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

拓展小学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成为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使之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感恩的心》综合实践活动说课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自私而任性。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综合上所述,联系到小学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个性观点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今天我们说课的内容就是我校六年级的校本自编教材综合实践课《感恩的心》。

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有了明确、 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序、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基于本学和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的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教育学生拥有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父母。

情感目标:

1、学生常怀感激之心,生活就会更加充实愉快、人生就会更加美丽、学习就会更加努力。

2、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调查报告和课本剧的编写、板报的创作等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整个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活动主题的确定、课题的分解、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计划书的制定、活动的实施及阶段交流、成果汇报及体会。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会要把活动中的每一过程性资料进行存档,建立文字资料档案和影音资料档案,以便我们综合实践资源库的资源利用及操作。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第一课时:3月x日—3月x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重组人生的过程,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根据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和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利用有关今年春节期间南方雪灾、啃老族、独生子女等社会报道等视频和文字资料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学习动机,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二)主题的分解(第二课时:3月x日—3月x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也就是组织一次活动所要让学生所得到的知识、具备的经验、形成的能力,以及受到的情感教育等综合目标。这种目标往往在学生或老师制定出来的时候是大目标方式,是综合性的,也就是概括了研究的大方向。这就好比是我们确立了要建造一座房子,那么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使用;应该采用怎样的操作步骤;在建造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建成之后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活动的主题进行具体的分解,形成一个个具体化的、有明确指向的、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小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所确立的活动主题才能在一个个小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实现。在进行具体的分解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感恩的心》主题确定之后,针对“感恩”的内容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如为何感恩、感恩于谁等,把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和归纳总结,把整个主题活动分解为三个子课题:

1、感恩父母

2、感恩教师

3、感恩社会

(三)活动小组的建立(第三课时:3月x日—3月x日)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活动中要体现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活动之前要确立活动小组。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分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综实活动的实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七彩世界,他们的素质也绝不是整齐划一的。活动中,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采用按座位“划段”,或以生硬的“点将”之法,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小组,让固定的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用教师安排的固定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三固定”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则极易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造成合作伙伴之间出现逆反心理,部分学生信赖他人、偷懒等情况,加之学生间缺乏必要的训练与默契,当问题或意见产生分歧时,矛盾便会不断激化。如此,便会导致小组学习的失败。鉴于上述原因,这次分组时基本上按照自愿结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但是由于学生结组时学生只考虑个人感情因素,不会从活动的整体和活动实施中人员分工及才艺需要等实际内容出发,所以结组时教师应在学生自愿结组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的调控。活动开展中,小组成员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配。一个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尽管他们在智力、知识、能力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大家毕竟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享有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权利。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好小组成员的分工问题,使学生带着职责去参与小组学习,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同时实现小组目标的达成。

(四)活动计划书的制定(第四课时:3月x日—3月x日)

课题确定之后,教师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向学生进行方法教学,如,撰写计划的基本格式要提供给学生。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如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和分期目标,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到位,方法的渗透不够,学生的计划书书写不够规范。 第二,要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只是为了达到活动目,而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许多小组的计划中有以录像形式展现成果的计划,但经过调查,学生家庭具有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聊聊无几,所以注定这项计划会落空而成为一项空计划,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各方面进行审视,并适时给与相应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制定活动方案,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我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的计划书(一式两份),一份组长自己保留,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进行监督和统筹规划,一份上交老师,由教师把关,看其计划是否合理、具有可行性,不合理和实施不了的空计划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活动的实施及阶段交流(第五、六、七课时:3月x日—4月x日)

完成计划书制定之后,小组成员根据小组计划由组长牵头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

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对研究可能用到的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资料统计等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久时,帮助维持他们的研究热情。同时,在活动开展中,学生很可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课题的社会意义。 尽管活动之前学生已制定好了研究方案,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并非是完全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的,学生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会不断生成新的主题、新的活动设计,这就需要教师有敏感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和灵活处理,使整个活动生机盎然。

活动中,我要求各小组要填写活动日记和活动记录。进行阶段总结交流,教师要抓住契机,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教师应该将书面的总结与口头的总结结合起来。如每一次活动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口头或书面总结,将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总结出来,形成一句话或几句话,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反思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言简意骇的语句进行记录、反思,让这些原汁原味的记录记录下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的经历。

(四)成果汇报及体会(第八、九课时:4月x日—4月x日)

经过三周的实践活动后,各小组同学将自己组的活动成果进行汇报。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手工、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在完成后,指导教师结合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探索思考、团结协作、参与实践、收集信息、完成任务、汇报展示等情况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除此之外,评价的方式不能单一,还有小组成员的自评和小组互评,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指导教师在学生课题小组的汇报的成果中,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汇报成果进行展示,推荐优秀课题小组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每一个主题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思,切忌强制学生写小论文。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通过反思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活动前后的变化,有哪些变化,是哪些事件和行为促成了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帮助学生从自己体验过和经历过的事件中来领悟因果关系,对因果关系的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价值观,对活动结果的认识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和积极的看法。

四、活动的反思

第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事;老师的指导又使学生们少走弯路,可借鉴老师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

第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

第三、课后要有反思。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体会成功乐趣的同时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反思为下一次课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第四、让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互评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帮助。

第五、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感触最深的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不够。活动只停留在表面,认为学生参加了活动即达到了目的,没有更深入的展开和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技能的提高。比如计划书如何书写、调查方法、调查报告的书写等方法教育课不到位,所以造成同学们计划书等书写不规范

和五花八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动”,在“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感恩的心》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教学设计 大爱无疆,小爱无价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了这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感恩的心》。这一课题又分为几个子课题: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教育学生拥有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父母。

情感目标:

1、学生常怀感激之心,生活就会更加充实愉快、人生就会更加美丽、学习就会更加努力。

2、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调查报告和课本剧的编写、板报的创作等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活动方法

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四、教具准备

学生作品(文字、手工、影像资料等)、教师课件

五、活动过程实录

1、导入

师: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短片虽短,但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学生回答:感谢父母)正如短片里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凝聚了父母无尽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孝敬父母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呢?是否人人如此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两项社会调查。(出示幻灯片:有关独生子和啃老族的内容)。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了这学期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感恩的心,并且我们把这一课题分解成了三个子课题: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同学们经过近一个月的活动,每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活动成果和新的体会,下面有请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和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