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系列讲座材料五: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临海市哲商小学 谢柯娜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试图构建一种与“语文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体验作文”的基本教学模式:观察感悟,丰富生活体验——确定主题,诱发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交流合作,强化生活体验——构思成文,抒发生活体验——灵活修改,深化生活体验——多元评价,满足成功体验——分层展示,升华成功体验。

[关键词] 生活体验 享受作文 体验作文 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虽然国内的教育者没有间断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最终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效的作文教学体系。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主要有:

⑴训练内容过于精细化,忽视学生的个体创造。

⑵章法指导过于机械化,忽视学生的独特个性。

⑶人物事件过于虚构化,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

⑷评估方式过于单一化,忽视学生的创作热情。

⑸写作语言过于成人化,忽视学生的童真童趣。

⑹习作课堂过于封闭化,忽视学科的整合统一。

这样的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真情实感、内心体验的表达;也使学生对作文失去感情和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文学素养功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因此,笔者试图构建一种与“语文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模式,尊重学生生活体验,还原生命本色,努力开辟能唤醒孩子天性,激发学生灵性,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天地,让作文教学充满阳光,充满勃勃生机。

所谓“体验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再将生活的体验与对文本的感悟结合起来,不断整合、内化再整合,产生新的思想体验,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并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体验作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习作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一句话,它关注写作的全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体验作文”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观察感悟,丰富生活体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无米”主要是由于习作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再加上学生生活范围的有限,而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学生在写作时,你总会听到这样的唠叨:“又写又写,有什么内容可写,每天不

都是一个样的,平平淡淡的,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如我班一女同学,早晨起来看见厨房里并排放着三碗煮好的糯米粥,端在手上喝在嘴里,不凉也不烫,由此想到奶奶平时对自己的关爱。正因为有了厚实的生活基础,更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所以写出的日记是那样的感人。

二、确定主题,诱发生活体验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须不知这样的教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教师的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学生对这样的命题根本就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习作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能诱发内在的生活体验,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于是我们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来命题。

三、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

选择好主题之后就要考虑以何种形式将主题展示给学生。一个主题确定下来是不是迎合所有学生的心理,对以前的生活体验学生是否还能清晰再现,这些都是影响作文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当老师的给学生创设一种缘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态“情境”,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入生活,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再现生活,提供素材,还能激活学生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在创作欲望的驱使下,自然灵感喷发。那么该怎样创设情境呢?

1、 多媒体再现情境

有时事情经历了,也有了一定的体验,但真正要把经历的事情写下来,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事先把关键部分用数码照相机记录下来,制作成课件,然后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这样往往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阶梯。如确定主题是“秋游”后,我就将自己在海边秋游时,有意识拍下的内容:看到大海时同学的神情、抓被螃蟹的大螯咬住了手、不小心摔倒、满载而归等镜头,做成多媒体课件。在习作课上进行展示,学生便很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这次

习作。

2、 学生表演情境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让学生自编、自演、自评。学生通过置身于场景之中的情境体验,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这样进大大减缓习作坡度。同时,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对于精彩动作,要求表演者“定格”、“慢放”、“重放”,并适当进行语言描绘,引导其他同学观察描绘,从而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如省教坛新秀湖州市东风小学肖绍国老师上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演演说说写写》,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肖老师与一学生扮演一对父子俩,观看足球赛的电视直播。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为学生再现了真实的生活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说好了,再写下来。这样的指导,学生有了更深的体验,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3、开展活动情境

根据学生喜欢活动的天性,教师应立足“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和学生一起扳手腕、吹羽毛、逗笑,一起争创校园吉尼斯记录,一起包饺子??丰富的活动会带给学生有趣的习作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兴趣、丰富的情感体验。

记得我在任教小学三年级作文时,曾组织了这样一次体验性活动——“保护鸡蛋宝宝”。告诉孩子们,拿到鸡蛋宝宝后,你就是“鸡妈妈”,你就是“鸡爸爸”了,要把你的宝宝给照顾好哦!看着一个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学生小心翼翼地拿着“鸡蛋宝宝”保管时,我已经知道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我要求他们除晚上睡觉外必须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刻不离。经过一个星期的携带、照顾,我根据这一活动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回顾照顾过程,交流照顾感受。因为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带着新奇、紧张的心情去亲身经历照顾鸡蛋的过程,都有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都产生了强烈的交流和倾诉的需要。

其实除了丰富的校内活动,社会生活、大自然更是学生作文素材的好源泉,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

四、交流合作,强化生活体验

在有了大量生活观察、情境感悟以及个性体验之后,学生对写作专题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时候教师不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充实材料、强化体验、理清思路。交流的方式很多,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头脑风暴等。

五、构思成文,抒发生活体验

以上这些环节都是写作的准备阶段,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启发,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逐渐成文,抒发内心体验。

六、灵活修改,深化生活体验

俗话说“好文章要三分写七分改”,可见修改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成了作文教学的模式。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作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我们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修改方式。如教师批改、学生自我修改、学生相互修改、师生共同修改、师生单独面批等。其中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相当重要,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着手,对文章进行重新审视、精心锤炼、升华自己的独特体验。

七、多元评价,满足成功体验。

学生的进步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的,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1、 评价语言激励化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尤其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宽容,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我们在讲教师评语激励时,其实也不妨为自己减轻一下工作量,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如可采取学生自评为主、小组内互评为辅、教师点评引路的方式。每写完一篇作文,让学生自己写评语,针对自己习作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然后请组内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可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进行评析,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2、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其中有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的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互比;还有教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有条件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八、分层展示,升华成功体验

不要以为改好,评好这篇作文就算完事了,其实最后,我们还可以再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以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升华了成功的体验,再次激发了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欲望。

1、在教室里布置墙报,选择学生日记中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每周定时更换。日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这样,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了。

2、利用校园网,发布满意的习作。许多学生家里已有电脑,我就鼓励学生登陆校园网站,上传自己写得满意的习作,没有条件的学生,我就帮他们上传。看着自己的习作出现在校园网站中,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3、设立作文成果袋。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档案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闪亮的水晶心”、“苗苗圃”等。让学生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成果袋内。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激活亲身体验,学生的作文就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不会再认为写作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享受。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地享受作文,使他们的潜力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彰显,这样,必将使作文教学步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地。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韩淑艳 何凤芝

黑龙江鹤北林业局第一小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才能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章可循,只有重新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使创新学习对学生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们将整个模式概括为初读感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其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一、 模式基本特点:

1、主动尝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模式,转变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实验小组,拟定了与教改实验同步的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法的探究。看录像课,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我们尽快掌握“四结合”教改试验这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一个目的”,即和谐的双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2、发现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本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善于直觉思维,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如在《狼和小

羊》一课总结处,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环节:请二位同学上台,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表演出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在狼扑向小羊的一瞬间,小羊应该怎样做才能幸免于难,请学生任意发挥想象,在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尽情表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总结出对狼这样的坏人不能光讲道理,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反抗,才能获胜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同时既融语言内化、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于一炉,使学生创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我校有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质量。

2、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在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如:第三册看图学词学句《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中配有长江两岸这一带的风光图片,课件设计如下:长江大桥巍然耸立,横跨江面,柳枝吐绿,燕子鸣唱,江上渔舟往来穿梭,江面风平浪静,还配有《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音乐,于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词汇来描写一下美景呢?”“随着图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在此应运而生,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用想象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图。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口语表达、说完整话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器”这个字时,由四个口和一个犬字拼凑而成的动画过程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

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学生就此而编出了一个顺口溜,熟练地记住了这个字:一只狗,四张口,原来是只机器狗。根据“热”字的字形,学生又想象出“这是一个人正在用手拿滴着油的丸子”。“美”字的教学更有乐趣:“八贤王,威力大,皇帝老子都不怕”,看,多么形象!此外,多媒体还以动态画面、展示过程、符号提示、指导朗读等优点,赢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对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大有益处的。

二、 模式操作过程:

1、初读感知:

有感于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准备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后,便会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知识。在此,教师不做任何提示,或者可帮助复习一下旧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保证下一步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对于小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不够强,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

学生在自己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但还有一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被学生五花八门的提出来,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吃墨水》一课,为什么用“吃”墨水而不用“喝”墨水或“蘸”墨水?《蛇与庄稼》一课中,为什么放蛇去捉田鼠而不放猫?大水过后,田鼠和蛇为什么没有被淹死?《补丁》一课中最后一段“毛主席说,国家还很穷??”的后面为什么不加冒号、双引号?《坐井观天》中的青蛙为什么会在井底?《昨天这是一座村庄》一课中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昨天而不用过去???面对这些稚嫩而又颇有潜力的问题,教师应稳住耐心,不要否定学生的

问题,和学生共同确定几个主要问题,分清主次,注意课文的前后联系,然后着重展开讨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指点学生进行交流、思考、发表意见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下,好奇心与成功欲就行到极大的满足,被动地接受就会变成主动地探求,主要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同学帮你解答。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调配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意见,教师除指出语病外,暂不发表意见,学生不用举手,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手、脑、眼、口全部放开,让思维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能够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一般不要替代,而当学生经过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后仍处于困惑之中,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摘记精彩章节、词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与自学能力。经过交流与汇报,学生已对教学内容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再帮助梳理思路,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便使学生及时地将整篇课文融汇贯通,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骆驼和羊》这一课中,老牛的话是重点,原句在教育的批评骆驼和羊的做法是不对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让学生将原句的批评改成赞扬的语气,即:你们怎样做才是对的,句式转换了,意思还没变,这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要求,于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学生守则》与日常做人道理展开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讨论会,并提出了今后自己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4、反馈归纳:

在教学过程的小结处,教师要根据实际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揭示主题,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不要机械重复,只是高度概括,

这一环节也可留给学生来完成,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认知结构。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的总结中,教师总结出:看问题要全面,眼光要放得远,才能把事情本来的面目看清楚,不要向青蛙那样目光短浅,固执己见,不听劝告。没想到,此时的一各学生站起来反驳了老师:老师,我不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青蛙有值得人学习的一面,它不听小鸟的话,也正说明了青蛙不盲目相信别人,它对自己的眼睛自信不疑,这也说明它能坚定立场。学生的一番话使老师灵机一动,老师虚心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表扬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精神。教师又问:青蛙唯有亲自到井外看一看,才能知道天究竟有多大,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青蛙跳出来后,它会看到什么?,这个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大了,有的说青蛙看到了美景,有的说看到了电脑、高科技、激光枪、机器人、高楼大厦、波涛汹涌的大海、美丽的珊瑚,更看到了广阔无垠的蓝天??,在神奇的想象中,学生明白了虽然眼见为实,但凡事还需身体力行,才不致于犯错。最终一名学生用常识中的知识点明了其实青蛙的眼睛对不动的东西来说是弱视,对动的物体才敏感,所以即使它跳出井外,也不见得能看到那么多的东西。尽管这样,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的求异路径,却训练了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 实验效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收到了这种阅读模式带来的良好效益,其中试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试验班级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某些非智力因素也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创新实践

中得到锻炼。“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少分析多体会”已逐步在我校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你认为课文中哪一段最精彩,为什么?”“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你能为课文画一幅图吗?”,类似于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我们用欣赏、信任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用“以学生为本”的态度面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成功之日将指日可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