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记录表2

大班幼小衔接情况记录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迎来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这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学期。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为了让幼儿更加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20xx年x月x日,我们邀请了现在正在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来我们幼儿园进行交谈交流。我们全体幼儿鼓掌欢迎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来到我们幼儿园,当幼儿看见小学生的时候,非常的兴奋,每个小学生和幼儿几乎是一对一的交流。小学生们向幼儿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同,同时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对小学生的要求。比如:小学生在学校要学习什么本领?小学会开展什么有意义的、有趣的课外活动?少先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小学生在少先队可以参加什么活动?小学对小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得聆听着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介绍。

通过小学生和幼儿的交谈,让大班的孩子能够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不同,了解做一名小学生后,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上有什么变化。

通过此次活动,使幼儿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了入学的准备,更好的激发了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向往小学的生活。

 

第二篇: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追踪式”

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状述评与选题的意义

面对传统的教研模式与新课程、新要求的冲突,如何更新教研观念,变革教研模式,提高教研的质量和实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帮助教师有效实现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丰富教研形式,活跃研究氛围,切实改变我园的教育现状,提升教师们的学习意识、反思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促使教师们逐步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并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改革掀起了新的浪潮。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育评价的多元化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互间不够了解,造成教育教学目标要求、方式的脱节,以至于不少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产生明显不适应的状态。 幼小衔接的问题困扰着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工作者,更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探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实质问题以及探寻幼小衔接的教育规律,了解并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的阶段性及过渡时期的连续性,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师在实施幼小衔接教育中观念上、操作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但目前还很少有系统的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成果。示范园姐妹园们对教研模式和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单独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通过一个教研模式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幼小衔接的内容、具体的要求以及衔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同时,通过研究,在追踪式教研的模式中创设教师研讨的平台,引发问题的探讨,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有效教研,把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地位的变更以及教师基本专业理论的夯实作为探索的重点。

(二)关键词界定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在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接轨的系列活动。

“追踪式”教研方式:这种追踪式的教研形式,针对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不同层面的教师可参与追踪,对教学“问题”或“经验”展开一系列的追踪研讨,将实践、反思和总结融于一体,针对难点问题开展多次深入追踪过程,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二、研究目标:

1、积累并形成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追踪式”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

形成“追踪式”教研的一般模式。

幼儿园大三班幼小衔接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的实践研究。

积累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内容与教研实录。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采用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在组建课题组重点攻关的同时,以年级组为单位落实研究。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现状与幼儿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2)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幼儿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与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总中行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是本课题主要方法。

4、个案研究法 通过一些成功案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活动的经验,

总结有关有效教学设计的与教学实施策略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xx、9-11)前期准备阶段

1.对本幼儿园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班“教研方式”的摸底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班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进行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形式预计将有研究综述等

第二阶段:(20xx、12-20xx、4)行动研究阶段:

1. 制定形成“追踪式”教研的一般模式和“追踪教研记录表”。(20xx、12月20xx、2月)

2.以大三班为单位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20xx、220xx、5)

3.每两周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幼儿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认识、实施等问题开展追踪式的教研,每次做好“问题的剖析”“策略的研究”“后期的跟进”“效果的分析”,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20xx、220xx、5)

4.围绕各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梳理与总结追踪式教研的策略,并收集活动方案。(20xx、220xx、5)

5. 期末开展“大班幼小衔接活动背景下 “追踪式”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并做好调查分析。(6月)

第三阶段(20xx、6)总结结题阶段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理课题研究期间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活动方案、教案、教研实录等),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一篇

2、幼小衔接系列活动资料与教研实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