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江县以创业促就业的思考

关于南江县以创业促就业的思考

符大纲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是十七大作出的旨在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从而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不仅首次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就业进行重在扩大的谋略、安排,而且还鲜明地揭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崭新的路径选择,即以创业促进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经济,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一大重点。

面临的现状

一、人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缺乏的矛盾

一是我县属于偏远山区贫困县,耕地贫瘠匮乏,客观上造成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每年5000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构成新增劳动力,三是体制改革、征收土地等原因造成的下岗失业失地人员等。庞大的劳动人口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同农业一样,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如冶金、煤电、水泥、石材等工业企业屈指可数,体力密集型岗位供给力很低,企业科研水平和能力不高,对科技人才的吸纳力不强;第三产业规模小且形式单一,除去饭店、超市等普通服务型企业外,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经济组织廖廖无几。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贫乏的就业岗位、关键岗位的空缺与科技人才的缺乏,双重矛盾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家庭增收,制约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二、特色资源丰富与创业开发不足的矛盾

我县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如黄羊、核桃、金银花、茶叶、生猪、石材等,先后有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品牌、9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品牌认证,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南江是久负盛名的特色之乡。但这些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目前仍然缺乏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工业精深加工,没有形成大规模、高科技、深加工的龙头产业,没有实现特色农业品牌向绿色工业经济转变,相应地制约了就业岗位的开发。

三、县级财力薄弱与创业意识淡薄的矛盾

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县级财力薄弱,财政支撑力不强,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与基本县情相应,人们家庭收入偏低,创业资金不足,抵御创业风险能力脆弱,加之人们整体素质偏低,视野狭窄,就业取向单一,创业意识淡薄,“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绝大部分都把“吃财政饭”作为一种“荣耀”和就业的首选,文化素质偏低的没有创业能力,文化素质较高的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千方百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愿意拿稳定工资而不愿冒创业风险,从而使就业与创业陷入涡流。

四、经济发展滞后与创业氛围不浓的矛盾。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劣势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相对闭塞的环境,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受限,对创业还存在着陌生、模糊、畏惧甚至鄙视的态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创业氛围差异显著。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不够,鼓励扶持不够,优惠政策不够,没有给创业者开创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本地小额投资创业者小项目看不到,大项目上不了,外来投资者对极具潜力的特色投资项目了解不够,对政府提供的创业环境信心不足,稍遇阻力便撤之大吉,创业氛围总体上讲不够浓厚。

对策与思考

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全民充分广泛地就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引导,加强宣传,积极研究,破解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创业者,留住创业者,让广大创业者放心创业,敢于创业,争先创业。

一、做大“回引”工程,鼓励回乡创业。

在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劳务输出的同时,建立回引目标制度,并把回引作为考核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业绩的一项指标,从制度上保证回引;在劳务输出中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输出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务人员,让他们在务工中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培养理念,学习管理、积累资金,在南江藉务工者中,成功人士不乏其人,政府适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积极为他们找项目、刨路子、出点子,从服务上促进回引;加大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准入标准,帮助建立回乡创业经济协会组织,积极探索集中创业、分散创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创业形式,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立返乡创业小区,从环境上巩固回引。以回引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二、大力吸引外资,促进资源转化

采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体,对外宣传南江的黄羊、金银花、核桃、茶叶等潜力品牌,主动联络国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声誉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向他们介绍、推荐我县的绿色产品,使他们了解、熟悉我县绿色产品深加工所具有的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工业开发潜力。引进外商、留住外商,让外来创业者在我县扎地生根,使我县的绿色工业枝繁叶茂,促进潜在资源向现实资金转化,加快县域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在我国,各级政府是经济转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规范的市场秩序制度的供给者,规范的政府行为本身就是创业者最渴望的环境。大刀阔斧地破除一切有碍创业、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将思想

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采取进一步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良社会环境,“放水养鱼”、富裕他一人,繁荣我一方,扶持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减少申办工商行政证照手续,减免申办费用。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应变粗暴为文明,对创业者以教育、解释、引导、劝戒为主,避免动辄罚款、扣物等蛮横手段。税务机关在依法征税的同时,尽可能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尽量为创业者减免税种和额外税费,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上狠下功夫,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逐步简化办事程序,形成“创业只进一扇门”的程序格局。全方位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和谐、民主、开放、规范、透明、温暖的创业环境。

四、加强创业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大创业宣传,渲染创业氛围。一人创业,十人受惠;全民创业,国家受惠。宣传部门应加大对“创业是益国益民益已的好事”进行宣传,报道创业事迹,表彰创业人士,颂扬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创业、向往创业的良好氛围,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力颂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秉持人人都享有尊严、官员和百姓平等的时代精神,淡化“官本位”,强化“民本位” ,强化公仆意识,努力营造官民互尊,官荣、民荣、创业者更荣的社会氛围。要为人们提供职业的多样化选择,使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

五、提供金融支持,培养创业精英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对创业相关环节的财政支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金融部门应简化创业者贷款手续,方便创业者贷款创业,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

“创业精英奖励基金”。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经济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精英。

作者系 南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第二篇:关于加强高职创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 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走内涵式科学发展道路的前瞻性对策,是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现代职教观,构建符合创业教育要求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创业;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

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年x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示要“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在大学阶段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更重要的是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 创业教育是国际职业教育的潮流

创业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理念,译自英语“enterprise education”,从字面来理解有两层含义:①进行从事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②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企业家精神”心理品质的教育。美国卡鲁创业协会对75位美国成功的创业家做了个案研究,总结出了创业家的素质特征主要有:拥有梦想;强烈的梦想成真渴望;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冒险的精神;不辞辛苦;控制及指挥的欲望;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习的能力。

19xx年x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 “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在阐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创业教育,指出 21世纪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教育的提出,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在这个生长点上,以“开创性的个性”为逻辑起点,推演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构建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评价模式和社区管理模式,探讨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从而建立起“创业教育学”这一新的教育理论分支学科。

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三个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创业教育。19xx年中国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出席了亚太地区该项目课程研究开发会议,参与了课程大纲和教学指导书的编写以及20xx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19xx年、19xx年分别在北京、西安召开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 国际研讨会, 19xx年x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举行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中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

训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遍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这种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创业者创立的小企业能够提供现代经济中大量的工作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和市场经济转轨国家,自我谋职为绝大多数青年经济独立提供了最大的潜力。职业教育的举办者及其社会合作伙伴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政策,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规划的组成部分,使毕业生获取较高的自我就业能力。”

20xx年x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将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由各高校自发探索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从高职院校的情况看,创业教育的开展总体上看差强人意。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对创业性就业关注不够,忽冷忽热,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这固然和家长、学生就业期待有关,但作为学校应从教育的超前性出发,从转变学生就业择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入手,以创业教育铺就成功就业之路。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适用教材开发滞后。传统高职教育,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课程设置僵硬,缺乏灵活性,造成“一个专业学三年,一门职业伴终身”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第三,教学方法陈旧。受师资水平的限制及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单一的 “填鸭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第四,没有形成创业教育自己的特色、优势、品牌,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2.1 转变创业难的误区,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创业问题上的误区来自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首先是误认为学生年龄小,家长难以放心。自古英雄出少年,不少创业者是从小树立创业的梦想并实施的,但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独立工作都有困难,更谈不上自主创业。因此,当年轻人与家长商谈创业计划时,不少家长表现冷淡,以劝说孩子先学好文化知识为由,把孩子的创业火花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是许多大专生认为自己的学历低、文化基础差、成绩不好,难以创业,不少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能抓好学生的学习就不错了,认为创业教育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是徒劳的。大多数学校在学生入学后或毕业前几个月开设的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沦为走形式的“表面文章”,或是在专业设置上“频频出招”,试图走出一条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缺乏对创业这一根本问题的考虑,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单靠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对口的办法,应该从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角度,自始至终地开展创业教育,并且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价值观的影响过程,创业教育的重点是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包括关于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业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在形成学生社会义务感的基础上,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理想和志向,引导

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意义,创业实践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2.2 破除阻碍创业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教育的难点是培养创业的优良品质,为此,必须破除原有的阻碍创业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依赖和畏缩人格障碍,抑郁和焦虑精神障碍,急于求成和知难而退的行为障碍,将创业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包括独立性和合作性,敢为性和克制性,坚韧性和适应性三对辩证统一的心理品质。独立性是创业者自立自强的重要人格品质,表现在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开拓创新,高扬主体精神,不依赖他人,合作性是善于沟通,善于合作共事,这是创业者必须拥有的两种人格因素的结合;敢为性是敢于行动,敢冒风险,并敢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品质,克制性是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和感情,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冲动的心理品质,敢为而又善于自控,才能在积极进取和自我完善中不断获得成功;坚韧性是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不懈,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品质,适应性是及时自我调整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坚韧性和适应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创新能力。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转化为能力,更重要是指他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不仅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创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更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环境,启发学生形成创新和创业意识及创新和创业心理品质。

3.4 开放办学,产学研结合

高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不够的,还应该走“产学研”齐头并进发展的道路。

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定期来校指导,使学校更加熟知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服务要求,促进校企在人才规格、实习就业、师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互动改革。

建立一批校内外创业教育的模拟实验基地和实践基地, 校内模拟创业基地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建立的实验实习室,二是加强产教结合,为学生创建先进、文明、规范的生产环境。 学校生产经营场所、校外实践场所,这些创业基地是学校与社会上一些企业、研究所、农场、科技示范户因互惠的业务关系而建立的,让学生定期去这些场所参观、学习、实习,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创业技能的最好形式。

总之,创业教育体现了我国21世纪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高职教育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提高能力为目标,培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要创造面向市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基地共建等一些新的机制,坚持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宗旨,尝试以创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走内涵式科学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满生.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总结报告(摘录)[J].教育发展研究, 1999(7):50-53.

[2]吕东伟.拓宽视野 从深层次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访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N].光明日报,20xx-2-20 (教育周刊版).

[3]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xx (3):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