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述部分: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4条)(记忆方法:1,2对于学生;3对于教师;4对于大方面)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3)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4)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知道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常考归类性选择题)

?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动态

?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稳定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大脑构造及其各部分功能:分为“四叶”,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选择题,注意黑体字)

? 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 ? 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

? 枕叶是视觉中枢;

? 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 另外,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时由反射组成的。

·什么叫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作用。(注意区分无条件反射[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与条件反射[婴儿见到奶瓶有唾液分泌])反射生理结构式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根据信号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人和动物共有)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由词语作为信号刺激,如“谈梅生津”,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

·“狼孩”说明了什么?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存在时人的心理内容的决定部分。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的作用。

心理学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xx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流派(7个)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内省法)

?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

?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

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第一势力”)

? 格式塔心理学(苛勒、韦特海默、考夫卡,完形心理学,强调心理“整体”)

?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心理学“第二势

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重视人格研究,心理学“第三势力”)

? 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塞尔,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2条)

1.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认识过程: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

1、 优化教学环境。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

2、 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

3、 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

2、 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教学常规。

3、 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 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3)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4) 学会作观察记录

5) 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

·简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4)

5)

6) 对材料进行精细的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简述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1) 强烈的创造愿望

2) 丰富的表象储备

3)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 原型启发

5) 积极地思维活动

6) 灵感的作用

·怎样进行概念型知识的教学?

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 充分利用“变式”

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情绪情感与意志:

·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

1) 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 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简述意志行动的过程(常考选择)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是什么?(克服困难

? 准备阶段

1) 动机斗争

2) 确定目标

3) 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 执行决定阶段(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

2)

3)

4)

个性心理:

·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认识

1) 马斯洛通过研究将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这5个层次的需要相互联系,顺次出现,整体分布呈金字塔状。

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各种需要,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式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小学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2)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和后进生。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般来说,成绩优秀、基础好的学生都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使他们了解知识海洋的浩瀚无边和其知识面的狭窄,帮他们克服自满情绪;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深入调查他们学习不积极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什么?(抽象思维能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遗传与营养

2) 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

3) 学校教育

4) 社会实践

5) 主观努力

·人格的特征(选择题)

1)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2) 稳定性(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 整合性(当人格结构各方面协调一致时,人会呈现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会产生心理

冲突,出现石油困难)

4)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1)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人格测验总结(选择题):

1) 自陈式人格测验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2) 投射式人格测验(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

? 罗夏克墨迹测验

? 主题统觉测验

? 句子完成测验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 生物遗传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 学校教育因素

? 个人主观因素

社会心理与行为:(这部分主要考察概念的掌握)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其中情感成分为核心成分。

·区分印象形成效应(5种)

? 社会刻板印象(将团体特征归属于团体个人)

? 晕轮效应(以某一特质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如外表吸引力对其他特征的影响) ? 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如第一印象)

?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 ·中小学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群体心理方面的几组概念: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赛

车比独自骑车时速快很多)而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们一起从事工作时个人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叫做社会干扰(考试,老师站旁边,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 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

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

? 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处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他人当做唯一

目的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的特点。

? 侵犯行为又成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一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

为。具有外显性、伤害性、有意性的特点。

·从众与服从(社会影响)

?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

象。(自愿的)

?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非自

愿的)

 

第二篇: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背过后考90分问题不大

第一节 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管理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获得根本目的。

第三节 管理的作用

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快,其主要原因就是依靠较高的管理水平。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 管理学的特性

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学的主要母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二、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发展性总之,管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管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管理主要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管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然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办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管理。

四、管理学的系统观念

系统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

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3 根据研究目的来考察系统。

4 系统的功能或行为可以通过输入与输出关系表现出来。 5 系统趋向目标的行为是通过信息反馈,在一定的有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的。

6 系统具有多级递阶结构。

7等价原则

8 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9系统通过其要素的变化而得到发展,最后达到进一步整合,即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整体优化。

五、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1 管理为软科学的第一层含义。

2 管理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他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并通过他们来体现管理的价值。

3 若想通过管理来提高效益,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

六、管理的二重性

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也存在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正确认识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以便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买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或者说建立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力争高速地发展我国经济。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的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 法人:指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资产,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依照法律程序成立的组织。

二、企业的性质

1 商品性2 独立性3 集团型4 盈利性5 社会性

三、企业的分类

1 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可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物资企业、邮电企业、旅游企业和金融企业。

2 根据生产力个要素所占的比重可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3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及私营企业。

4 按企业规模可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

十五世纪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四项领导原理

1 领导者必须要得到群众的用户

2 领导者必须拥护组织内部的内聚力。

3 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存意志力。

4 领导者必须具备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这是对出色领导人活动的概括与总结。

第二节 泰勒的管理科学

一、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

1 工作定额原理

2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 标准化原理

4 差别计件付酬制

5 计划与执行相分离原理

二、对泰勒科学管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