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工作发展计划

科技人才工作发展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情况,结合《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我局将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通过每年重点支持20名我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已取得同行业公认的创新性成绩和创造性科技成果,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促其提高科技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思想道德过硬、学术技术水平领先、具有带动效应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拔尖人才,从而凝聚带动一支科技骨干人才队伍,促进全县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坚持引才引智并举,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对于博士研究生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可采用柔性引进的办法,通过兼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聘为高级顾问、首席专家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我县服务。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提升计划,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提高科技素质、致富技能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和农业科院院所的联系,定期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及高技术人才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我县现有农业科技人才及普通劳动者素质。制定和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扶持政策,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科技致富能手等在提提供科技信息、开展科技培训、项目安排实施、科技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

(三)组建“科技人才服务团”

重点引进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和国家“211”工程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以铝工业、能源化工、光伏产业、新材料等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为主,公开引进科技人才,派驻企业工作。

二、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一)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搭建科技人才发展平台

1、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拓展科技人才成长渠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创造条件积极筹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各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发展平台。

2、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集聚培养高科技人才。围绕“一区四园”建设,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各类产学研战略联盟,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科研攻关项目,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科普及实用技术传播工程,着力引进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带动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3、加强专业技术协会平台建设,促进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县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注重发挥各类技术协会的组织、带动功能,定期组织开展学术、技术及其他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为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平台。

三、完善激励政策,引导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1、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合

作奖,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证书,并按规定分别给予奖励。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及技术发明奖的,对获奖者再给予同额奖励。开展“科技拔尖人才”、“科技合作人才”、“乡土科技拔尖人才”评选活动。“科技拔尖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主要表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在同行业具有领先技术水平或在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乡土科技拔尖人才”评选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30名。主要表彰对我县农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员、科技致富能手、土专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等乡土人才。。“科技人才合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5名,主要表彰来我县参加科研合作,并通过项目实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或自带成果进行转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高科技人才或团队。

2、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专利法规及优惠政策,落实《专利申请资助及奖励办法》,加强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及奖励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申请资助、授权奖励的原则,及时足额兑现资助及奖励资金,调动科技研发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制度。落实《加强全县创新型科

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对到我县科技生产一线工作的博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的专业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殊津,标准为每人每月补贴300元;县级“科技拔尖人才”每月补贴200元,特殊津贴列入县财政预算。

4、落实职称晋升有关政策。凡在科技工作中有发明创造、科技成果显著、获得科技进步奖项较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不受《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有关学历和晋升间隔年限的限制,破格聘任或任命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5、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凡入选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连续支持3年,每年给予1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帮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使其成为能担当重任的科技带头人。对考核优秀的可推荐为科技拔尖人才。

6、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对有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给予重点扶持,在信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科技人才以专利、成果、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分配比例由受益单位和本人协商确定。落实《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享有专利权的科技人员依法应当从专利实施收益中提取奖金和报酬。

四、健全保障措施,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1、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人才信

息库,不断扩充入库人才人选。建立科技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重大科技人才活动、科技人才政策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交流、继续教育、技术成果交易、投融资和技术支持等服务。

2、落实国家及省市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搞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引导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并给与人才、项目、经费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3、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科技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科技人才价值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我县引进、使用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渑池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大力宣传那些刻苦攻关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科技人才和勇于探索带头创办企业的科技型管理人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科技人才的良好舆论环境。

 

第二篇:科技馆工作计划

科技馆工作计划

一.科技馆现状分析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科技馆是一座独立的半月形三层独立建筑,西侧面临学校大广场,东侧有连廊于学校图书馆相连,由十一个主题展馆和一个报告大厅,科技馆的各个展室设备先进实用,展室宽敞明亮,展品丰富多彩,功能齐备,是辽南地区唯一的现代化大型学生科普教育场馆,是我校教育设施的明珠,科技馆的开发利用会大大促进我市学校科普教育的开展,科技馆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市中小学课外教育的又一理想基地。

二、科技馆与我校教育的关系

现代科技馆与学校教育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馆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它填补了学校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某些不足,使得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1.是科技馆的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科技馆中的内容,处处彰显科技的信息,无论是展厅的展品展项,还是科普活动的设计,都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激发兴趣和开阔学生视野有重要作用,还留有足够的自我发展与想象的空间。

2.是在教育形式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科技馆将各类基础科学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展品体验、科普剧表演、实践制作等逐步渗透的方式,使学生解决了在课堂教育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培养青少年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较之于规范、严苛的学校教育而言,科技馆则的教育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和舒适的场所,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是一种自主探究性的教育氛围,易于学生接受。

3.是在教育资源上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科技馆的各类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都是围绕科普教育这一目的,在教具器材等方面比学校更加丰富和先进,而且有专职的辅导老师为其答疑解惑。因此,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科技馆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科技馆也应加强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拓展自己的服务功能,使自身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4.是在教育效果上为学校教育助力。科技馆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无论是展厅的展品展项,还是策划的各类科普活动,以及精彩纷呈的图片等,都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参与和体验这些展品和活动,会达到在“玩中学”的效果,从而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迪他们的科学思维,从而提升科学素质。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而科技馆恰恰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平台。

三.工作目标:

1、添购新展品,调整展品结构,使展品在品种和数量上日趋合理。

2、通过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宣传橱窗、校本教材讲座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活动及课外小组,更好地创设浓郁的科技氛围,促使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形成以科技为主导思想的好的

学习习惯。

3、改进科技馆馆开放和使用制度,进一步提高科技馆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教辅功能和服务效能。

四.工作措施

1、 调整展品结构,合理科技馆合理布局,争取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提供系统的校本课程,科技小组活动和科技社团活动的保证。

2、 全方位的科技活动方式。

以校本课程研究为主题,以科技小组和科技社团为两条主线的科技活动体系。

3、 见缝插针的使用时间。

使全校学生都能合理的使用不同的科技馆,在时间上有保障,充分利用不同时段进入场馆学习。

4、 制度化的学生管理员队伍。

5、 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宣传辅导。

6、 掌握科技学习者心理,提供优质服务。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组建“科技馆管理策划部”,明确职责

添购新展品,调整展品结构

各班扩建“科技角”

“迎国庆”校本课程展示赛

十月份 制作一期“科技作品展示”节目

邀请市科协来我校座谈会

社团组织活动

十一月份 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展评

家校联谊——“亲子读书”活动

第二届“牛牛读书节”的宣传、发动

十二月份 第二届“牛牛读书节”系列活动

“书香教室”、“书香家庭”评选准备

一月份 总结、评选“书香教室”、“书香家庭”,颁发奖旗

科技馆工作总结

但是,科技馆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科技馆的认识尚停留在较浅层次,有的甚至只是把科技馆当作游乐的场所,而忽视了其教育功能。

(2)学生到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的随意性较大。由于受到时空条件的约束,学生重复来到科技馆的次数并不是很多。虽然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的实践活动,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次数有限。而学生自发到科技馆的行为也较为随意,目的性不强。

(3)科技馆的教育培训课程有与学校科学教育有重复之处,有资源浪费之嫌。由于各地的学校较多,而科技馆数量较少,因此在部分课程设置上有可能重复。

(4)受经费或人力资源的限制,活动开展不连贯、不定期。因科技馆的运行经费有限,在活动开展方面投入的经费是一定的,因此活动开展不连续。

三、 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

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中强调,校外科技教育实施要建立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这就要求科技馆要加强与学校联系合作,积极探索科技馆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途径,更好地利用科技馆的资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20xx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xx-20xx年)》中明确提出重点任务之一,即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可见,国家已经从政策上重视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应当不断总结推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工作经验,并促成这种结合的深入发展。

(一)建立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保障措施

1、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馆里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肩负着科普知识的传播和辅导,但在教学的方法或知识储备上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各类人才资源库从而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比如,邀请名师名校走进科技馆,与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人员一同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也可建立专家志愿者人才库,在科普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给予智力支持,从而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

2、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科技馆和学校都属于政府支持的公益事业,从运行经费来源上看,基本属于财政拨款,而且经费有限。因此,要整合双方的活动经费或资源,将有限的经费合理利用到科普教育工作中,通过开展更多的教育项目或活动,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为保证科技馆的内容设置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有必要筹集社会资金,共同推进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3、加强宣传,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科技馆在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步得到公众的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不解。为了保证科技馆作用的更大限度的发挥,要加强自身宣传,搞好舆论导向,让政府及社会各界理解科技馆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两者的结合,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具体措施

1、继续发挥流动科技馆作用,促进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扩大科技馆的功能发挥,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了解科技馆,接受科普教育,可继续推进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将科普知识送到学生的身边。今年x月底,中国科协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专题工作会中提出要推进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就是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按照“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把科技馆服务送到最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公众身边,让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同样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务。

2、结合学校课改,开发更多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科技馆应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及学校教育的需要,在现有的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和实验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活动项目,更好地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同时,可以邀请在校的科学老师,共同开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科普活动资源包”。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例如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单在展厅里发放;结合学校的科学课,开发多个科普剧目、趣味科学实验项目等。

3、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各类科技赛事,通过机器人大赛、创模制作大赛、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利用科技馆的培训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各类科技实践课。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

4、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数字科技馆是一种相对新型的科普传播教学工具,它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将科学知识从不同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展现,并融趣味性、知识性、故事 、创新性、互动性于一体,是虚拟的、可体验的、可移动的互动科技馆。因此,也是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学习工具。在中国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下,各省市科技馆也在推进建设步伐;数字科技馆的建成使用,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5、科技馆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科技馆的工作需要各类志愿者的支持,其中参与志愿服务的大都为大中院校的学生,他们通过提供志愿服务,不仅学到了相关科普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对于即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也是重要的实习机会。此外,科技馆通过开设“小小科技辅导员培训”,不仅让中小学生认识了科技馆,也增长了知识,必将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