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结业论文

党课结业论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论断再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解放思想运动时,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至今,这句话仍被我们传诵。然而,早在19xx年x月,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就提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可见,理论的提出到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的指南必须经过时间的验证。这句话由提出到被我们真正理解 ,又恰恰从另一方面成为它本身的一个佐证。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哲学基础中,关于实践的一大部分的知识点基本上来自《实践论》中,可见毛泽东同志对于知和行为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如今我们读这本70多年前的理论仍然是有益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较为特殊,首先,实践高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由于中国共 产 党内的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xx年遭受极大的损失,《实践论》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这对我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预备党员,正处于培养党性的重要时期,更应加强学习,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真正践行我们党的方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努力成为党的一名优秀战士。

党课结业论文

在党课期间,我们恰好在生产实习周中,这正是我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程生产实际中的一次很好机会。在这次生产实习中,学校学院以及老师们付出了极大努力,为我们创造了非常难得的条件,让我们到专业相关的生产厂家和安装施工进行中的施工现场中,让我们能真正见到一直学习研究的工程操作的实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要真正有所作为,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两个方面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两个问题,一类人只顾读书,死读书,只顾“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殊不知,山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我们自身的学习研究如果抛离了实践的检验与佐证,必将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在此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是在理论研究经过缜密的推证后,再次放入实践中检验后,才能确定理论的真实性,我们才能称其为真理或谬误,更多时候,我们的工作远没有到此为止,实践的结论往往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前提或依据,在推出更深一层的结论,然后再放入实践中验证,这就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型,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针。可见,这句平时常说的话包含了极深的实践论观点。

在实践论中还包含了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认识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获取信息必然经过这两个阶段。我们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和条件,因此,研究认识世界的规律的认识论是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的得力武器。

在实践论的开头,毛主席在一个浅显的例子中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在到了一个新环境中时,首先他将得到大量的表面信息,这就是感性认识,然而这个人是往往是不可靠的,很容易让我们受假象的蒙蔽,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绝不能有先入为主的看法,第一印象决定认识也是要不得的,不客观的。在工作中却常常在这种不负责任不客观的作风存在,我们要坚决给与纠正。

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信息进行加工,即文章中提到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如何通过现象看本质,即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升华成为我们真正需要的理性认识。工作中,所谓的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可能有极大的差别,然而理性认识并不是经过简单的分析加工就能轻易得到的。 又有一部分人完全否认理性认识的客观性,认为我们只能得到事物的表象,片面的强调感性认识的客观性,认为我们永远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不可知论。前人早已批评批判了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共 产 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可知论者。我们坚信,一切真理都可以被发现。

真理中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很难得到。相对真理是我们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真理,它就

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出发点,然而我们的工作是永不止步的,我们要沿着“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继续实践,不断深入工作,推进我们的认识,逐渐接近绝对真理。我们的学习过程如此,工作的过程如此,工程应用的过程也如此。

在重视理性认识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又有一些人只承认理性认识,彻底否认感性认识,把一切寄希望于“绝对的知”,这种“唯理论”的思想是很不合实际的,因为抛离了感性认识,理论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因为,在实践中,我们得到的直接信息只有感性信息,而我们进一步理论研究又必须以这些信息为依据,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实践认识的基本方向,即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低级到高级,从现象到本质。

党风的主要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里,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就深刻的体现着实践论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党历来重视实践的作用。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帮助我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发展中永葆青春、永葆先进,可见实践论的研究永无过时之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