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心得

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心得

此时的窗外是天地间浓妆艳抹的时候,阳光失了些先前纯粹的灿烂,仿佛染上了一点儿晕色,有种想要招惹些回忆的味道。而此时的我手中翻启着厚重的专业书,感慨着自己的专业学习竟如此飞逝而去,付出了几许?又收获了几分?心中不觉像

极了窗外交错的欣喜与无奈。

记得初学“气息控制”时,我始终都找不到“气息流动”的感觉,反复练习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课老师告诉我:“现在你干脆忘记任何具体的理论指导,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说的,从心里向外抽取的!”我随即想起妈妈告诉过我的“为文只是因为心坎里的话要出来。”是的,为文,为人,播音都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无论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苍茫,还是“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生动,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有流动。在专业学习里,从“气息控制”到“播音创作中的感受”,从“情感的引发和聚积”到“对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彻着“言为心声”的真正含义,也领悟了它在稿件创作中的重要。所有优秀的播音都是由于与受众形成了共鸣,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传者与受众间精彩的沟通——“对象感”合适积极的把握。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状态。今天在安静中梳理我专业积累中最深的体会,心有惶恐但仍无限感激。仔细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对专业

学习之路段落的献礼,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抛锚吧??

(一)

在西方传媒的定义里,播音员意味着一种职业性,权威性,个性化的力量。作为传播者,宣传有的放矢,宣传深入人心尤为重要。这要求传播者要与受众溶为一体,以“有人来听”为基础,成为“有人要听”。说话是要看对象的,播音更应如此,努力地获得最准确最积极的对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

且赏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所以,获取对象感是播讲稿件“有的放矢”的关键。对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为着他们而想着他们,时刻不忘记他们。也就是受众

群总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听状等待着传者的字字如珠。

关于对象感,播音学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只有当你充分了解受众对你宣传的内容可能会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的情绪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会

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传播行业对于“对象感”也极为重视。英国广播公司教员罗伯特·麦克利什说:“融洽的关系是靠着为观众设想建立的,寻求这种无形间的沟通是‘无线电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围是交流的前提。在当今大多数的听众都是以广播为背景声音的环境下,如何使“文字脱离稿件”飞入受众的耳朵,并引领他深入其中,几乎成为了所有传者的难题。面对“去创造有生命力的语言,并让它以自由的个性与听者坦诚相见”这种极致化的追求,传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调动情绪,把心思放于受众”首当其冲地推为重中之重,这千锤百炼之后的“青睐”可见一斑。 在专业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播音像自言自语??”,或者经常会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对同组同学面无表情的反应,尴尬万分。

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准确的“对象感”并没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带来的窘境。没有动已心,又如何动人容?没有在寻找对象时“入乎其内”,又如何在播讲中“呼之

欲出”?

推而广之,凡能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节目,其“对象感”都很强。像《为您服务》这种服务性的节目,在聊天似的谈话中充分的实现了互动的交流感。而且由于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与主持具备了真诚热切,情感积极,语言丰富,平易亲切

特点,其播讲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称作是质的飞跃,那么“入乎其内”则定是积累质的基础。“手到擒来”的前提依旧会永远是“铁鞋踏破”,这一点在播音创作中仍

是真理!

(二)

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权威性是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 伊说:“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

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

正意图所在吧!??

(三)

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

的“感”。感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

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 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情

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

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

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会

矫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寡情心

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

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

迹,贵在奋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第二篇: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方法

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各院校开办影视类专业提供了市场,同时也为有志于影视艺术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并不等于每一位喜爱艺术的人都适合学习艺术并从事艺术工作。

客观评价,有的放矢

播音主持是一个“前台露脸”的专业,对于专业测试的内容与要求,有些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而有些条件则是天生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为此,在这里姑且把前者称作“可备条件”,而把后者称作“不可备条件”。

(一)“不可备”条件

不可备条件是指形象、身高、身材、音色和艺术感悟等。学院在考试中选拔专业学生首先要本着是否适合“上镜”与善于“表现”的标准来进行。

1、形象(五官)。招生简章上一般都只写五官端正,眼睛无色盲等,而在实际招生中它有很强的客观约束性和主观判断性。电视是一种横向扫描,在生活中看似很漂亮的脸庞,一上电视,也许就会显胖、显大、显宽。播音主持专业对五官的大致要求是:五官轮廓分明、有立体感、较集中、端庄大方、有亲和力,尤其是“动态”部分的双唇和门齿要有美感。换个角度说,形象的特殊性,也会导致将来择业的局限性(学院招生大多本着符合电视的标准进行的,除非声音条件或表现力特别好)。

电视(镜头)中对形象的要求和生活中对形象要求的认识,是有差别的。而有些考生,常会用一些特例(如有个别名主持人并不上镜)为自己树立信心,结果用去至少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参加专业测试,既耽误了文化课的有效学习,又花钱费力,最后却无功而返。

2、身高与身材。在招生简章上的要求是:男1.7米-1.75米以上,女1.6米-1.65米以上。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并不是个头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身材比例协调、四肢修长、胖瘦适中,以符合上镜需要为准,最好是平肩。

3、音色。电视是视听的艺术,观众的审美要求为我们的培养方向规定了目标。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声音就像士兵打仗用的枪,绝对不能作假。一般的要求是:发音通道无阻碍、音色圆润,具备可训练的条件。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再巧的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4、语感(艺术感悟)。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一样,都对先天的艺术感悟能力要求很高,如同跳舞要有舞感,唱歌要有乐感一样。虽说语言艺术与声乐、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理解、感受、情绪、节奏等方面有很强的互通性。而悟性与天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人知识积累扎实,写作能力强,思维缜密,但一张口就结巴,不善表达,不能透过文字调动形象思维及情感并用很好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的人学识一般,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说话时语言流畅、生动,能感染人,这就具备了培养“当众”表达的先天条件。

(二)“可备”条件。

“可备”条件(相对的)是指语音、思维、心理素质等。是否上镜是专业测试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它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如果形象好看、身材高挑或英俊潇洒,但一张口则语音不准、语意不明、思维呆滞,或由于紧张而显得语无伦次、逻辑紊乱,仍然达不到学习本专业的基本要求。

1、语音。招生标准是能正确使用普通话。语音面貌要具有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上或接近一级乙等的水平,即测试分数可得92分(以上)。虽说语音属于可备条件,但多年语言环境的影响即使改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训练才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第二次再测试,也必须要等到半年以后。即说明语言训练的时间性及艰难性)。

2、思维。这是艺术类考生中最缺乏的素质之一,也是考核播音主持专业的考生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思维能力的考核分值较大,主要通过即兴评述、主题讨论、编故事、规定情景表达等方法来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有的院校有几分钟准备时间,有的院校现抽题现评说、现表演,还有的院校要考查综合知识、写作能力等。内容涉及各方面,尤其是对亲情、友情、社会公德,社会现象、热门话题中与学生生活及学习关系较紧密的问题等。考查考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对言语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3、心理素质。这是达到以上可备条件的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再出色的表达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再敏捷的思维也会语无伦次。怯场是一切具有“当众性”专业的大敌。

因此有志从事“台前”专业的同学,一定要首先训练好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有不怕出丑,不怕丢脸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有些人先天就具有表现欲。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