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财源建设工作总结08.19

经济开发区财源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大干项目一百个,力争夏津大变样”为工作目标,坚持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集约发展”这一主题,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园区经济建设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埋头苦干,攻坚破难,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重点,加速提升开发区整体承载力和经济拉动力,不断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整个开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开发区在财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企业产值持续稳定增长

开发区作为全县经济的强力“增长极”,不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持续膨胀企业规模,带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企业168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4个中国名牌企业,2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6月可完成GDP20.5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0.27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财政收入8950万元,同比增长31.7%。

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巨大突破,群众增收,财政增收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始终把发展企业、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园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是发展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纺织、食品、新型能源利用等优势产业,进行深层次洽谈、对接,主动出击,紧盯不放。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一条龙”

服务,确保项目来得了、落得下。同时,不断推动现有企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改、扩建和新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上半年开发区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有:华芳公司投资10亿元新上1000台高档织机和20万锭高支纱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鑫润福公司新上喷气织机和高档成衣项目和瑞康太阳能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上5号玻璃熔炉及三条自动生产线项目。目前,华芳夏津纺织公司新上1000台高档织机和20万锭高支纱项目的2个纺纱车间、一个织布车间正在建设中。织布车间10月份投产运营,20万锭高支纱项目年底投入生产;瑞康太阳能5号炉两条毛胚管生产线、四条真空管生产线即将投产运营;飞天印染一号车间四条生产线的梭织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试运行,二号车间针织印染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污水处理厂设备已安装完成,三个仓库正加紧建设施工;天赐食品一条食品生产线已投入运行,14座仓库已建设完毕;金粟粮油三栋仓库已建设完成;奥德新能源切片、拉棒等生产车间已建设完成,3号车间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厂区绿化;中钿科技的办公楼、车间、宿舍、门房等正在紧张施工中。整个开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县项目建设的集中展示区。这样一来,企业搞活了,群众富裕了,为全年财政任务的完成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大企业培植力度,不断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服务抓跟踪协调。不断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在细节上下功夫,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一切,竭力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区内华芳纺织二期、天赐食品、中钿科技、金粟粮油等重点工业项目和会盟公园等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二是在建项目快推进。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分包项目责任制,深入一线

抓调度、抓服务,逐个项目抓落实,督导工程进度,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尽力缩短项目建设工期。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树立“服务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快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服务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服务承诺和措施落实到位,打造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重点是引导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协调解决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扎口试管理措施,抓好开发区经济环境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三强五霸”恶势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和群众的安全感,切实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坚持一手抓财源建设,一手抓财税入库的方针不不动摇 培植财源的落脚点就是要让经济搞活,群众增收,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此,为了杜绝税收的跑冒滴漏,我们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对各企业的财政收入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通过详细清查,使个别企业的国家观念差、纳税意识淡薄的观念得到了扭转,既做到放水养鱼,又保证了正常税收入库

五、培植财源,任重道远

培植财源年年喊,年年做,但真正做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为此,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为群众增收,财政增收做出贡献。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农牧局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通化县农业局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中,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以争创“三满意”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扎实做好技术、信息、执法等服务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年初,我局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软环境工作部署会议,认真研究制定了《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我局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了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学习,营造软环境建设良好氛围。

农业局各部门精心组织,明确了“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好农业各项工作发展,实现高效、优质、快捷地服务三农”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一是加强班子成员责任意识教育。为充分发挥班子的表率带动作用,我们坚持加强学习,自觉找差距,看不足。结合实际建立了局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勤政廉政建设等制度,强化责任意识,身体力行。二是加强政治纪律教育。认真学习宣传乡(局)级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十不准”、社会生活“十严禁”暂行规定和机关干部文明行为“八不准”规定,使党员干部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

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三是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种子法》、《吉林省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四是加强服务意识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对系统内干部职工进行集中教育整顿,切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知农、爱农、为农、护农”的为民服务意识。针对市场上存在出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进行坑农害农的问题,执法人员“把每个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待,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通过学习教育,使全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农业发展上来,进而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政务公开制度。对局内科室和基层单位承担的工作全部公开。特别对种子、农药、化肥管理、植物检疫、农机监理等涉及的行政许可审批内容进行重点公开,通过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下发传单、制作公示板、设置电视专栏的形式向农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行政执法的认识。今年,我局农业综合执法和农机监理工作行政审批职能纳入政府行政审批大厅,在大厅内悬挂公示板,实行一条龙式便民服务。今年,

结合3.15,共举办现场培训、咨询活动6次,参加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共 6个,发放的资料近2.4万份,推介了一批农药、肥料、种子等优质农资,接待咨询群众20xx人次,整个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公开承诺制度。对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监理站重点岗位及负责人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加强了植物检疫职能,制作了公示牌,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信访工作制度。在涉农信访工作中,对前来咨询、投诉的群众进行详细登记,并按程序搞好现场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让农民满意。同时,主动下访,定期深入乡镇、村屯和农户家中了解掌握农资购销使用情况,对农民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以解决,赢得了群众认可。特别是今年针对农民反映“伊单159”玉米品种出现问题,我局及时协调省市种子管理机构,聘请专家对农民反映的地块进行现场鉴定,并给出具田间鉴定报告,同时及时为农民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共接待农民上访39起。

四、选准载体,以抓队伍建设促进服务水平提高。 我们以深入开展“三满意”活动为主题,以争做“农业科技传播人、农业信息服务牵线人、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人、农垦企业职工贴心人、服务龙头企业热心人、农民致富引路人”的“六种人”活动为载体,着力组建“三支”队伍,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传播农业实用新技术。年初,我

们抽调技术骨干,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为农民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印发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4.8万份,推广了农区统一灭鼠、测土配方施肥、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等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业技术含量。开展绿证和阳光工程培训,“绿证”培训1000人,阳光工程培训2600人。

二是组建信息服务队伍,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农业信息专家服务团队和信息员队伍,通过“通化县农网”和《农村致富信息导报》及农村经纪人等平台免费为农民发布种植预测、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实施了集电视、电脑、电话于一体的农业信息“三电合一”项目,建立了智能语音查询系统,解决了信息不畅、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按照省农委要求,在全县16个乡镇农业站设立“12582”《零公里信息》服务站点,同时在160个行政村中选择了141个有责任心、能够密切联系周围农民、有信息服务热情,熟悉本村情况的村级小卖店(超市)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零公里信息》服务站点,及时对信息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县设立了15个农产品信息采集点,每周对23种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采集,并及时上报省级部门,为领导决策、调控农业生产、调节农产品市场等提供科学依据。组织编印了指导我县农业生产的《农业信息简报》5期, 印发500多份。

三是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服务队伍,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在执法服务过程中,我们由常规检查向主动循环式监督检查转变,实现从单一农资市场管理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督延伸。举办了农资经营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142人,对全县142家农资经营单位开展了农药经营资格审核和种子备案工作,加强执法工作宣传,共下发传单2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500多人,展示农资产品1000多公斤。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全年检查90余次,出动人员360人次,共检查经营单位140家,整顿市场15个,查获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7起,结案率100%,查封不合格种子20xx余斤,审核制种田1810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4万余元。加大全县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目前我县农药市场未发现禁用农药产品,建立高毒农药经销台帐,实现了高毒农药经营和可追溯化管理。农机监理站以热心待人、细心办事、真心服务,以民为本、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三心四民”为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找准执法与服务的结合点,工作重心下沉,走村串户开展农机监理工作,目前,共开展上门服务30余次,清理黑车40台,非驾30人。新车落籍15台,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