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树屏镇毛茨小学 王桂芳

本人自任职以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下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教书又育人。 积极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本人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敢于创新,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 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上课的时候,我着重于读,但也注重读的方式和方法,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了。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行朗读比赛。一组在“读”的时候,其它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它组就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分,然后把这

组的最后得分记入他们的学期总分,学期末进行奖励。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学生上课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 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大、太泛、太难,都很难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把要在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别叫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由于问题设计得比较合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了调到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我常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和前面介绍过的朗读竞赛的方法是一样的,学生对这种方法相当欢迎,为了给自己这一组争光,可以说个个都积极地思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相当热烈。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三、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这一门学科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着重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种能力的提高,单单靠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不够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断地探索、尝试新的教法、新的课型。在一个学期中,我不间断地开设了诸如“朗读竞赛”、“演讲竞赛”、“背书比赛”、“查安典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比赛”、

“IQ游戏比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讲笑话比赛”、“作文片段描写比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型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于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上这样的课,这也是我以后继续探索、努力的方向。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近几年,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悄然兴起。多媒体教学由于其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较好,我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适当加以运用,让语文课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篇文章《北京》,但我们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过北京,只是从电视画面上得到过一点模糊的认识。如果此时不加深学生对北京的形象感知,即使学生对课文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北京内在美的品味,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为了在上课之前加深学生对北京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图片,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对“活”的理解是多种

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语文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自我完善

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和各种提高班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汲取其精华,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地取得进步。此外,本人在教学中还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各种动态,积极地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人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班级学生的镇统考成绩名列前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第二篇:教育教学总结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总结人 马 风 瑞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七年级历史、地理教学工作。教学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研究教法,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课堂。希望能通过总结,做到扬长避短,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总结起来,较为深刻的是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在两者中,后者更为重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刚开学的时候,我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为课备得好就一定能讲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与接受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因此,真正开展教学时遇到一些不能配合的问题。如在讲授《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时,让我记忆尤深。在上课前,我已多方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设计各方的细节,在临上课之前确信自己非常的熟悉内容与整体操作。当我很有信心走上讲台,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内容,才发现并不是设想中的效果,虽然教师很流利地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原本不太熟悉内容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反应甚淡,陷入冷场的局面。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学生的历史、地理基础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并且“历史、地理是副科”这种观念普遍存在,学生对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是很活跃,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不少同学会混水摸鱼。因此,老师越是讲得太多越投入,教学效果就越不理想,对授课效果也直接影响。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尽可能发动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历史、地理这两门学科,对初一新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要学好历史、地理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否则学生会对之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趣事与地理奇闻,让他们激发起兴趣。并且经常鼓励学生登台去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人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每讲授每一新课时,都让学生事先预习,讨论决定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展开学习。学生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上课方式。如在民族政权分立一课中,典故较多,就采用讲故事比赛的形式;在学古代科技和文化时,知识点较多,就采用分组进行知识竞赛形式;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就让学生积极扮演模拟商鞅与旧贵族辩论的情景等等,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些体会与粗浅见解,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仍要不懈的努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