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最后一题的大作文写作在考试中所占最大,但如何拟标题、如何开头、如何布局、如何总结原因提出措施、如何结尾等等行文写作的具体问题,都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考生。

为帮助考生逐一解决此类申论写作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力邀资深阅卷专家针对考生的真实作答进行精心点评,从标题、结尾、结构、措施等专业批改角度阐述申论大作文的行文作答技巧。

【写作攻略】

一、最实用的拟题方式

1. 表明观点式。

A、直接表明文章的观点。如:“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立足科技创新” “打击三俗文化应齐抓共管”。

B、采取前后复合式。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促进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建立健全文化发展体制 有效抵制三俗文化”。 (此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标题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表明举措/方法,后半部分突出结果/结论。)

2. 正副说明式。

如:“扬清风正气 塑亲民器宇---谈领导者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3. 化用式。

化用名人名言、俗语、古诗词等等。

如针对“领导人的权责”这一主题的写作,我们可将标题拟定为:

“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

(化用《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化用式和正副式结合起来: “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谈领导人的权责观”。

二、提出对策的最佳原则与方法

1. 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

首先必须要把握“我要处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对策。

2. 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

近年“PX项目”闹得沸沸扬扬,力挺px项目的人声称,“日本PX工厂离居民区仅有4000米”,而这种类比就是明显建立在脱离国情、实情的基础之上的,最简单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有日本的技术?日本建了就等于我们也可以建?

3. 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

联系到我们的申论写作举个例子:

针对企业噪音污染问题,有人提出措施“罚款,搬迁”。是的,罚款和搬迁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能容忽视的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发展和生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整理整顿、技术扶持等手段来解决噪音问题呢?

4. 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更简单的来讲,就是涵盖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提出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法制是不是够完善,另一方面不可忽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具有可操作性。

一言以蔽之: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针对“用电荒”问题,有考生提出“错时上下班”“实行夏令时”,错开上班和下班的时间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关键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官方政策,这一措施看起来很有效,但实际上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属于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

三、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就申论的写作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语言表达;另一种是思维论证。作为模拟行政的一种方式,申论区别于一般性考试的特点就是其语言表达的规范化、理论化和行政化。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际”就是材料反映的案例、资料,而“理论”就是要解决相关主题性事件所涉及的依据,比如讲“三农问题”,就自然会想到“中央一号文件”,会想到全面小康社会,这就是理论的运用。

2. 举例论证。

中政申论专家特意点出此方法的两大关键:第一,注意提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 二,塑造典型,一击必中。

3. 因果论证。

有意识地注重将原因分析与下文提出的要求对应起来,增强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对应性。

如“导致城市暴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是“下水道排水不畅”,为什么排水不畅?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为什么不合理、不完善?因为领导不重视、错误政绩观的误导。内在逻辑对应,环环相扣。

4. 对比论证。

一种是正反对比,得出结论,例如,做好城市规划有什么意义,不做好城市规划会导致什么不利后果;另一种是横向对比,更简单的说就是中外对比,而中外对比,需要立足材料本身,或者通过自己的积累,有效地将中、外两种情况引述出来。

5. 引证。提醒大家,除了转承、总结中,不要轻易去套用诗词、俗语!不是不可以引用,关键是要准确、得当,请相信:照顾阅卷老师,就是照顾自己!

四、最应该避免的问题

1. 中心思想应该一以贯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在论证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隔衣挠痒。作为行政人员,指出问题一定要一语中的,坚决、中肯、直接、客观,也是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能力。

3. 阐述措施时避免张冠李戴。在阐述具体的措施时,最好能明确相关措施的主体,如立法是什么机关。

五、最经典的结尾方式

1.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2.深化主题。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提出建议,满怀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4.引用名言,强化主题,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5.借意抒情。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6.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时间紧张,可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考生批改案例】

“安全文化教育与公共安全” 20xx年国考真题(地市级)

第5题:“给定资料5”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中政申论批改范文】

为安全问题开方抓药 分40分)

常的抽象,并且单从安全问题进行立论是不全面的,未能够抓住文章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在拟题的时候,则应该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进行拟题,并且将“人防”和“技防”融入到标题当中去。建议能够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这样更加合理。)

市民出行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无不体现了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这一段非常的啰嗦,并且第一句话“当下,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显得非常的突兀,总结问题部分要干净利落,考生完全可以直接去掉第一句话,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句话进行切入,并且提及“城市的脆弱性”,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对“城市的脆弱性”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不是考生所提到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句话对于整篇文章根本没有点题的效果,中心论点要直接,不要藏着掖着。)

在倡导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技防”为重点,“人防”为核心,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监管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谨的问题,所以建议整合到第一段中去。另外,请问考生,分析问题的部分在哪里?既然提到了城市发展中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意义在哪些方面,所以即使考生把这篇文章作为策论文进行写作,也不应该缺少分析问题的部分。)

运行安全系数。对防灾设施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整治,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一些技术条件允许的,如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防灾设施的熟练操作,使社会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识,能够在碰到安全事故时熟练操作简单的防灾设施。平时定期举行演习,使这些知识能够真正的转变成实际的能力。转变群众的安全理念,树立生命第一和自救优于互救的理念,培养忧患意识,使人们在灾难发生时能积极应对,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最后,政府要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对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作业。定期对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减轻相应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失。

不严谨的,这里,不管是“技防”也好,“人防”也好,都应该要兼顾。从“技防”部分的措施来看,考生只是简单的将材料中所提到的一些措施拼凑起来,没有注意行文内容之间的衔接,这在申论写作中是犯了大忌讳,会被人为“简单拼凑材料”以及“行文内容不严谨”;对于第二点和第三点措施,“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难道不是从“人防”的角度去论述的么?所以在提出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措施内容的属性,切忌盲目去提措施。并且措施内容上,完全可以结合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实质性的措施。)

保证安全。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并辅以政府的监督,使人们形成“天变不足畏”的思想,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将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形成,不需要再形成。)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归纳概括能力是公职类考试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申论的所有题型都会涉及对归纳概括能力的使用,如综合分析题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题中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相应的措施,至于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写作中就更不用说了,是绝对要用到的。可见,归纳概括能力在公职类考试中的重要性。在申论考试中,也为考察这种能力设置了一道专门的题型——归纳概括题。这既是出于应试考察的需要,也有出于实际的考量,因为在生活中不做归纳总结的人就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容易再次犯下错误。下面,中公教育就来说说如何做好一道归纳概括题。

不可否认,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容易的一道题型,也是初窥申论门径的一个窗口。但容易只相对归纳概括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归纳概括能力弱的同学依然会觉得很难。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这个没有捷径和窍门,唯独不断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都去有意识的总结归纳每则材料、每个段落的大意,练习多了,归纳概括能力也就上来了,下面中公教育主要来说说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作答必须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要点归纳成答案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都来自于材料,从材料找出符合答题要求的要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答案,所以做好归纳概括题的第一步必须通过阅读材料圈出契合题目作答要求的要点信息(有同学可能会说不对,第一步应该是审题。第一步是审题没错,但审题每道题都要做,这里只讲针对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在圈要点信息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答题要点信息都圈出来,不能有遗漏。再圈答题要点时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材料中有准确的关键词和语句,直接摘取关键词和语句就可以形成答案。

另一种情况是材料使用大篇幅描述性用语,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这种情况是归纳概括题的其中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我们的知识背景,归纳、概括出我们要的答案,首先自己去提炼符合作答要求的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再根据具体要求对提炼的语句进行增加或者删减(因为包含要点信息的材料中会出现大量的修饰性、扰乱性的信息,需要去粗取精,获取核心内容);有的材料中涉及的要点信息可能是零散的分布,所以在作答时还要注意将同类似的答题要点进行归纳合并,将相关的答题要点串联起来加以整合。把以上步骤都做好,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答案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加工,使句子的表述清楚、符合逻辑。语句表述上要做到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符合行政文化用语的表述习惯,不能出现“我觉得”、“个人认为”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表述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