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参观实习报告

工业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人:

二、实习厂家:

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XXXXX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三、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介绍有关内容。 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言,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和专题讲座内容。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行程安排(实习地点):

下午参观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下午参观XXXXX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五、保密守则:

① 车间内不准拍照;

② 不要拿车间内的零件;

③ 打电话不要谈论有关工厂的相关内容;

④ 不准私自进入别的车间

六、安全教育:

① 厂房内要走安全通道,不能超过安全线;② 只能观看,不能用手接触;③ 不要围观设备;④ 要及时避开起重设备;⑤进入精密车间要戴口罩;⑥ 女同学必须要戴帽子;⑦ 衣服要系好扣子;⑧ 保持纪律有秩序的观看;⑨ 车间内不准打闹,不要玩娱乐设备;⑩ 厂内不准吸烟。

七、实习所见:

首先参观的是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天津市河西区XX路,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真不愧是天津首屈一指屈指可数的农业产品制造公司呢!宏伟的办公楼,现代化的厂房,整洁的环境,无一不流露出大企业的气派!坐在舒适的会议厅中,听着XXXXX创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同凡响的业绩,真为广大百姓而高兴。

产品是企业的灵魂,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XXXXX”牌3ZS7.3型中耕机、3ZD7.3型中耕机、1Q-110型起垄机、1WG6.6型微耕机、12HZM东风变型后驱动系列拖拉机、12HZG

纵式变型后驱动系列拖拉机、12HZG纵式变型后驱动系列拖拉机、180T型纵式变型后驱动系列拖拉机、盘式、手扶式拖拉机、拖拉机底盘、旋耕机、2D25卧式双缸柴油机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XXXXX公司的每一件产品都要经过1000小时的耐久性测试与性能测试。本着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产品经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创新无止境,在成功中追求成功”。XXXXX公司完全自主开发了双缸柴油机。这款柴油机重心低,重量小,易于农用计件配套,而且功率大,平均达到30—35马力,及使用又环保。此款柴油机获37项专利,根据天津本地的高原气候设计,适合高原地区生产作业,克服了其他型号的柴油机在高原地区效率低的缺点,造福一方百姓。不仅技术上创新,管理方法上,XXXXX公司也一直在探索。在新厂区,公司还致力于厂区的管理与布局的问题上,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员工安全。以先进的生产流程和一流的工艺技术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的领先给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今天X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厂区的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创造良好了环境。新厂区有四个车间组成:精加工综合车间、驾驶室加工车间、装配间、喷涂设备。精加工综合车间是数控设备,机组机群式布置,机群按机加工工艺流水线布置,在保证加工精度水平的基础上,力求生产物流的最优化,以贯彻企业的精益生产思想。整个车间井然有序,干净整齐,生产效率高。

设备是企业的硬件,管理是企业的软件。硬件优越,软件不足,显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只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来优化先进设备的资源配置,才能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改善加工水平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尝试管理的革新。

后来我们来到了XXXXX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磨床厂), XXXXX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磨床厂)是生产、销售磨床的专业公司,至今已有四十年的磨床生产历史(其前身为始建于1969年的天津第二机床厂),位于昆明市嵩明杨林工业开发区华狮路3号。公司计量检测手段完善,于2001年2月通过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并获得ISO 9001质量认证,严格贯彻执行“科学与管理并举,坚持改进,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方针。

进入工厂,发现院子中很干净,一派古朴的令人舒服的样子。可以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磨床。真难以想象这些美丽而又复杂的装置是怎样一步一步制造出来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个一个车间的参观起来。

进入生产车间,一切井然有序。一个人或几个人操控各自的机床,娴熟而又专注,而那不知加了什么物质的酱色的冷却水也不息的在刀具和零件之间流着。几乎每一个制造车间都会在最里面隔开一长路的空间来。在这里没有嘈杂的车床,一路走下去,你会发现本来空空的桥壳,到最后却被添得满满的,完全成了复杂的设备。

在高温处理车间,只见巨大的火炉上一堆被烧得通红的零件放在一块钢架上,便于搬运。听了老师的讲解才明白对已成的钢铁零件进行高温处理,可以除去钢铁部件表面的杂质,增加其光滑度,加大钢铁部件内部的柔韧性,延长钢铁部件的使用寿命。比如对于一些精确的刀具,如果不进行高温处理,则在进行高温测量时,会因本身的变形而无法得出精确结果。之后又来到了焊接车间看到了数控机床,电脑控制的焊头賳一大块钢板上无误的把预计好的形状切割下来。而在原料加工车间,才终于知道原来那些奇形怪状的又非常标准的车头,门等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用特殊的工具把钢板进行物理性的加工得到的。

最震撼人心的当然是来到了总装车间,在这里,你可以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到一台磨床是怎样由一对零部件通过有条不紊的巧妙组合而成的。各个工人都专管一步的组装,这样便于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和XXXXX公司相同,这里的每辆机车卖出去时,都已经有内部的人员试用过了,当时就正好看到一位师傅在试一个磨床的性能,绝不含糊。

八、总结

这次实习主要是以参观实习为主,实习是学习工科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

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本次实习,是在我们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这次实习,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预计,让我们通过实习真实地了解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异。书本知识比较系统化、理想化,而实际生产因受工厂资金、政策法规、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很难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落实透彻。有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相同,有的甚至有很大差距,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理论和实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抄到生产中来,这样不仅有时达不到理论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以致用。任何理论和知识只有与实习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作用。通过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中包括各种设备的实物勘察和设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还有各工序实际上的流程。这些大都和书本上相同,通过对机械设备的之间观察,弥补了理论的不足之处,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实习完成后,收获,毋庸置疑,也是颇多的。对所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有了更进一步的清晰认识。肯定会便于以后的学习的。在此,向组织这次实习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希望有机会,可以再次深入工厂实习调查。

报告完毕。

 

第二篇:土木工程参观实习报告

开学的第一周,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的开始了,实习维持五周,第一周是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的内容作一个总结。

第一天,我们就近参观了我们学校的2号实验楼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

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

???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的xxx大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里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伤害最大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目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 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砖石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几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力的不合理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案,结构工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方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二连三地有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大的高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工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人的逃生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无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伤害作用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广泛使用,结构工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而没有一列钢结构高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足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日本和台湾都是这样,现在台湾连几层的教学楼都要用钢结构的。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人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广州来说吧,每年广州都要建很多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生了地震,那广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人口密集且人们又生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子里,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