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钟山区计生局对荷办菜园社区、黄办建设路社区、花渔路社区、汪家寨镇沙坝场村、左家营村、大河裕民村、月照小屯村七个村(居)社区进行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调研,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对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被调查社区为钟山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社区,菜园社区有两条以门面摊位为主的街道和一个服装商贸城,人口结构上以做生意的商贩和外来租住房屋的流动人口为主,人口情况复杂。建设路社区有大量的房屋出租户和几个大型的住宅小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混杂,沙坝场村、小屯村则以流出人口为主,三个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上在全区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通过调研,我们对全区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据统计:去年x月至今年x月,全区流动人口共出生婴儿170人,出生率

3.82‰,流入人口验证率84%,流出人口#b@2率76.5%,流入人口妇检率95.3%,流出人口妇检率8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级责任落实

区委、区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建设经济强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了区级9个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人员进行认真检查考核,兑现奖罚。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责。区委、区政府每年与乡(镇)、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镇(乡)、办事处与村(居)委签订计生工作责任书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主要考核内容。有不少乡镇,街道办事处把主要精力、财力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网络建全

我区依托社区不断强化基层网络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各镇乡、办事处都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二是村(居)委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负责人由村(居)委书记和主任担任,成员由小组长、中心户长以及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组成;三是在家属楼院、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协会会长由物业管理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辖区中心户长、片警、工商管理干部,以及居住相对稳定、职业比较固定的流入人员组成,基本形成了“镇乡(街道)指导,村(居)委为主,居民小组配合,中心户落实”的四级管理网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优质服务开展好

各级计生部门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人口国策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重点为流动已婚群众提供“三查”和节育技术服务。在服务形式上,由过去的单一集中“双查”,转变为随时服务、上门服务、便民服务。利用农忙和节日期间流动人口返乡回家时机,送科学知识进村到户,讲解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和法规政策,传授致富信息,在就业、子女入托入学、办理证照等方面为其提供优先服务。各社区还积极帮助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开展就业咨询服务,深受广大流动人口的好评。

(四)制度管理规范化

坚持依法行政方针,注重用制度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负责”的原则,基本落实了房、业主责任。二是层层与流动人口签订管理合同书,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三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全区每季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城乡联动,部门配合,进行规模较大的检查整顿活动。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案件进行集中查处。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挂牌和执法档案日趋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档可查,工作富有成效。

(五)改革创新步伐快

各村、(居、社区)针对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视为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常住人口同部署、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并全面推行“一证否办”和“房东申报制度”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范畴,成立社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计生干部,把管理网络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家庭楼栋中去。对社区流动人口实行“双向管理,双向考核”。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做法,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对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存在怕花钱、怕得罪人的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去落实。从调查看,全区计划外生育和未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绝大部分为流动人口。一些三查对象既不返乡“三查”,也不在流入地“三查”,流出地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流入地管理工作不到位,形成超生空间。

(二)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流动人口构成复杂,随意性大,隐蔽性强,做好此项工作单靠计划生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安、工商、劳动、教育、卫生、城建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时要严格审验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职能交叉,相互协调不够一致,存在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生育秩序的工作局面。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调查看,多数社区尚未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没有建立起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导致流动人口计

划生育管理、优惠政策兑现、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特别是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工作举步维艰。

(四)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相对滞后。 我区社区建设滞后,与国家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多数社区居委会靠租房办公,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经费没有来源,导致流动人口清查登记、优惠政策兑现等基础性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偏大,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多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直存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由此造成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责任不清,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负担很重,另一方面又在做很多无效劳动,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六)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一是市区城乡结合部,管理界限不清,责任不明,成为“死角”地带。二是单元楼栋内居住的流动人口的生育节育情况难以掌握,形成了“盲点”。三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原单位淡化了对这部分人的管理,造成管理断档。

三、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0%,这部分人口中,60%以上属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群且居无定所,流无定向,人员结构复杂,底子难以摸清,孕情难以掌握,措施难以落实,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上水平的关键和瓶颈。因此,各级政府应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单位负责、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各级政府应统筹协调,与公安、工商、劳动、城建、卫生等部门建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全面落实“一证否办”的工作机制。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城建等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审批办理各种证照时,要认真核查《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或未经有关部门审验的,一律暂缓办(发)有关证照。三是要全面落实房业主负责制工作机制,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责任。

(三)理顺财政投入体制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业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有了保障,而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投入体制尚未理顺,严重影响工作。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和《贵州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各级人民

政府应当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本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时,应包含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经费,保证与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各镇、乡、街道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投入保障制度,实行专款专户;对于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各地政府要按照“费随事转”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以不少于农村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加大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经费投入。

(四)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社区作为城镇的主要载体,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应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到机构健全,设施齐备,人员配强,经费落实,并将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统一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之中,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符合群众意愿,也有利于城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城乡结合部、单元楼栋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镇乡、办、街道要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这些“死角”和“盲区”,消除工作隐患,促进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统一纳入对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和各企业的目标管理之中,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调度,定期考核评估,兑现奖罚,真正把“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的机制落到实处。对管理责任不落实、《婚育证明》办验证率低、信息通报不及时、乱收费乱罚款、损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等行为,应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七)计划生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继续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机制,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建设钟山经济强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二篇: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调研报告

钟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 键 词〕计生 社区管理 调研

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钟山区计生局对荷办菜园社区、黄办建设路社区、花渔路社区、汪家寨镇沙坝场村、左家营村、大河裕民村、月照小屯村七个村(居)社区进行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调研,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对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被调查社区为钟山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社区,菜园社区有两条以门面摊位为主的街道和一个服装商贸城,人口结构上以做生意的商贩和外来租住房屋的流动人口为主,人口情况复杂。建设路社区有大量的房屋出租户和几个大型的住宅小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混杂,沙坝场村、小屯村则以流出人口为主,三个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上在全区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通过调研,我们对全区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据统计:去年x月至今年x月,全区流动人口共出生婴儿170人,出生率3.82‰,流入人口验证率84%,流出人口#b@2率76.5%,流入人口妇检率95.3%,流出人口妇检率8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级责任落实

区委、区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建设经济强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了区级9个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职责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人员进行认真检查考核,兑现奖罚。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责。区委、区政府每年与乡(镇)、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镇(乡)、办事处与村(居)委签订计生工作责任书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主要考核内容。有不少乡镇,街道办事处把主要精力、财力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网络建全

我区依托社区不断强化基层网络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各镇乡、办事处都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二是村(居)委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负责人由村(居)委书记和主任担任,成员由小组长、中心户长以及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组成;三是在家属楼院、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等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协会会长由物业管理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辖区中心户长、片警、工商管理干部,以及居住相对稳定、职业比较固定的流入人员组成,基本形成了“镇乡(街道)指导,村(居)委为主,居民小组配合,中心户落实”的四级管理网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优质服务开展好

各级计生部门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人口国策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重点为流动已婚群众提供“三查”和节育技术服务。在服务形式上,由过去的单一集中“双查”,转变为随时服务、上门服务、便民服务。利用农忙和节日期间流动人口返乡回家时机,送科学知识进村到

户,讲解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和法规政策,传授致富信息,在就业、子女入托入学、办理证照等方面为其提供优先服务。各社区还积极帮助流动人口租赁房屋,开展就业咨询服务,深受广大流动人口的好评。

(四)制度管理规范化

坚持依法行政方针,注重用制度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一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地盘谁负责”的原则,基本落实了房、业主责任。二是层层与流动人口签订管理合同书,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三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全区每季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城乡联动,部门配合,进行规模较大的检查整顿活动。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案件进行集中查处。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挂牌和执法档案日趋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档可查,工作富有成效。

(五)改革创新步伐快

各村、(居、社区)针对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视为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与常住人口同部署、同服务、同管理、同考核,并全面推行“一证否办”和“房东申报制度”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范畴,成立社区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计生干部,把管理网络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家庭楼栋中去。对社区流动人口实行“双向管理,双向考核”。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做法,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对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存在怕花钱、怕得罪人的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去落实。从调查看,全区计划外生育和未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绝大部分为流动人口。一些三查对象既不返乡“三查”,也不在流入地“三查”,流出地没有有效的约束手段,流入地管理工作不到位,形成超生空间。

(二)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流动人口构成复杂,随意性大,隐蔽性强,做好此项工作单靠计划生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安、工商、劳动、教育、卫生、城建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时要严格审验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职能交叉,相互协调不够一致,存在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生育秩序的工作局面。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调查看,多数社区尚未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预算,没有建立起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导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优惠政策兑现、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特别是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工作举步维艰。

(四)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相对滞后。 我区社区建设滞后,与国家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多数社区居委会靠租房办公,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经费没有来源,导致流动人口清查登记、优惠政策兑现等基础性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偏大,待遇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多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直存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由此造成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责任不清,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负担很重,另一方面又在做很多无效劳动,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六)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死角。一是市区城乡结合部,管理界限不清,责任不明,成为“死角”地带。二是单元楼栋内居住的流动人口的生育节育情况难以掌握,形成了“盲点”。三是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原单位淡化了对这部分人的管理,造成管理断档。

三、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0%,这部分人口中,60%以上属于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群且居无定所,流无定向,人员结构复杂,底子难以摸清,孕情难以掌握,措施难以落实,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上水平的关键和瓶颈。因此,各级政府应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单位负责、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各级政府应统筹协调,与公安、工商、劳动、城建、卫生等部门建立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全面落实“一证否办”的工作机制。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城建等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审批办理各种证照时,要认真核查《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或未经有关部门审验的,一律暂缓办(发)有关证照。三是要全面落实房业主负责制工作机制,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责任。

(三)理顺财政投入体制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业人口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有了保障,而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投入体制尚未理顺,严重影响工作。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和《贵州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本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时,应包含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经费,保证与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各镇、乡、街道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投入保障制度,实行专款专户;对于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各地政府要按照“费随事转”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以不少于农村户籍人口人均经费的同等投入水平,加大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经费投入。

(四)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社区作为城镇的主要载体,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应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并做到机构健全,设施齐备,人员配强,经费落实,并将城镇居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统一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之中,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符合群众意愿,也有利于城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城乡结合部、单元楼栋流动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镇乡、办、街道要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这些“死角”和“盲区”,消除工作隐患,促进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应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统一纳入对各镇、乡、街道相关部门和各企业的目标管理之中,明确责任,定期检查调度,定期考核评估,兑现奖罚,真正把“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的机制落到实处。对管理责任不落实、《婚育证明》办验证率低、信息通报不及时、乱收费乱罚款、损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等行为,应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七)计划生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继续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机制,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建设钟山经济强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三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我单位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居住处所不固定。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差,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流动人员来自外省农村地区,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生产普工和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建筑、食品加工、光电照明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三是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居多。流动人口中80、90后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与上一代不同,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注重工资收入。三是特殊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心理落差。由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造成流动人员的思想意识、

道德观念、经济待遇、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城市主流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冲突,加上发生经济纠纷、利益受侵害等情况时,难以通过合法手段有效维权,加剧了流动人员与常住居民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心理,从而诱发各种过激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管理体制尚需理顺。 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

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三)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有不依照合同执行的情况。近年来,欠薪、拖薪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

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

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做好就业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3、大力推进积分入户工作,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向全社会宣传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的相关政策以及重大意义,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更有效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2)是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科学调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3)是进一步完善准入门槛。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人为本。要使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政策成为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4、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 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