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路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公考路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刑事司法学院 发布时间:10/10/12

笔者于20xx年x月从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专业毕业,告别了难忘的研究生生活,踏入了公务员的队伍。我在公考路上大约奋斗了一年的时间,先后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江西省考,浙江省考,山东选调生考试和山东省考五次公考,其中四次进入面试,一次放弃了面试,两次笔试和面试均获第

一。虽然参加考试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即将参加或者正在准备公考的朋友们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一、公考道路的选择

法学专业的同学都感同身受的一点就是我们法学的就业面比较狭窄,如果打算在法学的道路上走下去,基本只有企业法务,律师和法律类公务员这三条道路。其中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是工作比较稳定,待遇较好,具有一定得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很富有挑战性,上升空间比较大。与此相比,律师和企业法务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业务能力,收入较高,属于社会白领阶级,但是起步比较困难,因为法律业务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和业务经验的积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来说,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综合以上原因我在求职的道路上选择了公务员的职业。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认为无论是选择了哪条求职的道路,都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三心二意往往会一事无成。在准备公考的期间,也还有很多的求职机会,比如银行招聘,知名企业的招聘,律所实习等等,很多同学一边准备公考,一边疲于应付各种其他招聘、实习,这样必然会牵扯到自己的精力。公考算是和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司法考试并排的大型考试,如果不全身心的投入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我比较倾向于如果选定考取公务员这个目标以后就应该心无旁骛,一心准备公考。

二、行测的准备

首先,很多人对行测存在着错误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认为行测(包括申论)是考验个人能力的考试,不需要刻意准备,到考试的时候就去摸奖测运气,另一个方面是行测时间太紧,无法做完全部的试题,而做不完试题分数必然不会理想。我对这两点的看法是:第一点,行测确实是考验个人能力的考试,但是既然是考试就一定会有固定的出题思路和做题技巧,只要能把握好这两点,成绩是很好提高的,而且所有的考试都是需要复习准备的,我一向的观点就是成绩好的人都是刻苦的人而不是聪明的人,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不会认真努力,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第二点,除了个别的行测强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完所有的题目的,因此行测就是一个放弃的艺术,必然需要放弃一些题目。我在五次笔试当中只有选调生考试一次做完全部的题目,剩下的四次都放弃了数量关系的全部题目。

其次,对于辅导书的选择,现在市面上的辅导书五花八门,其中比较主流的,用的最多的就是中公和华图的辅导书,中公的辅导书强项在于逻辑,言语理解和申论,华图的辅导书强项在于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搭配起来看了这几本书。还要说明的一点是,选书和复习考试一样,都不能三心二意,一旦选择了这些辅导书以后,就一定要看透,看熟,看烂,千万不要看了一遍就开始又看其他类型的辅导书,很多女生有这个毛病,喜欢拿着各种网上下载的材料看,这样只是水过土淹,根本体会不到书中的精髓,而且每套辅导书的思路和方法都不一样,这样杂乱无章的看书不利于我们总结做题的思路。当然在保证自己的辅导书看烂了以后可以适量的参考一下其他的辅导书。

最后,要通过按照规定的两个小时做大量的真题进行模拟。不需要做什么模拟题、模拟卷,那些题目和真题的风格差的太远。在所有行测考试中,国考的题目无疑是最难的,江苏,浙江和山东的题目风格基本和国考类似,但是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都普遍的比较简单。我复习行测的过程就是先把辅导书看三遍(看书是做题的绝对前提,书看不好题目就做不好),熟悉并牢记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真题模拟来寻找自己的问题,对错误的解题思路进行纠正,对正确的思路进行强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适应两个小时里面的做题节奏,因为题目的数量确实很多,基本不会做完,我一般是一个小时做言语理解和逻辑,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做资料分析,十分钟涂卡,如果时间还有剩余就做常识和数量关系。言语理解,逻辑和资料分析是我的强项,因此要保证这三项的做题时间,常识基本就是大海捞针,而数量关系是我的弱项,所以把这两项放在最后,也就是说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是会放弃最后一项数量关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做题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来合理的分配时间,放弃题目,以达到最佳的时间利用率,用两个小时来获得更高的分数。

三、申论的准备

首先,大多数考生对申论也存在误解:第一,申论的分数主要依赖于最后的大作文,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只侧重于复习如何写好文章;第二,写好申论的关键在于要熟记党和国家的各方面政策,各种热点,于是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看报纸杂志上。我的观点是:第一,细心的考生应该能发现现在的申论试题风格已经悄悄的发生变化,题目变得越来越多,近几年的大作文之前的小题目已经可以占到五十分,甚至六七十分的比重,而大作文很难区分出来明显的档次,因此我一直认为做好小题目是提高申论分数的关键。第二,关于申论当中的大作文其实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对材料的整理运用,如果把材料中已有的观点和思路提炼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结合材料,利用材料。而不是脱离材料把自己背的一些政策或者观点生搬硬套的用在大作文当中,也就是说把大作文写好的基本要求就是对材料当中的东西要吃透,然后进行语言组织,以材料为中心再结合适当的观点和政策进行写作。

其次,我在复习申论的过程当中,只看了中公的教材和真题,没有看大家比较流行看的半月谈,人民日报社论和政策热点等书。我觉得申论的写作风格和以上报纸杂志当中文章的写作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申论的写作风格比较侧重对已有材料的利用和提炼,而其他文章的写作风格比较不拘束,比较发散,涉及面很广,而且以议论为主,所以看多了这些报纸杂志并不会对申论的写作有太大的帮助。我认为平时保持对新闻的关注,了解现在党和国家的一些基本方针政策,这些东西对于申论的写作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再次,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历年真题。有人只关注行测的真题,而忽视了申论的真题,我认为申论的真题和行测的真题同样重要。第一,通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阅读,归纳总结出自己阅读材料的技巧,如何进行勾画,如何找到材料的主观点和分观点,如何找到材料提出的问题,对策,如何进行精读和细读,通过阅读来准确的把握材料所体现出来的各项内容,只有读好了材料才能做好题目。第二,在阅读分析好材料以后,再通过真题来总结小题目的做题技巧,对于问题,影响,表现,内容,对策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答题方法,600字,400字,100字应该采取何种答题形式都可以从真题后面的答案中找到做题的方法。第三,对于大作文的写作来说框架最为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框架,如何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升华,仔细琢磨真题答案的行文方式,从而打磨出来属于自己的一个申论框架。第四,整个申论的时间安排,我一般是半个小时进行阅读材料,一个小时做前面的小题,然后一个小时写大作文。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申论的复习和行测复习不同点和相同点,不同点是

行测是需要进行大量的看书和做题,从做题当中提高水平,而当然申论题目的数量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题目的质量,对材料和答案的分析理解到位,即如何用心来体会到材料和题目设置的精髓。相同点是两者的真题都很重要,而且都是需要通过对真题的练习来把握做题的思路和技巧。

四、职位的选择

第一,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中央机关的级别最高,竞争最激烈,高手众多,同时京内的考生在面试环节有明显的优势,中央直属的地方单位比如海关,国税,相对好考一些,竞争小一些,但是待遇大多比中央机关要好。在各省的地方考试当中,浙江,江苏,广东和深圳的公务员考试比较热门,待遇在全国来说也算比较突出的。

第二,对法律专业的考生来说,在地方考试当中,可以有高院,中院和区院三种进行选择,三者各有优缺点,高院级别高,但是待遇不一定最好,区院级别低,工作比较累,但是待遇往往是三类中最好的。

第三,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竞争力来说,我觉得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是在于复习的努力程度,所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没有谁考试比较强之说。通过实践也证明,在允许本科生以上都可以报考的职位中,有成绩很好的本科生,也有成绩很好的研究生,在考试能力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第四,对于招考人数多少的问题,如果某一职位招考的人数比较多,那一般情况下意味着进入面试的人数比较多,进入面试的机会比较大,但是不意味着这个职位就比招考人数少的职位容易考,所以两者基本没什么区别,在考中几率上是对等的。但是对于某一职位只招考一个人的情况,还是应该多加注意,万一存在潜规则的情况,报这个职位就比较危险。

第五,报考的原则,我整个考试过程当中,是按照先求稳后求好的一个原则进行的,先报一个比较低职位,笔试,面试和体检都通过以后,再在以后的考试当中报考自己比较心仪的职位,这样能够才确保万无一失。当然每位考生在报考的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择。

五、面试的准备

在经过努力准备笔试以后,进入面试阶段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需不需要报考面试辅导班。面试和笔试不同,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因此我觉得报面试班还是很有必要的,面试班一方面能够有老师给你提供一套面试的思路,并对你在模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为考生提供了进行面试模拟的必要环境。如果是自己进行面试准备,不但需要走许多弯路来总结面试的思路,而且没有老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更没有逼真的模拟环境,所以往往是事倍功半,效率很低。我在公考过程中,参加了两次面试班,分别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面试,也是我最重视的两次面试。第一次参加了武汉华图面试班,主要针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了四天的培训,老师虽然年轻,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前两天进行思路点拨,后两天进行大量的模拟。第二次参加了临沂市的神州面试班,主要针对山东省考进行了一周多的培训,这次面试班主要是邀请了一些现实当中公务员面试的考官来对我们进行辅导,特点是少量的讲解,大量的模拟,效果也很好。因此无论是专业培训机构还是本土品牌的面试班都有他的独到之处,对我们的面试是有一定帮助的。

关于面试的准备,我主要强调四点:第一,对自己气质的培养,一定要有自信,面试首要就是考察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如果考生能给考官的第一眼的印象是自信满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那么他肯定就成功了一半了,所以在准备过程中,要注重微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加强。第二,答题思路一定要清晰,一二三四条条清楚,语言简练,一条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不要拖泥带水,要避免为了硬凑时间翻来覆去的重复说几句话或者一个意思啰啰嗦嗦的表达不清楚。第三,答题的角度要多元化,强调辨证的观点,从多个方面来看待一些问题,同时要注重对问题进行升华,不要就事论事,多从国家方针政策的角度出发提升看问题的高度。第四,就是进行大量的模拟,在掌握好几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以后马上就进行模拟,模拟的越多提高的越快,这是必然的,同时注意模拟的严肃性,最好是四五个考官以上,这样能有更好的效果。

六、后记

有很多人都质疑公考的公平性,认为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潜规则太多,这些都是没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或者听信了一些小道消息的人们的误解。我们是学法律出身的学生,都深知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存在极个别不公正的情况,在我和我的同学们所经历过的考试过程来说,还是相对非常公平的。当今社会对公务员关注度比较高,因此国家也很注重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设置,相对于我经历过的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司法考试等,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公平性要远远高于前几个。因此最后能否考中的关键还是看考生个人的复习准备程度。

回顾一年以来的公考之路,虽然偶尔有过彷徨的时候,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努力奋斗中度过的,因此研三的生活过得十分充实。从选择这条求职道路开始,

我就有很坚定的信心,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此要感谢刑事司法学院的武身汉书记和学院各位领导,感谢我的导师欧阳竹筠副教授,感谢我的辅导员彭倩老师,感谢和我生活了三年并一起奋斗过的研究生同窗们,衷心地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刑事司法学院20xx级刑法

 

第二篇:我的课改经验和体会

我的课改经验和体会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使我认识到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经验体会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永城市教研室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永城实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所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环节”是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四个重要环节,即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示评价、巩固深化,这四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可以循环操作。这种模式符合课改精神,符合教学实际,一经推出就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如果说“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一首乐曲,那么合作释疑就是其中最高亢的音符;如果说“四环节”是一幅画卷,那么展示评价就是其中最浓重的一抹;如果说“四环节”是一道风景,那么巩固深化就是其中最靓丽的一隅。展示评价环节是“四环节”的核心,是反馈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气氛最活跃、学生积极性最高、最乐于展示自我的时候。因此“四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

生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且能收到实效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大胆尝试,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意义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精心做好知识的引路人,但路要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可以扶一把、牵一把,但不能代替学生走。

“四环节”的精髓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并充分地发挥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坚持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坚决支持鼓励,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包办,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教师坚决不代替。这三个凡是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具体说来我是这样做的。

(1)精心设计好导入语,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自主学习中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老师上课时都是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学习……”而此时多数同学的注意力尚处于课间活动之中,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我采取的方法是:⑴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⑵利用复习导入,由于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所以把旧知识加以引申,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为了给本组争分,都非常认真的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积极的举手抢答问题,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

达到了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学质疑环节,我经常给学生出示很多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教材,而学生在自学时遇到疑难问题就会举手提问,不愿主动地去思考,不去考虑解题的步骤与过程,只是一味的关注问题的答案。我想这种学习习惯是不好的,它不符合课改的要求,不能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的大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于是,当学生再向我发问时,我总是说 “再想想,相信你是最棒的”,让他们自己独立去思考。同时我会告诉他们,有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如本组都不会,可以请教其他组的同学,或放在班级内共同讨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变了,有问题会主动思考了,并且变得善于讨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3)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时,我从不统筹安排,完全放给学习小组,让小组长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抢答展示时,要有序,有学生抢到时,要引导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和及时补充。学生展示时,还要注意展示同学是否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因为在小组讨论时,可能他没有积极参与,如被叫到展示,就拿别人的学案充数。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取抽号展示,我想这样展示的答案也许不是最完整的,但却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若有争议,教师再去点拨,最后达成共识。

(4)要注意把握点拨精讲的时机。四环节教学不是讲解导学案,

也不是统一答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也不要急于讲,应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如仍不能解决,教师再精讲。再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共性错误,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要及时点拨总结,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收到较好的效果。

(5)课堂评价机制,给四环节课堂注入活力。 为了能使我们的课改长期推行下去,不致于某些老师和学生有“三天热”现象,学校每月都奖励最会学习的小组,通过课堂打分来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评价要公平,既要求每组都有问题展示,又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学号的学生展示。比如,在复习提问时,仅一两个问题,不可能让每一个组的同学都来回答,若给回答小组加分,没叫到的小组肯定有意见。经过思考,我决定对回答小组答对不加分,但答错扣分,这样保证了每组积分的公平性。

在实施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时,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①要根据课的具体内容合理设计“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四个环节。适时地给学生“制造”出展现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为了设置问题而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亮点所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找到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入,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同时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才能真正进一步提高。

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运用这种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前两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学生为了尽可能的针对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的意见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后两个环节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的最好机会。让学生观察和辨析研究,逐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发散思维阶段,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③运用这种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只要坚持课堂上一切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那么这样的课堂就一定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学生的思维过程。“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到指导学生、点拨学生上,让学生发挥潜能,敢于动手、

动口,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投入、带感情。要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回答问题,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造性地学”。

总之,“教无定法”,四环节循环教学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多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课改之路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四环节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加完善,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