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学习报告3

学习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

市政协研究室综合科科长? 余明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 非常感谢机关党委给我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和汇报的机会。年初,机关党委安排这项工作的时候,曹书记让我给大家讲讲在公文写作方面的体会,我当时就向曹书记汇报,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还差得很远,也说不上有什么经验,顶多算是个初学者,还是请机关的老领导、老同志给我们讲一讲,好让大家有所收获。后来听说这项工作领导已经确定了,我也就只好尽最大努力完成这项任务了。近几年,政协领导非常关心我们年轻同志的成长,创造了许多机会让年轻同志得到锻炼。这次安排年轻同志谈一些学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也是为了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既然领导给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也非常重视,借此机会就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

??? 今天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我是如何学习写作公文的。首先,我想还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在高中,我学的是理科,上大学后,学的是化学工程,基本上和写作没有什么关系。大学毕业后,经过考试,我被分到湛河区人事劳动局,从事办公室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主任就拿了几份材料让我看,说是让我熟悉熟悉局里的工作。可没过几天,主任告诉我,今后我的主要任务是写材料。我说自己没写过,怕不行。主任说,学学就会了。就这样,自己尝试着写一些信息类的小材料。三个月后,机关该进行半年工作总结了,主任让我写前半部分,他写后半部分。费了好大劲,终于把材料写出来了。几天后,主任告诉我,在党组会上,局长说材料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写得好,当时我也挺沾沾自喜。可后来,前半部分改动得还是比较多,我这才明白,领导是在有意鼓励我。到咱政协后,先是跟着姬秘书长写先进性教育材料,后来又跟着张有正主任学着写讲话,写工作报告,一直到现在,和这些领导相比,越写越感到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越写越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也是我不敢讲的主要原因。但既然已经安排了,我也只好班门弄斧了。

??? 自接到任务以来,我也一直在想和大家交流些什么呢?回顾自己这些年学习写作公文的经历,感到以下三点体会:

??? 一是学习。刚才,也向大家汇报了自己不是学文科的,在写文章方面没有受过全面系统的训练,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那么如何进行学习呢?一个是向领导、老同志学习。我在湛河区工作时,副局长邱效红经常说我写的材料半截句太多,我起初不知道什么是半截句,就找邱局长请教。他告诉我,半截句就是只有前因没有后果的句子。比如说:"20xx年全区征收养老金462万元,完成任务的104%”,这句话就不完整,因为征收这么多养老金的目的是什么,并没有表述出来,如果后面再跟上一句,"为全区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发放夯实了物质基础”,就完整了。我感到真是受益匪浅。在这方面,我从政协领导身上学到的就更多了。跟着张有正主任写材料的时候,刚开始,他总是先给我列一个提纲,文章分几部分,第一部分写什么,第二部分写什么,第三部分写什么,列举得清清楚楚。起初我很不习惯,因为以前写材料,总是不列提纲,写着说着,不行就改,少了就加上,多了就去掉。可经过几次练习,我感到有正主任这种写法先进得多,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目标明确,不会跑题。以后,我也逐渐地养成了写之前先列提纲的习惯。姬秘书长是我到政协后的第一位老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是严谨的态度。对于每一份材料,他都字斟句酌,力求精准。其次是吃苦的精神。为了写好一篇文章,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材料特别多,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对于他来讲是经常的事。三是活泼的文风。看姬秘书长的文章,总觉得耐看,不乏味,究其原因,他写的文章表述生动,不呆板,这些都是需要我很好学习的。我在学习写材料的道路上的老师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枚举了。再者就是向书本学。请示、报告、总结、函等公文,无论从格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严格的

规定,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知道怎么写,就翻开书看一看,学一学,至少是在按套路出牌。在学习写公文中,书籍是我的又一位好老师。第三是模仿。也就是比猫画虎。譬如说起草咱们政协的工作报告,首先就要看看往年的工作报告是怎么写的,省政协的工作报告是怎么写的,外地市的工作报告是怎么写的,看人家报告的结构都有哪几部分,是怎样把全年的重点工作表述出来的,又是怎样安排来年工作的。看得多了,也就敢写了,也就想写了。这种写就是想模仿,虽然创新不多,但对于第一次从事公文写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 二是思考。就是悟。也就是说写材料不能只一味地写,一味地抄,重要的是要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抄别人的东西也要多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道理是什么,他怎么就想到这样写呢?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做的话,那么提高会是很快的。就我看到的,凡是材料写得好的领导和同志,在悟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但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上学的时候就怕写作文,现在想一想,怕,还是没有学懂弄会,没有把老师讲的东西领会好。中学三大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有各的格式,各有各的写法。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把它记述完整,表述清楚就行了,与我们现在所写的简报是一回事;说明文也就是把一件别人没有见到过的物品,你能够通过描述它使别人就向见到实物一样,就是一篇好作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论点,然后通过一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些事例就是论据,证明的过程就是论证,如果通过读你的文章,别人信服了你的观点,整篇议论文也就写成功了。说起来是这么回事,但要写好,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写公文也是如此,首先是要悟出其中的规律,也就是要掌握各种公文如何写。譬如说,一篇关于安排部署某项工作的领导讲话,一般要有这么几部分的内容:一是强调做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明确任务和目标,三是提出一些要求。也就是要讲清楚为什么干,干什么和怎么干。工作总结也有固定的格式,也就是有些人总结的数目字,具体事。以人事劳动工作为例,首先要总结好完成全年工作的情况,也就是紧扣责任目标,比如说全年共征收养老金多少,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怎样,全年共培训职工多少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百分比是多少等,这就是数目字;其次是写完成这项工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也就是具体事;然后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改进;最后要对来年的工作做出安排。关于如何写调研报告,史主席已经作了很好的辅导报告,我也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 三是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公文也是如此。因为公文写作不是"由感而发,为己立言”,而是"奉命而作,代人而言”,也就是说,不管你想不想写,有感没有感,都得按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到紧急任务就很难胜任,甚至会误事。老领导经常这样教导我们的:"谁学习得多,积累得好,谁起草公文材料就省时省力”,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机关的文字工作者,平时应特别注意有关资料的积累。结合我这几年的体会,我想写作公文平时应注意在这么几个方面加强积累。首先是材料的积累。积累公文写作材料,要做有心人,要学会观察与思考,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关注全市和政协的中心工作,关注中央、省和市领导和政协领导的重要活动,关注人民群众的心声等等,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及时记下来,形成文字材料,或是把有关报纸、杂志上的有用资料裁剪下来,并分门别类的粘贴在专门的本子上。刚到咱们政协的一段时间,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我曾经写过几本读书笔记,也粘贴了两本报刊集萃,感觉进步还是很快的,但没有坚持下来,这也是感到这些年写材料总觉得提高不大的一个原因。其次是思想的积累。这里所说的思想是指公文的主题、主旨。要想搞好机关的文字工作,就必须善于这方面的积累。要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考察调研等多种渠道,及时捕捉领导和基层群众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见解,并把它记载下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库。比如在起草某领导讲话稿时,如果注意某领导平时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意见,就可以把它作为这个讲话的观点或一个标题。再次是

论述积累。在公文材料起草过程中,有时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论述,现编现写,不但费时费力,有时还论述不完整、不到位。如果平时有这方面的积累,一旦要论述某个问题时,就会很方便。比如,要论述某项活动的重要性时,如果参照有关论述资料,结合上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实践,恰到好处地加以改造,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语言的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多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当引用,就会使公文材料增彩不少。

 

第二篇:语文学习报告

全国小学语文“关注文体,凸现语用”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报告

达仁小学——吴双 黄平

3月28—30日我们受学校的重托,我们很荣幸地参加了在西安大学交通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关注文体,凸现语用”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活动。此次观摩研讨会以专题讲座、同课异构和研课、把教研、教学和培训有机相结合,力图通过诗歌、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等不同文体的教学中展示语言文字的运用。大会在数位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的引领下,邀请多位优秀教师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在三天的学习中,既目睹了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又聆听了专家学术报告,受益非浅,现将这天三的学习情况及感受向大家做一汇报:

28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吴琳老师执教的《巨人花园》和魏星老师执教的《水》。吴老师在授《巨人的花园》的课中,老师设计思路突出了“合作”,课堂教学中首先抓住了人物的特性,了解神奇之处,其次把握文体的美,如:“巨人花园”引领学生走进花园,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爱”使学生心灵受到碰撞。课堂上,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开口说话,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圈点批注、品味词句,要动笔书写,积累感悟等方面的能力。魏星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的《水》,课堂中呈现教学环节的简洁与丰满。提倡语文课要清晰,简洁,深刻,不能繁花压枝。课堂如何才能简洁清晰?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魏星老师就《水》是这样做的,体现着他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带着孩子循着语言文字,去探寻作者的内心情感。就如他自己课上所说的一句话一样:如果这篇文章如一个苹果,那么我们透过语言文字,就能找到文章的核;如果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洋葱,那么,我们一片一片地剥,总有一片会让我们热泪盈眶??课堂不走寻常路,他鼓励学生去发现文字的奥秘。课堂上,老师不断地去启发学生去思考文章中哪些文字给你新鲜感,从中读出了什么?文中又有哪些词句看似矛盾,引发您的思考呢?所有的这些,都体现出了魏星老师在这节课上的教学重点: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揣摩。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

28日下午,王文丽老师的《月之故乡》,在无痕的教学中,为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诗意。整堂课在层层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由读正确,到朗读优美,到有情感,水到渠成,学生有机会触碰到心里最柔弱的部分。在反复的吟咏中,学生尝试接

诗句,写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语言文字的运用。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这节课薛老师研究的思想和成果是“三个不教”“三个必教”“三个情感体验”

三个不教:学生已经懂得不教;学生学不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 三个必须教:学生必须懂,学生还不懂的; 学生自己以为懂的,实际上学生还不是很懂的;学生容易产生误读的要教。

薛老师说,我们常说,语文有的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不对。我们语文课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才是语文的力量,语文课就是要学习表达的。

三个情感体验:愉悦感;进步感;成长感

这三种情感一定是互相支撑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在这种进步的过程中享受愉悦,享受成功的喜悦。

29日上午,王林波老师执教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把握文章,并重视理解后的读书;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望月》教学向我们渗透了怎样成为一个会上课的老师,首先要备好一节课,其次要上好一节课。

如何备好一节课

这里的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出教学流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教材,依据教材文本的特点融合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并把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融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攀升。

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首先要知道这个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这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要知道这个东西,就必须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29日下午,台湾教师李玉贵的《两只手套》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自主阅读”有了更多的思考,李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怎样的课堂才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李老师教给孩子们学习、说话的方法。

1、大脑要比文章快。(指导孩子们带着思考学习,教给孩子们阅读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

2、阅读跟我们自己的关系:读书要用到大脑、眼睛、心(所谓的读书有三

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读文要思考问题与内容的关系,推想角色的性格,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读完文章问自己:文章是否送进了大脑(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每段讲什么?)再问自己:你用心读了吗?我对哪些句子特别有感觉?哪些句子让我心里感动?哪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我自己上课总会问学生:哪些句子、词语值得关注?)阅读时你最大。(李老师的这句话把孩子在课堂上、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现了出来。每一个孩子的阅读、思考无人可以替代,我阅读、我理解、我思考、我感动、我有话想说、我有话要说,这就是每一个孩子真正的阅读,阅读中的成长,老师只是去鼓励他、引导他、爱护他就够了。)

5、把你感动的句子、比较有感觉的句子、有一些话想说的句子、印象比较深刻的句子画下来之后在旁边写上感受,最少一句。

30日上午,赵志祥老师的《景阳冈》教学向我们传递了几个现象:

想象一、“舍不得放弃”

语文教材本身所具的“模糊”特点,教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点的确定上往往见仁见智,在教什么、学什么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课堂上,一个个细小的教学知识点,就像一件件礼品,教师挑挑这、提提那,什么都放不下,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便把这一件件礼物吃力地塞给学生,无暇顾及学生接受礼品是否情愿。

现象二:一味追求“体验”、“感悟”

语文课改是在“弘扬人文性”的呼声中起步的,“感悟”和“体验”这两个《新课程标准》中的概念是语文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有的老师为了赶上这两个时髦的词,读了一句话就要说说体验,读了一段话就要谈谈感悟。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场面煞时热闹,教师颇为满意。

现象三:“迷恋热闹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说个不停”、“问个不断”、“呈二显三”;学生在课堂上“谈个不绝”、“演个不断”。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重点词句却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一遍就匆匆而过。

以上几个现象让我们看到了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课堂“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

树干。针对这些想象提倡语文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推广学生阅读兴趣,广泛积累、大量背诵。

30日下午,吉亚春老师古诗教学《乞巧》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你必须引导学生慢慢地学会“用汉字书写、用语言表达、用表达方法、用学习方法”。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这次观摩研讨会,虽然时间短暂,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提升。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我们也将结合自己实际,立足日常课堂教学,突破学科理解方式,彰显课堂生命活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