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统计工作

怎样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中的统计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为适应工作需要,计划生育部门开展了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是,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对象、工作思路、工作职能、工作方法的转变,现有的统计渠道、统计方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手段、统计质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首先我们从个案和群体上看:以秦坝岭村为例20xx年出生婴儿24人,其中男婴16人,女婴8人,出生性别比高达200,严重失调。这样一个全乡最大的村一个村出生仅为24人,每年计算的出生性别比要么是100,绝对的平衡,要么就是严重的比例失调。这就说明有些统计指标不能用于分析规模在几百人到一千多人的村级情况。其次从定量与定性上看我们每年都要分析当年的人口形势,将当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许多分析报告在列举了对比数据后得出结论:“今年的工作比上一年有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假如我们仔细察看某些指标的数量,发现变化并不大,如我乡计划生育率由20xx年的85%上升到20xx年的87%,得出的定性结论应当是:“工作稳步发展,人口增长保持平稳的态势”。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分析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分析,并由“定量”的描述引申到定性的判定。假如忽视定性的分析,那么,所谓定量分析不过是数量变化的文字描述而已。把握好定性分析的关键在于,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即“定量”在前,“定性在后。那种先定性,再计算数量变化的做法,违反了“定量”与“定性”的基本规律。这样进行的定量分析,只能给

定性的结论加一些数量的点缀而已。最后再从原因与结果上看: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人口出生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的说法。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全国各省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均GDP的数量变化进行计算,得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关系数。把人口出生率作为自变量,看自变量的单位变化影响因变量(人均GDP)变化的数量大小。在这个例子中相关分析法本身以及有关的数据都是正确的,然而,用这样一个函数式来解释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是有问题的。其一,就统计方法来说,相关分析只反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说明因果关系;其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固然相互影响,但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思想,进而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最终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长率降低,即经济增长是“因”,而人口增长是“果”。颠倒了因果关系,不仅逻辑上讲不通,数量上的“相关性”也失去了意义。

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信息引导、辅助决策,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作用。从以上例子分析看,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统计方法不够灵活,统计渠道单一,统计指标体系陈旧,不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要求。二是统计分析研究的不深不透,不能够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准确的、全面的、有深度的、有价值的统计研究报告,特别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宏观决策缺乏研究,难以保证科学、协调发展观的落实。三是人口目标管理考核难以促进基层工作。考核方法缺乏改革创新,一成不变,没有创意,难以促进基层把工作做快做深做细做透,基层工作应付考核多,为育龄群众服务少。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改进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统计手段,强化信息化处理。首先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信息化是统计工作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尽快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乡村微机应用,资源广域网络互联,建成计划生育广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区乡村域网和网站;三是健全机房管理、数据管理、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安全保密、病毒预防、人员培训和数据质量检查等信息化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尽快升级育龄妇女个案信息软件,利用开发网络版育龄妇女个案信息软件,使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符合实际情况,拓展信息库应用领域。

2.加强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改变过分依赖报表的统计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多种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综合应用,扩大统计研究领域,丰富统计数据信息量,全面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要完善常规统计报表指标体系,加大对队伍建设、基础设施、依法行政、服务质量、群众需求、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统计力度;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网络和大型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异地交换;改革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统计,将具有常住趋势的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统计。拓宽信息渠道,改变全面依靠基础台账和报表的传统办法,建立以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为主体,以统计报表、综合分析为补充的新办法。充分利用信访、咨询、手术、随访等行政与服务记录信息。加强与统计、公安、民政、卫生等各部门的协作。

3.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科学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一是责任目标要抓住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体现计生工作

本质要求,注重工作效果。二是指标下达要科学合理,实行双向沟通,让下级参与指标制定,保证不脱离实际,既避免高指标,又要调动基层积极性。在目标考核工作中,一是要减少考核次数和考核复杂性,减轻基层负担;二是保证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三是探索定性指标的考核方法,避免不适当不科学教条主义的定量化方法,加大以参与性观察、解剖式调研,开放式访谈和综合性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定性评估,以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信息分析和验证,以及对各单项工作的经常性评估,加大平时调研和评估的比重,四是完善分线考核,推行考评结果反馈制度。

4、建立和完善现代人口统计体系,人口统计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改革传统的常规统计项目,丰富内容,尽量减少突击性统计调查,提高人口统计数据实用性,逐步建立现代人口统计体系和人口统计数据库,反映人口计生工作热点、社会关注焦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人口统计工作的效益。

5、拓宽人口统计收集渠道,使数据收集渠道多元化。目前,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跨省、跨区域综合评估,数据不实更加凸显。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统计方法还是局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适用于城乡人口相对稳定的环境。现实的情况是户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已逐渐弱化了

对人口的束缚,人员在同一地不同单位流动、城乡之间流动,跨省、跨区域的流动已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再加上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流动人口生育原户籍掌握不详、不实在所难免,传统习惯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基层的统计人员也有鞭长末及的感觉;其次,各地区相对于户籍地人口,对流动人口管理、宣传、服务等方面责任心不强,发展不平衡。那么,人口统计还是仅仅依靠最基层行政单位上报,必然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流动人口报出生不仅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报,再加上户在人不在本地的人口出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的瞒报、漏报,结果是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拓宽人口统计收集渠道,建立由计生、卫生、公安组成分工明确的人口统计收集体系,使数据收集渠道多元化,拾遗补漏,优势互补,从管理机制上堵住出生人口瞒漏报、重报的漏洞,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是人口统计数出一门,确保人口统计数据的严肃性需要。

本人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由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所具有的特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和统计数据的解释有别于其它部门和领域对于统计的一般要求。正确地应用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熟悉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和规律,只有科学地熟悉和把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避免在统计分析中陷入误区。

 

第二篇:怎样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关于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分析

由于受农村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农民落后的婚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在工作措施方面的不到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难度很大。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短缺。自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转变以来,有效调动了群众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但由于县乡财政拮据,在落实经费上困难很大。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搞的比较好的地方,需要兑现政策的人数越多,落实经费困难更大,负担更重。

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较大。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大量计划外出生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上,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强,流入地管理不够完善,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税费改革之后,村级计生干部普遍减少,基本情况是每村有一个计生专职主任,而各村民小组的计生宣传员基本上由村干部兼任,计育专干由于报酬低,工作责任抓得不实,开展工作不够得

力,加之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直接生活在一起,怕得罪人,在提供计划生育真实信息上主动性不强,造成了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导致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搞好基础工作,也需要国家和省、市在政策层面给予调控和协调,共同加以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系统“三线”考核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出(村、组)基层计生干部责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岗位责任与报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建立报酬增长机制,调动村组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强化素质,提高其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水平。通过完善网络,靠实责任,提高水平,形成计划生育经常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各项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投入机制。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是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

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计划生育投入机制。主动抓好各项节育措施特别是二女户结扎的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真正得到关怀,得到实惠,带动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走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道路。

三是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责任,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认真执行协议管理、协查通报、数据共享、信息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流出人口,流出地要全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管理合同。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主动和流入地联系,实行委托管理,并加强联系,形成流出地、流入地互动的管理机制。流入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验证,及时督促落实节育措施,及时向流出地反馈婚育信息,提高协查通报率和信函回复率,保证回函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对流入人口,流入地要与本地户籍人口一样,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齐抓共管,摸清外来流动人口底数,分类梳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动态管理。要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跟踪到人,随访到人。

四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改善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环情、孕情服务及节育手术、术后随访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普查普治、婚育咨询等生殖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