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自主创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予以鼓励。但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在创业前还是先就业,学习一些社会经验比较好。同时在创业之前应多学习合同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在利益受到侵犯时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面对生活压力,你应该怎么选择。机会靠自己争取,别怕苦、别怕累、别怕碰壁、别怕失败,要自信、要坚持。放弃休息、放弃舒服、放弃单一的理论,用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创新改变一为的传统,掘取属于你的第一桶金。

成功案例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政府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在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千万富翁级的“猪肉大王”。

实际上,之所以能在养猪行业里很短时间就能取得骄人成绩,成为拥有数千名员工的集团的董事长,还在于陈生此前就经历的几次创业的“实战经验”:陈生卖过菜,卖过白酒,卖过房子,卖过饮料。这使得陈生有着这样的独到的见解:很多事情不是具备条件、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虽然走的还是“公司+农户合作”的路子,但针对学生、部队等不同人群,却能够选择不同的农户,提出不同的饲养要求,比如,为部队定制的猪可肥一点,学生吃的可瘦一点,为精英人士定制的肉猪,据传每天吃中草药甚至冬虫夏草,使公司的生猪产品质量与普通猪肉“和而不同”。在这样的“精细化营销”战略下,陈生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响了“壹号土猪”品牌,成为广州知名的“猪肉大王”。

失败案例一

4位梦想创业的大学生,每人凑齐4000元,准备在校园附近开一间精品店。当他们和房屋转租者签好转让协议,对店面进行装修时,房东突然出现并进行阻挠。16000元创业资金已经花光,门面却无法开张。

小王是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大三学生,大二时他就忙着在学校做市场调查,他认为定位中高档的男士精品店会很受学生欢迎。这学期开学不久,他和另外三位有创业想法的同学一拍即合,每人投资4000元准备开店。

校园附近的孙老板有三间紧挨着的店面,其中一个门面闲置着。孙老板同意以120xx元转让这个门面两年的使用权。小王告诉记者,当时孙老板说她有这个门面三年的使用权,但不要让房东知道房子已经转租给他们,就说几个大学生是帮她打工的,以此避免房东找麻烦。“我们虽然知道孙老板不是房东,只是租用了房东的房子,但我们不知道一定要经过房东的同意才能租房。”9月x日,涉世未深的几名大学生和孙老板签下了门面转让协议书,并支付了7000元钱。

当他们开始对门面进行装修时,房东闻讯赶来。房东表示,他和孙老板签订的合同上明确写了该房子只允许做理发店,并且不允许转租。房东阻止他们装修,并和孙老板发生了冲突。在店面前透过玻璃门看到,几个玻璃柜凌乱地摆放着,地上刨花满地。前不久,小王和另外三个同学还在一边贴墙纸,一边憧憬着美好前景。当时为了不影响上课,他们利用晚上装修,忙到深夜两三时是常事。

现在门上已经挂了三把锁。9月份房东将第一把锁挂了上去,接着孙老板也挂了一把锁。小王等人的玻璃货架等物品都被锁在里面,无奈之下他们也挂了一把锁。现在要进入这个门面,要过三道关。 几把锁锁死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孙老板从9月x日起就无影无踪,手机也不开机,不作任何解释。房东也不愿意和他们协商,反正房租已经收到了年底。这可苦了几个大学生,交给孙老板的7000元房租,加上门面装修的5000多元,以及进货花去的钱,4人凑的16000元已经所剩无几。近日,孙老板终于出现,她提出,几个大学生将剩下的5000元交上,再想办法和房东协商。如果要退还7000元的房租,必须把已经装修的门面恢复原状并补偿她两个月的误工费。 这些钱来之不易,其中两个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拿出的是自己学费,他们希望通过创业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黄同学告诉记者,他的4000元钱是软磨硬泡才从父亲那里“借”来的。

分析:

首先,“承租人拖欠租金的”、“承租人在承租房屋内擅自搭建的”、“预租的商品房”三种房屋不得转租。

其次,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可以转租的,承租人可以按照约定转租房屋。房屋租赁合同未约定可以转租的,承租人只有在征得出租人同意后才可以转租房屋;未征得出租人同意转租房屋的,出租人有权解除租赁合同。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可以不征得出租人同意,但在签订转租合同前应当书面告知出租人,否则出租人也可解除租赁合同。

第三,房屋转租期间,原先的租赁合同发生变更,影响转租合同履行的,转租合同应当随之变更;租赁合同解除的,转租合同应当随之解除。

第四,房屋转租合同约定租期的最后时限,不得超过租赁合同中约定的最后租期。 第五,房屋转租期间,除房东和转租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原房客应当继续履行租赁合同,如按时交付租金。你完全可以根据上述规定保障自己的权益

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

失败案例二

大学生办电影网站遭60万索赔

近来,刚毕业于温州大学的小捷(化名)郁闷至极。其在校期间创办的一家免费电影网站被杭州某影视公司以“版权侵权”起诉,对方索赔60万元。

今年x月,临近毕业的小捷和几名低年级同学共同投资2万元创办了一家免费电影网站。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等待他的竟是一场官司。“我们网站上的电影都是通过迅雷下载过来的,但并不知道其中几部电影是杭州那家公司代理的,60万的赔偿对我们刚创业的大学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小捷说,目前他们已收到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下月初开庭。小捷说,大学生创业既缺乏经验又缺创业资本,无意中触碰到法律高压线往往也难以避免,但这样的索赔数额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天价。

分析:相关法律《版权法》 “版权侵权”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

直接侵权:指抄袭;复制,如将版权作品的表达语言复制为另一种语言,或作任何改编,包括将传统媒体复制为非形体媒体,于互联网上载或下载;出版抄袭品,如出版由二维版权作品复制而成的三维作品。

间接侵权:指将抄袭品入口、贩卖、出租或作其它商业用途,以至提供方法、器具或地方作侵犯版权的行为。

小捷的行为已触犯《版权法》。

失败案例三

郑州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朱XX在创业过程中,就被高回报忽悠了一把。

20xx年冬天,她按网上地址找到北京一家销售木纤维毛巾的加盟连锁公司,听了招商部经理对这种成本低、利润高且风险小的产品推介,她心动了,把从亲戚那里借来的钱全换成毛巾,并取得该公司河南省独家代理权。

头一个月,她兴冲冲跑遍了周边所有学校,没卖出一条毛巾。然后她又去居民小区推销,效果还是不好。今年x月她开始通过网络推销。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仍没卖出一件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有小朱这样遭遇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加盟连锁的创业方式。他们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了解到加盟连锁项目的丰厚条件,比如,企业总部提供免费指导,不收取任何加盟费用,进货达到一定额度就能获得额外奖金,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等,于是,就开始创业了。小朱说,我们一无资金,二无经验,加盟连锁会让自己开店的风险降低很多。可结果却事与愿违。朋友同学打电话问我现在生意怎么样,我不敢也不想跟他们说生意不好。小朱很沮丧。

分析:传销组织鼓吹加盟连锁快速致富,利用高回报诱惑大学生。大学生创业加盟连锁要小心受骗。

一些所谓加盟连锁企业深谙大学生创业心理,已为他们准备好连环套:品牌在国外已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成功运营史,实际已死无对证。生产基地在某发达省市,可是路途遥远不便去看。加盟利润很高,这只有天知道。经营好了还给你返奖金和装修费,前提是经营好,这基本没希望。还举许多成功范例,带你去看其他加盟店,实际就是托。更重要的是,投资成本仅两三万元,还有优厚的换货条件,风险很小。

这么多好处怎能不让大学生创业者心动,心甘情愿汇钱加盟,不由自主上钩呢?但是,钱汇走后,加盟者很快发现一切都变了:货物不如样品好,价格虚高,卖不出去;回总部换货,却换到其他加盟商退回的积压品。

总结:

大学生创业门槛可以降低,但是依法经营是必要前提。另外,部分创业大学生存在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缺乏法律意识等问题。

这对于正处于创业热情中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提醒。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培养大学生突破知识、经验、心态、创新、资金等众多限制因素的能力,而很少关注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创业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可行的,但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并不会因为大学生的特殊身份而自动“让路”。因此,创业教育中,应该可以根据相关就业、创业案例,强化大学生法律保护意识。

 

第二篇: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一、案例事件:案例一:王龙同学兼职不慎受骗。某课外补习学校与附近其他几所学校因生源的恶性竞争存在矛盾,因此捏造是非,制造谣言并做成传单散发。该补习学校为了逃避责任便招聘一些兼职大学生帮其派发。该同学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因不知或无视其传单内容可能引起的社会纠纷或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帮其派发。后有人举报,该同学被带到当地派出所协助调查。学校得知消息后,马上指派老师出面协调,并将该同学带回学校处理。案例二:常洁同学被某咨询公司聘为教育顾问。其工作就是在公司负责接待工作,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工资可月结也可日结。当同学去了以后,公司以办工作为名收取押金。同学交了钱以后就没动静了。每次与公司交涉,该公司都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直到没消息了。辅导员了解情况后,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一起去公司要回了押金。

二、案例主题:本着“以生为本、强化服务”的理念,加强大学生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在兼职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兼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三、案例背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有兼职的经历和需求。它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锻炼自己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和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知如何维权等特点,给大学生设计陷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效果:

(一)高度重视,及时处理。辅导员接到学生受骗消息后,马上展开调查,了解情况,并于第一时间向所在院系领导和学工部做了汇报。学校高度重视,指派保卫处、学工部代表学校与工商局、劳动仲裁部门、派出所及学生兼职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争取同学利益最大化。

(二)教育引导,提高认识。待事件平息后,学校对涉及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客观分析该事件的性质、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帮助受骗同学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确指出今后应注意的事项,使同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经验。

(三)以此为鉴,强化教育。事件中涉及的学生是个别的,但校园内正在从事社会兼职或有兼职需求的学生却很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组织保卫处、相关专业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并将此内容列入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各院系也纷纷组织同学以班会、团活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强化安全意识。

(四)规范管理,合理引导。针对广大学生有兼职的愿望,而社会情况比较复杂,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学校一方面大力清理校园非法招聘广告,引导学生在正规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从源头上确保招聘市场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建立申报勤工助学岗位学生数据库,将其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之中。积极拓展渠道,帮助学生开辟兼职岗位。在立足校园,增设勤工助学岗位,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积极与人才市场、国有大企业联系,为学生开拓兼职市场,谋求安全可靠的兼职岗位。从而满足学生的兼职需求,也保证了兼职岗位的质量。

五、案例启示:

1.青年学生渴望参与社会实践,但社会经验相对不足,法

治观念不深,容易上当受骗。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防止事态扩大,矛盾升级。

2.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为其步入社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3.学校应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将有兼职需求的学生纳入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之中。在为青年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4.国家应加大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使其能够摆脱经济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安心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