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总结—三科技知识

科技史之古代中国

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发明: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三)火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

(四)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

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

二、天文学

(一)天文观测

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

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 的记录

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二)天体测量

东汉张衡:地动仪、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 10xx年;。

唐代僧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元代郭守敬:发明简仪

三、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

东汉:《九章算术》计算面积、容积、正负加减、一元二次方程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 10xx年

四、医学

西汉:《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

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方》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

五、农学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明代启:《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科技史之国外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

时间:17 世纪前后

代表人物:牛顿

科学成就:牛顿力学

天文学:15xx年哥白尼

医学:

注:牛顿力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

时间:18 世纪

代表人物:瓦特 “日心说”

代表成就:蒸汽机

三、第二次技术革命

时间:十九世纪

代表人物:爱迪生

代表成就:电力应用

直流电机:德国西门子

电灯:爱迪生

电话:贝尔

电视:贝尔德

四、第二次科学革命

时间:19 世纪末

代表人物:麦克斯韦

代表成就:电磁学。

注:电磁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三次大综合。

五、现代科学革命

时间:20世纪

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X射线(伦琴)放射性(居里夫人)电子(英汤姆逊 )

代表人物:爱因斯坦、普朗克

代表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

六、第三次技术革命

时间:20 世纪

代表人物:电子计算机

代表人物:冯诺依曼(美)

注:20 世纪的四大发明: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器、原子能

中国科技

一、科技规划

1.基础理论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37 计划”,

2.应用科学计划

1)星火计划: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19xx年实施,由科技部负责。

2)丰收计划:加快农牧渔业科研成果、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促进农牧渔业丰收,振兴农业的一项综合性计划。19xx年由农牧渔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3)燎原计划: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由国家教委提出并组织实施。

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1)863 计划: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的计划。是 19xx年x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提议

2)火炬计划: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 19xx年x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二、国家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荣获 20xx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注:诺贝尔奖:物理、化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评定)、文学(瑞典文学院评定)及和平(挪威议会评定),后添加了经济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三、中国科技成就

1.石油:1959 大庆油田发现, 证实“陆相地层生油”

2.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1964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9xx年,苏联发射了世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91-1994 秦山、大亚湾核 电站建成

3.数学

1966 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4.航天技术

1)载人航天计划

第一步:1999-20xx——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七:载人上天)

第二步:20xx-20xx——空间交汇对接(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

第三步:2020 以后——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

19xx年第一架自制飞机在江西南昌试飞

19xx年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奔向太空迈出第一步

20xx-20xx “神舟”5 号、6 号载人航天飞行 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xx“神舟”7 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翟志刚)成为第三个(继美国、苏联之后)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

注:19xx年苏联人列昂诺夫进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2)探月计划

20xx年-20xx年为“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为期 1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20xx年-20xx年为“落”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20xx年-20xx年为“回”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20xx“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首次“探月工程”)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9xx年美国“阿波罗”11 号飞船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人类踏上月球的理想(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

20xx“天宫一号”与“神舟”8 号发射 天宫一号为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5.生物技术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1973 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比常规稻增产 20%

1999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注:炎黄一号:20xx年,中国开展“炎黄计划”研究项目,该计划第一步是绘制中国人的基因组参考图,命名为“炎黄一号”, 该项目完成于 20xx年x月x日。第二步:再绘制 99 个中国人的个体全基因组序列图,构成中国人群的遗传和多态性标准图谱,成为基因与医疗和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简称“炎黄 99”。第三步: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大众的基因与健康的预测、监测及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实现解读基因。

6.计算机技术

1978 王选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83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计算机。

20xx “天河一号”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7.卫星导航-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截止目前,已发射十颗北斗导航卫星,20xx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xx年左右,将建成由 30 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注:GPS:英文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 20 世纪 xx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格洛纳斯”系统: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有 24 颗卫星组成,精度在 10 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20xx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 伽利略导航系统: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将从20xx年起投入运营。

8.载人深潜

蛟龙号—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20xx年x月x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取得 5000 米级海试成功。这

20xx年x月7000 米级。

科技与生活

一、高新技术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处理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其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

2.新材料技术

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几类。

注:纳米材料,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 10~100 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 1~100 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即为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超导是指许多金属和合金在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一般把临界温度在液氮温度(77K)以上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

3.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包括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及氢能、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能源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穿透生物质能。

注: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指可长期提供或可再生的能源,如水、风能。

不可再生能源指一旦消耗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石油、煤。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而不改变它的形态的能源。

二次能源指一次能源经过人为加工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汽油、水电、煤气、焦炭、沼气等。

清洁能源指使用时对环境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非清洁能源指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

二、环境地理

1.太阳风暴:指太阳向太阳系连续地以很高的速度和不稳定的强度释放的电离气体流。当该气体流在地球附近通过时,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2.极光:所谓极光,是由于太阳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彩色发光现象。地球上常在南北极出现,形成原因为太阳喷射出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以大约每秒 400 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3.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4.海啸: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 10 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5.台风(飓风):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 4年发生一次。一般认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的寒流被暖流取代是其成因。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二、物理科技

1.直线传播: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 3×10米/秒。生活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月食和日食等。

2.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先的物质中。当物体表面凸凹不平时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生活应用: 对镜梳妆;挡风玻璃倾斜安装。

3.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生活应用:水中鱼、磨冰取火

4.光的色散、散射: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太阳光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波长由大到小,)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一个显著效应是它的热效应。主要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器等。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利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的特点,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常用它来做防伪标志。

物质中存在的不均匀团块使进入物质的光偏离入射方向而向四面八方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是什么颜色。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易被散射。生活应用:大气对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故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5.力学

6.热学

三、化学与生活

1.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一般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2.臭氧层的破坏 8

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 20-30 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臭氧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 PH 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4.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产生赤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氮、磷等营养盐类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四、生物与科技

1.生命构成要素

基本化学元素:O、C、H、N。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2.血细胞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 RBC,其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

它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成人女性大约为 4~5 百万/立方毫米血液,男性为5~6 百万/立方毫米血液。低于此指标则为贫血。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白细胞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 4000-10000/μL(微升),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3.核污染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 防治措施:1、曾经暴露:换衣服和鞋子,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彻底的全面的淋浴;

2、处在污染区:避免外出,关闭门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带口罩,减少裸露部位。

3、碘化钾可以帮助降低患癌症的风险,不要随意服用碘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的食物。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总结

20xx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本人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时刻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尽己所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按照政治坚强、业务精通的要求,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一年来,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办公室和机关支部的学习计划,积极参加局机关和支部组织开展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等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加快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步伐。

二是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把业务理论学习作为搞好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做到在学习中提高,以实际需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增强业务处理能力。认真学习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的业务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业务理论知识更加全面,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是自觉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基层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对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四是遵章守纪,团结同志。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擅离工作岗位;能够尊重老同志,虚心求教,关心其他同志,热情帮助;能够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开创性的工作开展的不多,个别的有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公文写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改进。本人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刻苦地学习,加倍努力地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