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故事

蹲点故事

蹲点儿童院“弃婴岛”筹建

魏小文

建设弃婴岛,重在对弃婴给予兜底的社会保障,这种办法虽然是无奈之举,但面对无辜的婴儿,政府和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被遗弃的婴儿有个温暖的窝。20xx年初据民政部、省民政厅文件要求,在甘肃省兰州市、庆阳市和武威市三地试点,建设“弃婴岛”,为弃婴提供救助。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会定期到儿童福利院蹲点调研。

20xx年x月x日,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特地抽出时间,一大早就到儿童福利院实地调研“弃婴岛”筹建工作,听取了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到院后,我跟儿童福利院院长孙卫东同志进行了交流,在孙院长的带领下到该院拟设立婴儿安全岛的院大门口进行了实地查看。大概10点左右,在院里的统一安排下,召集干部职工近70人开会,进行座谈。座谈会刚一开始,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的发言我印象较深,他向我建议说:“婴儿安全岛”应该设有防止流浪动物进屋的高门槛,因为现在儿童院地处大滩村且周围正在进行拆迁,流浪猫、流浪狗比较多,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弃婴岛里被遗弃的弃婴有可能被这些流浪动物伤害。”还有一位工作人员提议说:“婴儿安全岛”能不能建在像西关十字这样人口流动性

大的区域,这些区域是弃婴遗弃的重点区域。”还有工作人员向我提问质疑,说“婴儿安全岛”建立后是否会对遗弃行为起潜在的纵容作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的民政干部职工的确是心为孤残儿童所系,想得很周到、很全面。突然间,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在会上表态,一定要加强调研,认真考虑大家的建议,尽快将“婴儿安全岛”试点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力争为更多的弱势群体造福。

 

第二篇:蹲点体会

中心路小学蹲点听课学习体会

赵店中学 张洪海

20xx年x月x日于县中心路小学蹲点听课学习.听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受到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教师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教师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总之,这次学习活动,使我充分认识,要靠课改提升成绩,语文教学,教师要精心备课,围绕课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促悟,实现学文明理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