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记录

《泉水》听评课记录

研讨主题: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引导学生,欢迎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泉”,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2、(老师最喜欢其中的一个词,泉水)教师再板书“水”,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泉水的了解。

生:(交流:泉水什么样,在哪里见过。)

师:总结,泉水又称“天然水塔”。

3、解决:什么是天然水塔?

师:是的泉水来自地下,在山区最容易形成泉水,山上有许多许多地下水,许多江河湖海都是由泉水汇成的,所以我认为还可以把他称之为“天然水塔”(在泉水旁板书:天然水塔)

二、初读课文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泉水的话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泉水? (学生很兴奋地)想!

1、老师出示许多泉水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

师:谁能把你看到的泉水用一个词来表示出来,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泉水?(清清的泉水、清澈的泉水、清凉的泉水、美丽的泉水、甜甜的泉水) 师:这些清清的泉水流啊流啊,他们会流到哪儿,做些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3、师朗读课文

【评: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同时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示范。】

三、互相交流,品读课文

1、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泉水流到了哪?泉水经过这四个地方都遇到了谁?

(1)生说—师板书—生再板贴:果树、小姑娘、杜鹃花、画眉鸟

(2)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看到了什么?(生:山里的姐姐)山里的姐姐提着什么来打水?(瓦罐)

(3)指导学生认识“瓦罐”,并组词运用。

(4)师: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清脆)

(5)指导学生认识“清脆”,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声音来理解清脆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师:什么样的东西能发出“脆”的声音。(生:苹果,乐器,鸟)泉水的声音也是清脆的。

【评: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脆”,体会泉水的声音。】 2、由“脆”字导读第一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用清脆的声音,高兴的心情,欢快的语气,“冲”的气势

【评:朗读指导,点评到位。】

(2)范读—齐读—互读

3、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把自己的快乐洒满一路。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泉水,你最喜欢到山腰的水池走走还是喜欢到山间的平地去看看,是想为果树解渴,还是想为画眉鸟伴奏?我们大现在都是泉水,你想流到哪?就把那一段有感情地读读。

(1) 组内互读

(2)全班朗读交流,师生互评

生交流:我想流到——(什么地方),我最喜欢——。

感情朗读。指读—师生对读

【评:读中有拓展想象,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3)泉水特点:多 清 甜 美

师: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是多的、清的、甜的、美的泉水。 (板书:多 清 甜 美)

(4)用“清脆”“甜美”的声音再读课文

四、感悟深化

师: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使我看到了你们是很多、很清、很甜、很美的泉水。能过刚才大家的表演,你还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泉水?

生:(快乐的泉水、 助人为乐的泉水、热心的泉水、 爱帮助人的泉水??)

五、拓展延伸

1、歌曲歌颂泉水:(播放《泉水丁冬》课件)

2、师:想象一下这清清的泉水还会流到哪,他看见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泉水流到________,他遇到了________,泉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泉水的品质,而且还进行了语言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六、总结: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七、作业

板书:

泉 水

姐姐 山腰的水池 多

杜鹃花 山间的平地 清

果树 山坡的果园 甜

画眉鸟 静静的山谷 美

乐于助人

乐于奉献

评课: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

围绕“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佩佩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并以自己的亲自示范,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在教学过程中,佩佩老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男女生赛读课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断、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欢乐地歌唱着,它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它为能帮助别人而快乐、自豪、幸福。同学们喜欢泉水吗?”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豪、快乐”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对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建议: 在分散识字的过程中,对于生僻字,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书写、识记。

从学生到教师

——浅谈自身角色的转变

牟晓妮

xx年x月,我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开始走向社会。怀着期待的心情,带着几分担忧,我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已近半年,回想曾经的期待与担忧,而今这些似乎都已成为值得缅怀的回忆。这半年来,我满怀信心,因为我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通过半年来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逐渐进入了状态,较好的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一、 角色的定位

我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同时,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是激励学生前进的伙伴和朋友。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教和学要具有创造性,正所谓“教学相长”。

二、 角色的转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得口干舌燥,却还常常抱怨一节课要讲这么多内容,时间不够。而一旁的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渐渐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而有了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算理;注重学生计算时的自我反馈和对计算练习次数的自由选择,让学生在自评、自改中掌握计算方法,激起对计算的喜爱。因此,要适应课程改革,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向拥有先进教学思想、观念、超前意识的角色转变。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海洋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重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这种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转变。 有人说过,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同的两粒沙子;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两片叶子。那么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是风格各异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向建立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师应如何做到这一转变呢?我认为:1、教师必须从观点上认同受教育者是个独立而自主的单一个体,重视个体的学习历程和创造才能。2、教师应精通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对学生深入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生理需求。3、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人格,用一颗平常心和宽容心,接纳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位孩子。4、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让师生彼此打开心扉,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平等融洽的氛围。

2、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的转变。现代教学鼓励教师发挥独创性,形成个性化教学,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学本来就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只有教师具有不断改革、创新的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三)师生关系的转变

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要建立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命体验。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自身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常常会被学生的创造精神感动,不断地会有惊喜。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过失。而这更能带来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相信我们通过学习提高、逐步完善,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20xx年x月x日,我们学校承办了我县第一届“风彩杯”的复赛工作,有幸聆听了兄弟学校老师的精彩授课。尤其是韩亚亚老师的地理课《中国的民族》,给我了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节课目标合理,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尤其是老师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非常新颖活泼。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对这一节课的一些人看法。

首先,韩老师使用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一首《爱我中华》引入课题,形式新颖活泼,又切中课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效果很好。接着是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学生齐读目标,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方向。教学目标合理,科学,有效,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此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全面认识我国当前的民族现状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维护多民族共存共荣,维护国家统一,意义深远。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们指出自学方法,使学生自学有法,科学成长。接着便是安静的学生自我学习。十分钟过后,学生们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教师借助相关题目,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形成及时反馈,了解学情,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中高难度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助的能力。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而富有激励性的点评并总结梳理成歌,反复诵读记忆,寓教于乐,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下一步达到更高

的教学目标埋下伏笔。最后,又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展示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同时,师生交流互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由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老师以歌谣进行概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学生本位思想。最后,是当堂训练,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完美完成本节的所有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语言精干,板书简洁,给人以非常清爽的感觉,教学方法多样而得当,课堂调控和引导自然有效,体现出教师过硬的教学能力,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另外,不足之处也有几点,一、师生互动时间还是有点少,不能形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二、歌谣数量有点多了,对教学重点有干扰之嫌。如果能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更好的处理,我想这一节课会更精彩!以上便是我的个人拙见,不得之处,我希望韩老师和各位教学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