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浅谈社会中的自我

浅论社会中的自我

————认识自我

前言:根据第三周社会心理学教学内容《社会中的自我》中的认识自我这一方面内容

能够进行议论。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自我”。基本解释:强调独立自我主体存在的自觉性,既本我的意识能动性,通俗来说就是自己的个性、喜好、观点。 详细解释有四点:1,指自己;2,自己对自己;3,自己肯定自己;4,相依,相偶。从自我的解释来看,可以知道,自我就是对于自己的一种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既然“自我”就是指的是自己,我们就得先明白什么是“自己”,即要认识自己。

自我认识:构成自身的一切都是自我认识的内容,包括对自己机体的物理认识,有身高,体重,头发长短,皮肤黑白等;对自己生理层面的认识,有胃口好坏,出汗多少,心跳快慢,体态胖瘦,身板强弱等;对机体活动力的认识,有力量大小,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扔得远近……;对心理层面的认识,有情绪的稳定和易变,记忆的长久和暂短,内向或外向,能力高低,气质类型等;对社会文化层面的认识,有爱集体,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积累,爱好特长,行为习惯等等。这些组成了人的自我认识,即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的概念。

人正确认识自己并不容易。比如,小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就不容易,开始也只是把成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认识,“妈妈说我吃饭吃得快”,“老师说我写字写得好”。把他人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什么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可以概括为:正确认识自己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如何做到,就要经过我们在社会生活,行为中去反复的确证和推断,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渐形成比较正确的稳定的认识。

抛开拿些理论上的正确的自我认识,我们来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的自我认知。

先举一个例子,你在教室里面实在是憋不住放了一个屁,你听到声音了,你会觉得每一个人都听到声音了,并且大家都在看你,可能都在嘲笑你,你觉得特别尴尬。然后,对于这一件事你过了好久都还在在意,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别人早已经把这事给忘记了,但是你却还以为别人一直记着这事,这例子即是我的亲身经历。 这种现象在叫做焦点效应。焦点效应 ,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焦点效应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这种心理社会心理学

状态让我们过度关注自我,过分在意聚会或者工作集会时周围人们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认为别人对我们会倍加注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我们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我们世界的重要位置,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我们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这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其实,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同学聚会时拿出集体照片,每个人基本都在第一时间找自己,的确每个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又比如说,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且,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被众人评论,这就是焦点效应在生活中的体现。其实,研究发现,我们对于这些尴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会忘记。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因此,正确理解焦点效应有助于社交恐惧的消除。

还有一种常见的自我认知,透明度错觉。所谓透明度错觉,是我们自己往往表现出的情绪表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相符合额,自己往往对此更加模糊不清。

上诉两种现象都是社交中常出现的现象,我们有必要知道,才能使自己在社交中认识到自我的这些方面,避免自己的社交恐惧感,缓解社交的压力,这样才能继续在其他的社交中了解到不同的自我。

在前面说过我们的自我认知是在不断的社会生活中去反复的确证和推断,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思考分析,才能逐渐形成比较正确的稳定的自我认识的。既然是社会中,当然就会有社交因素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

比如社会环境对自我直觉的影响:有文化、种族、性别等;带有自利色彩的社会判断:有推卸责任,讲成功归功于自己等;由于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即是因为自我关注或者关注他人行为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还有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当我们充当不同角色时我们的不同的样子。

总结:在心理学中对于社会中的自我还有自我与文化、社会自我的发展、自我行为的预测、自我分析的知觉、自我控制、自尊、自我展示等内容。在这里我最主要是论述了社会中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对于自我认知的影响。

当我们在社会中时,我们的一切主观意识都是来自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中的,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认知也是在与他人交往,他人反应,他人评价后再通过自己的推断和猜测得出或是正确或是错误的自我认知意识。然而正确的自我认识对于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一句话,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社会心理学

 

第二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落花流水_SFSDE 1楼

发表于 20xx-4-24 14:18

0 0 5万

主题 好友 积分

大家网博士后

积分

55479

帖子

13899

精华

经验

41580 点

威望

0 点

金币

41590

发消息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本人在自己的英语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一、 直观教学和建立错题档案 英语是一门实践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英语,需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操练。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有一个联结,学习的实质是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根据这一学说,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接受英语新知识时,一定要让这个刺激在他脑海里有一个强烈的反应,即深刻的印象。老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运用有声、有图画、有动感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挂图、简笔画等多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一下子就会被吸引住,并且久久难忘。同时桑代克又指出,学习是不断地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率不断加强、失用率不断减弱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让学生把平时练习和小测试做错的题归纳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琢磨、领悟,直至掌握。每次考试前,让学生再重新复习一下错题本上的题,使其尝试错误的重复率大大降低,考试时准确率大大提高。 二、 兴趣教学 1、引入竞赛

中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把比赛引入课堂,并贯穿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可把班级分成若干组,用比赛积分的方式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赛内容可以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材、对话表演、单词背诵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进行总结。比赛的优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而落后者也会不甘示弱,他们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发奋努力,表现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为了整个组集体的荣誉,都会积极准备,上课很少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赛,也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直观教学

上课利用实物、挂图、简笔画、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

让语言更加真实和具体,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无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比如,初一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易混且难以掌握,我们既可以利用一些挂图,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练习

Who’s this ?He’s/She’s? What’s his/her name? 也可以在班级指定几个同学来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3、英语歌曲

利用琅琅上口,简单易学的歌曲旋律来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不失为一种巩固知识、增加趣味的好方法。例如用《找朋友》、《丢手绢》、《两只老虎》等旋律把课本的重点、难点编成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感到趣味无穷。

4、课外活动

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不应该固定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收看英语节目,排练英语小品,猜谜语,快速反应,击鼓传花等。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轻轻松松的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这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三、 分层次教学

孔子很重视因材施教,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研究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和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分层次教学。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按照量力和可接受性原则,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做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让中等学生做有把握的练习,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成绩差的学生做一些比较容易的练习,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了实践外语的机会。在课外辅导和作业要求方面,也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要求不同,对中等以上的同学,要求做些课外的练习题,鼓励多读英文原著,以扩展知识面。对一些学习能力欠佳,成绩稍差的同学同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上最基本的单词、词组、句型,总之,对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采取“放开走”、“拉着走”、“抱着走”的策略,尤其对差生,更要多加“偏爱”,因为要想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差生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教学中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大庭广众之下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课下,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知识的技能上的缺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满腔热情地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四、 激发动机,强化记忆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阶段分为动机阶段——领会阶

段——获得阶段——保持联合会——记忆阶段——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其

中 动机阶段列在学习阶段的首位,可见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其学习目的。当前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20xx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以及出国留学深造等,这些都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因素,而学生的主观意愿、需要是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求知欲望,那么学习就很被动,成绩就很差。因此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英语学习,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学习的第五阶段为记忆阶段,而英语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这一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这了强化记忆,克服遗忘,我做了以下尝试:

1、小步子,快节奏

平常记忆的内容要控制量和度。量多了,消化不了,反复少了,记不住。所以要进行适当的集中和反复循环。在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听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前一天学习的知识简单的归纳总结后,第二天及时听写,时间不长,量也不大,学生容易记住。

2、趣味记忆

趣味记忆法就是将疑难知识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诗歌、顺口溜的形式将其要点、规则、变化规律等串联起来,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巩固记忆。比如在教序数词构词法时,我教给学生“一、二、三,特殊记,八去t,九去e,ty变成tie,遇着ve变f ,再加th,寥寥几句,把从第一到无穷大的序数词构词细则都包罗在内了。再比如在教可跟不加to的动词不定式做宾语不足语的动词时,我用例句逐字逐句讲解了“一感(feel),二听(listen,hear),三让(let,make,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还有一帮助(help)”这句简单的话。其实这是个出错率很高的知识点,也一直是一个让我非常头疼的难题,几乎届届如此,现在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它痛快地解决了,容易记且不易忘。

3、发挥内隐记忆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内隐记忆力即无意识记忆力很重要,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隐记忆力。平时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内容可涉猎各种各样的语言资料,既可以读教科书,也可以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能力许可,可以读英文原著,总之要加大阅读量,使信息量的输入要大,这对培养学生语感很有帮助。

五、 建立大的语法观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知识时,要给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这一点对初三毕业班

的复习工作尤其有指导意义。初三下期,当所有的教材内容都讲完时,一般情况下,老师都要着手进行复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一个清晰全面系统的概念很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全面系统总结各个语法项目,如词类、时态、从句、句子结构、语态、不定式等,让学生对语法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让学生有一个大的语法观,学会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句子结构。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把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少走很多弯路。我相信只要不断用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摸索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得失,每一个老师都能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