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对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讨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无论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如何变换,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体育教师通过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锻炼身体,掌握技能,娱乐身心以及产生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发挥积极促进的作用[1]。

1、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1体育教学活动的体验性

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动”在其中,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体验每个动作细节。强调体验性的理论很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自主个性化的,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体育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过程的体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亲身体验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课程文化的休验。通过教学内容写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

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能够引起雪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到积极锻炼。

1.2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目标是作为统管教学活动全面的一种指导思想,它是教学领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对被培养对象的最终期望,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行动纲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仅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为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发展终身体育来制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地参加锻炼,体验运动的乐趣进而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横向发展来看,应将课内、课外目标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1.3体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互动能够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和融洽和谐的人文环

境,这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积极有效的。因为这不只是知识的领悟,还有经验的沉淀,道德规范的认同,生命意识的领悟,情感情操的陶冶。课堂教学的互动还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所有这些构成了完整的课堂互动。有效的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

[2]。

2、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

2.1正确理解教学有效性内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

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或发展。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传统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支配下,体育教师被认为是体育的“权威”,是活的教科书。体育教师的教学就是教师把教材中和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动作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职责当然是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但是“知识不能是由自认为有知识的人普及到或灌输到自认为没有知识的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而应让学生经过自己的体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建构他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建立起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对学生进行教条地理解和灌输,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其理解所学的正确性。

2.2科学合理的教学准备与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

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步骤,教师根据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从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并通过其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第二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所增加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第三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指定与选择后,还应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使教学成为有效的。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所设计内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2.3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质量的衡量和价值的判断的过程,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为教学提供信息的反馈,以使教学能够即使调整和改进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的评价不仅由教师进行,还应有教师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新课程明确提出“改革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结论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还会削弱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以至出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案之一就是使我们的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锋.浅谈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建议[j].科教文汇,20xx,(11).

[2]李润洲.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6).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程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新的化学教科书,都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高中化学教师能用好新教材,搞好新课改,除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搞好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抓好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是引导教师组织好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组织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把握好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明确《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做好教学设计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高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按新课程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教”和“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组织学习内容,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总之要打有准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人际关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设计原电池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原电池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设计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又如,对于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加热时的氧化,可以“你对金属纳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包括它们的不同点)”等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上提倡问题启发式教学,在一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思考问题,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有价值。然后把学生提出道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再如,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很多学生在由于没有辨别化学计量数的含义,而在计算过程中把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与其化学计量数相乘而导致出错。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根源的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进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化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所以,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用好现有器材和药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小药瓶、一次性塑料杯、碗作反应容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取用药品或作定量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鸡蛋壳的内膜代替半透膜,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常见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等等。)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整合教学媒体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②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同学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计算机则帮助了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即可演示错误原因,又可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③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④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可见,多媒体教学有不少的优越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课堂,“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但他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千万不能将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要学会将现代多媒体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要组织好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本质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