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梅川中学阅读教学校本专题实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专题

阅读教学

二、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指的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教学行为分为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教师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来指导,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老师来提高……所以只有增加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据此,我们提出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阅读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 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 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3. 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追求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相统一。

3、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阅读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习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2、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

3、探索出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本课题采用理论学习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理论学习法: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

撑。

(2)调查研究法:对学校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调查,并作理性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2、本课题研究分四步走,即准备探索阶段、启动实施阶段、检测评定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具体实施过程:

(1)准备探索阶段(20xx.9——20xx.10)由负责人选定课题,并召集组织学习有关理论文章,畅谈实施本课题的设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召开课研组成员会议。

(2)启动实施阶段(20xx.11——20xx.3)由多位老师单独备课,主讲教师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阐述,其他教师结合本人的教学设计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综合得到新的教学设计,主讲教师试教,座谈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第二次试教座谈。负责人组织同仁观摩前后两堂课在比较中发现优劣,积累经验,不断使课堂开放模式逐步规范化。

(3)检测评定阶段(20xx.4——20xx.5)针对开放阅读教学与学生自主参与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测,分析做好中期总结,并对实验的操作效果作出评价,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调研方案。

(4)总结反思阶段(20xx.5——20xx.6)在总结反思阶段主要是认定成果价值,制定推介方案,及时在年轻教师内推广,并做好课题反思总结、提升和结题工作。

八、课题组人员分工

王志勇:课题主持人,对课题进行全面的理论指导,撰写实验报告与总结等。

胡均怀: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工作,并参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朱辉:方案实验者,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有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与方法的原始素材,参与课题的实验等。

刘金玲:方案实施者,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有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与方法的原始素材,参与课题的实验等。

阮灿军:方案实施者,负责本课题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提供有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与方法的原始素材,参与课题的实验等。

 

第二篇:分层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

回顾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命力。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平行分班”教学,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内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有动力,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对21世纪的教育,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就是承认差异,张扬个性,促进发展。就要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有较为厚实的研究基础。

我校在本学期开始就认真研究临沂市新教学策略,并开展了《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与指导》工作,在中学生学习策略特点、中学生学习策略形成过程和如何优化指导中学生学习策略等方面有一定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2、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学校将为我们提供《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的艺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论》等理论书籍,并且我校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这些都会给本次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作后盾。

我校近年来参加市级和县级课题研究的教师有多人,为组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富有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群体,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完全具备该课题的研究能力。

4、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我校领导亲自任课题负责人,各科室领导也十分重视,将会积极地给我们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四、课题研究界定: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备课时要备学生,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适度、紧张、愉快气氛中以求最佳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实施分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

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0xx.4)

这一阶段,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展示一个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指点,让学生学会摘录、保存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确定他们所要研究的专题。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 每个小组5-6人,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xx.4 -20xx.10)

学习过程中,我们广泛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宣传的基础上,经过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层摸底,最后经学校批准我们选出部分班级进行了以数学学科分层教学进行尝试。同时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进行了讨论,广泛吸收了大家的意见,将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管理等具体化。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总结并实施 “分层定标、分层指导、分层达标”的班级分层管理策略。

对实验班实施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利用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围绕研究的问题分析、处理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和展示交流,对当前的问题提出各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个环节要达到四个目标:

(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

(3)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

(4)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xx.10 -20xx.1)

这一环节是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组织教学调研,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进行最后总结,完成综合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开展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来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组织教学调研,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严格按活动计划进行探究,在课题组内部,每月活动两次,每次活动时,都至少有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交流、总结、评议、提出改进意见。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并由专人记录,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另外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研究课和观摩课,请教各位有经验的教师提供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课题组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设计方面达成共识以后,就以此模式为指导,进行典型课例的实验研究,探讨数学课教学与学习的规律。

1、总结报告

2、论文汇编

3、研究课教案汇编

4、学习材料汇编

收集整理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资料和实践案例,对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反思、总结。收集老师们发表的论文论述、整理学校颁发的相关文件、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等,申请结题。

七、预期成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等生。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师主导,

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