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经验材料

家访经验材料

家访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所以,家访时,交谈要把握家长心理,注意艺术性。

1、家访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对教育学生要充满信心。教师应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说明家访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切忌摆出“居高临下”之态,或流露教训的语气,以免造成家长的反感。

2、在家访中寻求合作与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有时会因教育和处理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产生矛盾。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改正错误取得进步。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共同点和基础。在家访中教师应本着帮助学生进步的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急家长所急,积极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向家长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争取家长的配合。

3、抓住契机,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要利用家访对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纠正不当的教育方法。要让家长值得在当前改革的大潮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怎样密切配合。要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家庭教育一条线,督促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学生不能放任,也不能打骂训斥。要与老师合作培养特长,扬长避短。

4、为了使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教师理应对家长提出教育要求。善于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气尽可能委婉,最好用商量的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告诉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访不是“告状”

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眼里,家访已经成为了“告状”的代名词,有不少教师往往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无奈之下才家访。这在客观上使家长形成了“老师登门、儿子闯祸”的概念。使家长在不安和焦虑之中接待家访,影响了双方的情感的沟通,降低了家访的作用。要防止将家访变成“告状”,提高家访的效果,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家访要以介绍学生的优点与进步为主。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改进。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当向他们的家长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在校的表现,和家长一起耐心地分析研究,商讨教育的办法。必要时也让学生旁听,让他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更体现民主。而告状式的家访,将使家长和学生感到“不可救药”而对转化失去信心,有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长则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使学生害怕,甚至讨厌教师的家访。教师如果把家访工作变成单纯地向家长告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火上浇油,和家长关系搞僵,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2、要拓宽家访的范围和内容。一是扩大家访的范围,不要将家访的对象局限于后进学生。实际上即使是优秀学生,也存在缺点和不足,也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他们向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变化的可能性都很大,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二是教师要拓宽家访的内容,不要将家访局限于批评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实际上报喜式的家访最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有利于提高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敬,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打下基础。对于有严重错误的学生,也要实事求是,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也提出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在平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家庭教育的探讨、学校工作等也都可以成为家访的话题。

3、教师要端正家访的动机。要明确家访是为了取得家长的协助,而不是推卸责任,更不能伤害家长的感情。即使是当学生在学校“闯祸”时,教师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对对方的尊重。决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学生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

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给孩子,便极易形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教育工作将很难开展。

做好家访的后续工作

1、及时记载家访记录表。家访后要及时记下有关情况,学期结束时便于比较对照,便于总结学生的一学期情况,写出评语,能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这样又进一步增进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便于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重视反馈。一是重视谈话时家长和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二是家访之后,要重视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侧面了解家长的反映。这样,既检验了家访的效果,又为下一步工作或者再次家访做好了准备。

3、总结正反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教师在家访工作中,有时难免有一些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家访的方法,争取每次家访均能打动家长的心,使家长觉得这样的教师有修养、有素质,胸怀博大,值得信赖,同时,这样做又可给后进生树立榜样,使他们从此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要使家访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家长不同的心理特点,分层次进行。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家长在愉悦的谈话中转变教育观念,理解老师的苦心,领悟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家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教师应做细致的工作,勇于探索、尝试,锐意进取,定能收到明显效果。

 

第二篇:家访经验材料

一次家访的典型案例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一个年头。十一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一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我们班有个叫星勇的同学,他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老师批评他总和老师顶嘴,总认为自己没错. .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他变了。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

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十一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