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语文教学中作文三步法理论的重要作用

龙南中学 钟 清

联系电话:159xxxxxxxx 职务:政教副主任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

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

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小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陕西榆林靖边张家畔镇中学——景宏

导课在语文教学中固然重要,然而与之相对的课堂小结却被一些教师忽视。

俗话说:编筐变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故导课新颖,没有高度凝练的总结,本课也可谓纸上谈兵,乏味无穷。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一样,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掌握和运用优秀的课堂结尾艺术十分重要。

课堂小结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及时整理和回忆。在小结时,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做教学小结,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整理听课笔记进行总结,也可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但必须抓住一点,小结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概括教学要点,抓住教学本质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最终知之以理、晓之以理。对课文内容有一个高度的认识。现就参加教学工作十余年,总结出的几点结尾教学艺术经验列出以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 1 归纳式结尾

即从讲述的事实出发,经过概括求得一结论。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注意力分散。所以在用高度凝练语言概括的基础上,更加不容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除兴趣调动之外,归纳、概括必须循序渐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高度、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 迁移式结尾

一节课的讲授,难免使学生精力涣散。所以,结尾时可另选角度,以练习作结,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消化情况,可以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并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学生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例如:《看云识天气》很典型的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识记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给“人”和“鞋”作分类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最后教师给予总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从练习中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加强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3 拓展式结尾

拓展式结尾即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讲析《中国石拱桥》时,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绘

制并画出当时的桥梁和未来的桥梁图,口述,在对比中的发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之迅速,惊人。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想教育。这样的结语余韵悠远绵长,使学生心旌摇荡,愉悦异样。

4 激励式结尾

在教学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某些请求或发出某种号召、或表扬鼓励。

例如:在《故乡》一课即将结尾时,我说:“鲁迅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在风雨如磐的暗夜里,他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于无声处听到社会变革的惊雷。他关于“路”的誓言睿语,鼓舞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激励我们炎黄子孙昂首向前”这样一说,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还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命运的坎坷,且付诸行动于实践,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5 悬念式结尾。

悬念式结尾稳和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小说结尾不是常有“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字样吗?它的作用就是要引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中这样的结尾,更好的为后文学习作了铺垫。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的小结,应该从语文教学的任务、目的出发,内容要实,方法要活,不拘一格。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作结。这样的结语,有的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如载奔马、戛然而止;有的含蓄委婉、余韵无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激。课堂教学结尾艺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好、更快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故在重视导课的同时切勿忽视结尾语的妙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