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从20xx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 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

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威宁县乡下,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1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马舒和市级优秀教师耿福军。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2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青年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

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教务处为核心的教学团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

强对xx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xx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陇西县首阳初中

从20xx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 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0xx年共有230名学生考入高中,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47.6%。 600分以上学生80人,52名学生考入陇西一中。学校中考综合排名在全县49所中学中位居9名,在全县大校中,仅次与陇西一中、文峰中学,陇西三中和南安中学之后。在二类区20所学校中位居第3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四晚自习后两小时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累计达600多人次,先后去了陇西三中,会川中学,文峰中学,临洮中学,兰州十六中,兰州四中等学校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首阳古镇,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3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优秀班主任马雄鑫和市级优秀教师徐彦明。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

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40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8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市青年教学能手二名,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两篇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4篇。20xx年,李彦明的课案获全省劳动课案三等奖。在20xx年x月全省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中,杨想军老师的一节化学获省级三等奖;有市级优质课两节。2名学生获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

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教学团体,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强对xx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xx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

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