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报告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让我感触颇多,它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我苦恼与困惑的心门。作为一名新教师,书中的这100条建议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帮助是相当大的。在苏霍姆林斯基众多的教育著作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30多年的结晶。《给教师的建议》也有一百条建议,其中,选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45条,其余55条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中选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能给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书中每条建议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读了此书,让我深切的认识到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善于从平凡的工作中,用敏锐的眼光和教育家特有的视觉,去捕捉、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之不懈的行动,并在行动的过程中总结与反思。这本书是永远的宝典,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第29条建议《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让我感触很多。书中告诉我们,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思绪不在书本上,这是在课堂上常见的现象,因此,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学会让儿童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在教学中,单一运用随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来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存在的。随意注意时间过长,会引起大脑疲劳,而每项学习活动,都会遇到困难,所以也不能单靠不随意注意来完成,二者必须交替使用。

在这条建议的阅读中我也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用同一方式进行单调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难

以维持有意注意。如果教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他们减少疲劳,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一般来讲,学习时要做到“五到”,学习心理学有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加上双手不断地自然地做动作(口中还要说或喊叫学到的知识,并内心里相信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而且教师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熟知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讲授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把新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对于课堂纪律方面要具有严肃性,从而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对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理解得越深刻,责任心越强,就越能产生注意的决心,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学习是复杂而辛苦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不随意注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把注意力贯注在所要学的知识上,老师必须严格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能力。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还得排除多余注意干扰,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场所要单纯固定。所谓单纯,即将无关的图书杂志放在视线之外,各类必须的书籍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以免因寻找而中断学习。这就好像烧锅炉,冷却之后再加热又得费去许多时间。而在固定的场所学习,容易定下心来。学生一旦坐在自己的书桌旁,就很容易和学习的意识联系在一起。心理学上有“防止多余刺激原则”,即尽量防止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刺激出现,学习环境要求安静,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发挥教学的智慧,从而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许多情况是不可预见的,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往往吸引着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课堂秩序发生混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作为老师,应发挥教学经验和智慧,扭转事态的发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走上正常轨道。并外还得运用心理暗示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老师的正面鼓励和引导下会渐渐对自己增强信心,认为自己是能安静地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所以老师要经常用平和的态度,对学生说“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你做作业的速度一定会加快的”,“我相信你再坚持一下,会比前些天做得更好”。这样的心理暗示对加强学生的信心很有好处的。

书中第99条建议《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让我了解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也让我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

和尊重书籍,儿童也就会热爱它们。在家长学校每一次活动时,除了听讲课以外,父母们还听文艺作品的艺术朗读。在绝大多数家庭里,都有一种尊重书籍的气氛,学前儿童有他们的小小的藏书,家长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首先是要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我们力求使家长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对儿童的责任感。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家校联系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不但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帮助其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做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学习理解,我感到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注重换位思考。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希望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理解、信任。一旦家长能够理解帮助我们,可能就是很好的资源,一旦家长与我们站在对立面,那很多事情都是比较被动,做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比较棘手。因此,在家长、教师这两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联系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第二,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校联系氛围。营造良好家校联系氛围首先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其次教师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再次是要有实际的行动,主动和家长接触,才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第三,要注重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要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要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要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要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就充分说明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互动已经呈

现新的态势。我想:当我们合理地开发教育资源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更深切的领悟了教育的真谛,让我受益匪浅。虽然书中很多的真知灼见自己还未能消化吸收,但是我我深深地感受到必须热爱读书,高效读书,快乐读书,在读书中积淀,在读书中成长,不断创新自我, 真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第二篇:《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

《给新教师的建议》读书报告

报告人 周建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在今天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我们不能真正从书中寻找到富贵和美女,但书中自有我们所需要的。刚才听了方老师精彩的报告,感觉里面确实有许多自己所需要的,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我想我们读书读的就是一种需要。《给新教师的建议》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第二章,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议;第三章,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第四章,关于“修生养性”的建议。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下面,我将就自己对本书的理解结合自己在这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汇报。

一、 教师的定位

我认为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教书匠、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教书匠仅仅能够做到掌握教学技能,反思型教师能够在掌握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和反思,研究型教师则能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形成一定的体系,这类教师多数可以算作是教育家级别,如陶行知、魏书生、朱永新等。个人认为,在众多的教育学者中,朱永新可作为新教师的楷模,坚持每天写反思,其也因这份坚持最终将自己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给新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每个老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实践、阅读、写作和思考又各具特点,实践需要“科研性”和“创造性”;阅读需要“专业性”和“人文性”;写作需要“日常性”和“叙事性”;思考则包括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和对教育理论的反思。

我将自己的短期目标定位在能够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这个层面,长远目标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平时上班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很奇怪,为什么我总是很开朗,做事也很积极,在这个时候我总是笑而不语。实际上,我工作的过程中会这样的积极和开朗,是因为我并不把教书当做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是当做能够实现自己长远目标的一项事业,并且享受在教学过程中的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

二、 教师基本素养的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走上 工作岗位后,我们不仅要继续从书本上学习,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文修养,还要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进入同文以后,学校给了我们新教师很多的学习机会。通过阅读《给新教师的建议》使我更快地适应了教师生活;“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中,我的师父邹美芬老师对我的指导让我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难题,我自己也在一个多学期的工作中,听了我师傅的每一节新课。听课不仅仅弥补了我在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使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的提高,让自己的课堂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有人统计过,一个教师一生中大概要上120xx节课,哪个老师会对课堂感到陌生,但是,课堂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有人说:课堂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我认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原野。要做到共同的成长,关键还是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点的实现,我认为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进行备好每一节课、需要有合理的教学方式、需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还是在大学时期所积累的,但是,有部分的知识点还是会遗忘,为了让自己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更好地理解,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把一些知识点讲透,在备课之前,我就会去阅读相应内容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讲“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的时候,我会把大学所学的《生物化学》中关于细胞呼吸的内容全部看一遍,在讲光合作用的时候,我也把《植物生理学》中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重新梳理了一遍。

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有自己不能把握的地方,我往往会跟师父和其他的老师进行交流,完善备课的内容。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备课的版块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拓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大板块。这样分块以后备课的要写的内容篇幅就比较大,自己写的字又比较大,所以我用了自己买的A4纸张的笔记本进行备课。

备课版块中的拓展知识主要是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以及一些知识点的深化。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确实很详细,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把相关的内容全部给学生讲清楚,往往没有突出教学重难点,在一些知识点上会讲得过于深入,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效果,甚至在一些时候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困难,这样做往往也会使拖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将一些拓展知识直接在教学设计中反映出来,而不需要在课堂上讲的拓展知识坚决不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将“知识拓展板块”放在教学设计后面;二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每节课的最后除了布置作业以外,布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不能够过于简单,要有一定难度,但是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能够尽可能地为下节课做好铺垫,这样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以后还能够在课后继续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

我现在带班的情况和很多老师不一样,我负责教授的是初一四个班和高一两个理科班的生物课程。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认知上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确属两个群体,尤其初中生在学习习惯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方面具有很大可塑性。不仅如此,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一样,相同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状况也不一样。曾经一度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问题很多。因为教的班级比较多,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班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学过程中课堂没有一定的程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的把课堂教给学生,让课堂按照一定的程序走下去,这样的话课堂教学目的性可以更强一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尝试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男1号,女1号”,这种方法是在上课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不认真的情况下,不采取正面批评,而是以编号的形式让其回答后面要讲得内容涉及的问题,以学生说话为例,将第一个说话的男生作为回答问题的“男1号”,还有说话的依次编号,女生也是一样。这种方式在高中实施的话可以很好的维持课堂秩序,学生上课也会更认真,如果在初中实施,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的时候为了能够回答问题,在班上有所表现,会故意说话,这个时候就要尽可能的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第二种“把讲台还给学生”,这种方法是在讲习题的前一节课,确定习题讲解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后准备,然后让他们以老师的身份在讲台上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对于高中生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可以看出来,学生对于这种形式还是很乐意接受的,但是这种形式不适宜在初中实施。

教学反思是教育反思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其实要进行的反思主要包括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育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和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所进行的反思主要是教育失误反思中的教学反思,反思的方式主要是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随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 我也通过让学生写对自己的评价,让学生说出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那些方面他们认为比较好的,比如,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在高中的半个学期生物学习感想以及对老师的建议,很多学生对上讲台讲题目表示赞同。

四、师生关系

前段时间在办公室里老师们经常开这种玩笑:老师也是吃青春饭的。这句话源于在同一个班级有些学生和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更有话说,有的时候更喜欢上年轻老师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和学生的代沟比较小,很多老老师不和学生说的话,我们新老师会说,很多老老师不和学生交流的事情新老师会去和学生交流,简而言之,相对于大多数老老师而言,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更小。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因为我们是新老师而在课堂是捣乱,甚至有些时候会做一些过火的事情。我认为这时候应该把批评化为表扬,会达到更好地效果。我也碰到过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公然说出不尊重老师的话,当时的我很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是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从他学习差这方面入手,说明老师把他安排在前排坐是因为老师觉得他的学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指出几点他的优点,让他明白老师一直都在关注他,而且也希望他能有进步,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都很认真。

不仅如此,要想在教学中受学生欢迎,具有幽默感是必要的。幽默活跃的气氛不仅可以让学生乐于上自己的课,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旁边的同学都会帮腔,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说:“我们班亲友团很强大哈,这可以反映我们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个很好,下面要请一个亲友团成员来回答下一个问题。”这样的话,我们不仅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说话的问题,还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给新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最后,我想用几句话来结束自己的汇报。

走上五尺讲台,我们与社会的联系就更加紧密,通过对书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放宽自己的眼界;书籍可以作为我们在经营自己教育事业时的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愿化作一株树苗,在同文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为同文景秀添上一抹绿;我愿化作一枚绿叶,从同文的蓝天中吸收阳光,为同文学子提供新鲜的氧气。

sharon_0928@126.com

 

第三篇:假期_教师读书报告

《教师的使命》读书报告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回想起来发现问题很多,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等等,作为教师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番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课余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 —— 《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使命》,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尤其是《教师的使命》这部书,使我收获更大。

《教师的使命》一书是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峰所著,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清晰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高效指导

“高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高效率指导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当教学目标主要是传递信息时,讲授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讲授必须是一种过程启发式的讲授。”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的本质是分享。学生在独立的学习之后需要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也需要了解别人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的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受到别人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的启发,同时也将自己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多元的思考,学生的潜能会被充分激活;另外,学生在参与讨论、探究、交流时,需要

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与认识活动作为支撑,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三、任务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机会越多,学习效率越高,思维能力越强。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这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四、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书中说了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真的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五.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质量。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

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六.保护好奇心——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一旦有了求知的渴望,心灵就会有所作为;学生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即使你塞给他知识,到头来也是一无所得。”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张素玲

20xx.1

读 书 报 告

张素玲 20xx.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