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语文培训论坛发言稿(孟疃初中 白俊)

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对文本主题的有益探索

孟疃初中 白 俊

前面几位老师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我觉得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离不开对文本主题的有益探索。文本主题的生成应当是老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得出,这个结果应当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而不应当是由老师口中说出强加给学生。老师应当有自己的方法、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黔之驴》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探索方面,前面录像中的两位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都没有直接将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生产结论,白玉红老师通过联系时代背景、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黄厚江老师在引导学生挖掘寓意方面更有方法、有思想,并且在传统基础上又有创新。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先从故事的主角到底是谁入手发问,从而把学生引到对主题的探究上来。通过作者对谁刻画描写得多的提问,跟学生进行反复辩证讨论,提出了一个判断:看谁是主角,不是看对谁的字句写得多谁就是主角,而应当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哪儿,从而引出对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代社会腐败迹象的描述:在朝廷做做大官的人没有什么本领,却还位高权重。所以柳宗元写《黔之驴》,目的是借驴讽刺那些在朝廷中做大官,没本领,不干实事的人。所以说,作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歌颂老虎如何如何,而是为了讽刺驴,因此题目就叫《黔之驴》。

本来,文章分析到这里,寓意已经出来了就可以了,主题的探索也就基本完成了。可是,不同的是,黄厚江老师却将话题一转,为驴翻了案,认为驴的悲剧不是驴自己造成的,而是好事者造成的。好事者是谁?不言而喻,当然是当朝的统治者,确切的说是皇帝了。并且让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下研究。这无疑是对这篇寓言故事寓意的新的理解和探索,不能不说这是黄厚江老师大胆的教学创举。

对于一些传统课文的主题探究,我们语文老师使教育学生固守前人的定论呢,还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我想大家心中一定会有自己明确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文章的主题,特别是一些传统寓言故事的寓意完全可以赋予它新的理解或者说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我最近读过一篇文章,叫《文人的悲剧——柳宗元<黔之驴>寓意新解》。作者就将《黔之驴》的寓意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论证,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认为《黔之驴》写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故事的寓意在于告诫文人不应“出技以怒强”,而应锋芒内敛,谨慎处世,以求全身远离祸患。这是柳宗元基于历史上许多文人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得出来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我们现在联系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不幸遭遇来看,文中的黔之驴的悲剧命运不正是像他一样的文人的命运吗?这位作者就将《黔之驴》的寓意引申到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思考这一角度上来,并且举了司马迁、韩非子、李白等人的命运为例,不能不说是另辟蹊径,对《黔之驴》的寓意进行了新的理解。

当然,我们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主题探索时,不能因为要进行发散

思维、追求创新,就无原则的默许一些不切实际的、荒诞离奇的、不合理的奇思怪想存在,一定要有是非观念和教学机智,做到有放有收,能放能收,及时调控学生探讨的思路,最终做出合理、明确的评价。

总之,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对文本主题的挖掘,我们老师要有方法、有思想,还要大胆创新,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就像教学录像中的黄厚江老师一样。

高效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孟疃初中 白俊

对于这个问题,刚才高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补充几句。要想更好的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动性。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像黄厚江老师一样,通过拍学生的肩膀、抚摸学生的脊梁、开非常幽默的玩笑等,都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三是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四是善于激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性”。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

孟疃初中 白俊

录像中的两位老师一个使用了课件,一个没使用课件,效果都很好。我觉得课件当用则用,不必强求。因为课件形象化、非语言的东西更多一些,语文课堂上非语言的东西多了,那么语言的东西相对就会减少。白玉红老师使用了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简洁实用,一点也不花哨,课上得很好,课件实用,恰到好处;而黄厚江老师完全没有使用课件,课照样上得风生水起,你能说不精彩吗?我听过几次吴田伟老师的课,基本不用课件,不是照样上的很好吗?现在流行一种怪现象,每当老师们准备一节公开课或参赛课时,首先考虑的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而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备课内容放在了课件制作之后。真不知道是课件服务于教学,还是课件拖累了教学。这样顾此失彼、哗众取宠的做法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课件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认为,课件当用则用,不必拘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