过磅、卸载、复磅、处罚的工作程序,坚决杜绝只罚不卸、卸货不到位等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加强治超执法监督力度。每周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明查暗访,坚决杜绝执法人员与车托勾结、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私放“人情车、关系车”等严重违纪行为,维护治超执法的严肃性和纪律性。三是强化责任管理。把治超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层层签订治超工作责任状,建立上下贯通、协调有序、工作有力的治超工作机制,确保治超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到位,取得新成效。

 

第二篇: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环保局对全市21个乡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

一、总体情况

全市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尤其是市政府第二次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与集中整治调度会召开后,各乡镇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掀起了以集中清理垃圾为切入点、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立管理机制为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新高潮。市环保局从4月中旬开始,组织了2个工作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屯,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开展调研与督查;4月下旬又在鞍子山乡山海丰村、栗子房镇四家村召开了全市农村乡镇长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现场会、听取了四家村环境卫生整治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16个屯的环境卫生情况,总结了前一段整治情况。全市21个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动快。动员大会后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动员和部署,以召开三级干部形式,一杆插到村屯一级,层层发动,广泛宣传,传达贯彻了市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会议精神。青堆镇专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 2辆、张贴标语210幅,办宣传栏11处,散发宣传单2000份,发放商业网点600余家门前“五包”通知,掀起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热潮;鞍子山乡、兰店乡道路边沟阻塞、河道垃圾成堆,树上挂着废弃塑料袋,影响观瞻,班子狠下决心,组织千人大会战,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塔岭镇多次召开动员会,张贴和发放《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使综合整治的目的和内容家喻户晓,形成了人人参与整治的氛围。

二是措施实。各乡镇都制订了整治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动了以"六清"为基本内容集中整治的有序开展。光明山、荷花山镇以领导干部带头清扫垃圾的形式,带动全镇干部群众参与综合整治;桂云花、太平岭乡和大营镇等乡镇由乡镇统一指挥、统一布署、统一要求,对小城镇、公路两侧、河道沟渠、集贸市场进行清理,保证了整治质量;栗子房镇在整治中,不搞“一刀切”,对大村与小村,经济发达村与经济欠发达村,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

三是力度大。在整治过程中,各乡镇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和工作督查力度,设立了专项资金,并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蓉花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到各村屯逐一督查,要求把整治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对待,投入资金 15万元,出动车辆360台次,清理垃圾800吨。徐岭镇大郑镇要求村支部书记和主任立下军令状、党员干部肩上有责任,对一些后进村,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督查,推进整治活动开展。

四是成效好。全市21个乡镇都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活动,初步改变了“脏、乱、差”现象。仙人洞镇开展“三清三治”活动,先后投资23万元,对旅游干线和交通干道路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清理河道3条,打捞水面污染物150公斤,出动车辆257台次,清理垃圾40吨,修剪养护绿化带3万平方米。黑岛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资60万元,动用各类机械设备180余(台)次,清运填埋垃圾300余吨,整治公路道口4个,对乡镇所在地广告、牌匾进行清理和规范。步云山、吴炉等乡镇已初步形成了镇有垃圾转运站(在建)、村有垃圾填埋点、屯组有垃圾池一体化处理垃圾的框架。

据统计,全市农村投入资金504万元,人力7万多人次。共清理垃圾 9513多吨,清理农村河道 200 多公里,整治道路两侧边沟70万延米,拆除违章建筑36处,村庄绿化种植各种苗木60.1万株。全市农村有清扫保洁队伍的行政村比例达 95%以上,建垃圾收集(池)1131个,投入垃圾运输车230辆,拖垃机130辆,三轮车566部,垃圾清理率达 75%左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

1、环保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群众公共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卫生常态化支持不够,一些村民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还未彻底改变。

2、农村垃圾总体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农村垃圾产量、分布、处理、利用缺乏系统地调查研究,农村各种垃圾分类、处理和利用情况没有量化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垃圾处理方式的确定和农村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建设。

3、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市乡镇环保资金投入力度与当前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量、质量暂时难以满足农村的发展要求。

4、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市部分乡镇、村尚未建立管理机制,没有成立环卫队伍,长效化和制度化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督查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乡镇可结合乡镇作风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切实将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纳入到乡镇综合考核体系中。

二是增强农民在环境整治中的主体意识。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特别要注意克服和纠正村级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落实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增强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拓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内容。要全面建立严重污染性的垃圾“户组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一般性垃圾要推广“统一收集、就地分类、就地处理”办法。加快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建设,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村内道路、村庄周边、沿线沿岸的绿化,建立健全绿化管护机制,提高农村生态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形成环境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避免出现“治了乱、乱了治”现象。要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