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的自查报告

尊敬的检查组领导:

根据州国土资源局 州国家保密局《关于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的通知》(西国土资发[20xx]75号)的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对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涉密测绘成果使用情况

我局在涉密测绘成果使用中,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有专门的保管场所,建立领用、接受台账;保管和使用按照“管”“用”分开原则进行,内部工作人员在使用、归还涉密测绘成果时均须办理登记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严禁将涉密测绘成果复制、转让或转借。

二、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设备管理情况

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安装有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升级;未安装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维修、销毁符合保密要求。

三、涉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情况

我局已建立保密工作管理制度、保密工作纪律和与在岗领导、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等多项保密管理措施。

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将涉密测绘成果保管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有关工作完成后,对涉密测绘成果进行专人核对、清点、登记、造册。目前,未出现有涉密测绘成果泄密的情况发生。

四、存在问题

因工作需要,存在有部分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有连接,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等情况。

二〇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地调院测绘成果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涉密测绘成果

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地矿局保密委: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家保密局《关于开展全省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的通知》(皖国土资〔20xx〕327号)和省地矿局《关于开展全局系统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的通知》(地办〔20xx〕168号)要求,我院及时反应,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专项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及时部署动员,传达国土厅、地矿局通知精神 8月x日,我院接收到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家保密局《关于开展全省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的通知》(皖国土资〔20xx〕327号),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转发通知至院属各部门,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传达省厅、省局通知精神,共同商讨我院自查方案。

二、精心组织自查,突出重点、狠抓对关键环节 根据省局通知精神,我院将自此自查工作分为三个部分:

(一)全面清理涉密测绘成果使用情况

我院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上成果斐然,众多项目的背后是大量的地质资料的支撑,其中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涉密测绘成果。院保密委以此次专项检查为契机,联合总

工办和各业务科室集中、全面地清理了我院的涉密测绘成果使用情况。我院有专门负责接受测绘成果的资料室,测绘成果尤其是涉密测绘成果的领用建立起了完善的台账体系,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私下复制、转让和转借的行为,未曾委托任何第三方开发涉密测绘成果或衍生产品,未曾向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擅自提供涉密测绘成果,所有涉密测绘成果均经过安徽省测绘局审批后购买,签订专项使用协议和责任书。整个保管和使用过程规范、严谨。

(二)继续规范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设备管理 在20xx年x月,省国家保密局对我单位的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的专项检查中,我单位建立起的涉密设备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受到了参与检查专家组的肯定。今年院领导继续严格要求、持续规范,将计算机和其他涉密设备的管理纳入我院工作的重点。对各类扫描、复印等输出设备做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相关审查、使用、回收、销毁体系。

经自查,我院涉密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的相关设备均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无使用任何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测绘成果,无在不同用途设备上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各类涉密设备均按规定备案、编号、加注统一标签后使用,并按照规定建立逐月自查、抽查台账。

(三)完善涉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工作

根据局下发的《安徽省地矿局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我院在原先专人专管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各类涉密地质资料尤其是涉密测绘成果的保密管理。在涉密测绘成果的领取审批环节、项目使用和交回清点等关键步骤下大力气,确保领取规范、使用严谨、交回及时。

通过此次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工作专项检查,我院在涉密测绘成果使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保密管理得到了加强。在自查的过程中,我院始终坚持以查促管,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以查促教,通过各部门的自查,进一步宣传《新保密法》,进一步规范涉密测绘成果的使用;始终坚持以查促防,在自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始终坚持以查促改,对发现的问题和死角,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此次自查,我院的测绘成果保密管理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为我院更加有效的防止泄密事件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成果总结报告

以实验核医学专业实验室为平台,创建实验核医学课程本科

教学体系成果总结报告

侯桂华 宋静 张超 梁婷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核医学研究所

本研究自20xx年x月开始,至20xx年x月为止,历时两年。

项目来源于山 东 大 学教学实验室软件建设项目:“以实验核医学专业实验室为平台,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山东大学实验室设备与管理处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应分子影像学发展,创建实验核医学实验室”。

1 研究目的意义 目前我国核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实验核医学课程尚无专门设置,在列入本科教学计划的核医学课程中,实验核医学内容仅占极小部分,课时及内容极少,最多学时者也只占核医学课时的1/4左右,而且都是由临床核医学科医生教授。由于条件限制,仅仅是理论讲授,尚无面向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课程体系,也无面向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教材和实验指导。鉴于各高校核医学课时过少,临床医生对实验核医学基础理论不够重视,以至于医学生对核医学知识尤其是实验核医学所知甚少,缺乏实践机会,严重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创新思维,降低了医学生素质,在临床影像学/核医学工作中,在基础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科研教学中,由于缺乏核医学基础知识,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的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使核医学学科内容中的实验核医学内容越来越新,越来越多。因此正如上世纪xx年代,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一样,实验核医学独立开课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少高校目前设立了影像医学专业,实验核医学理论和实验列入本科教学计划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尽早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课程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2 主要内容是创建面向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课程教学体系

以实验核医学专业实验室为平台,以提高其科研素质为目标,建立了一系列实验核医学教学文件,发表了相应的教学论文3篇,首次为本科生开设《实验核医学及技术》课程,以核医学理论及技术在基因,受体研究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受体显像,基因显像等分子影像学最新内容,高起点,跨学科,交叉融合,反映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技术和理论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反馈的信息、以及通过学生硕士论文完成的水平评价教学质量。

1制定实验核医学教学大纲、实验核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2 制定教学计划

3编写实验核医学讲义

4制备实验核医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5 实验队伍的培训

6 实验项目的预试和实施

3 研究成果:

1 创建了完善的适合本科教学的实验核医学教学体系

2 完成了两届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完成了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写

1)实验核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2)实验核医学课程讲义-《实验核医学教程》

3)实验核医学课程实验大纲

4)实验核医学课程实验指导 -《实验核医学技术》

5)相关教材:主持编写了临床基础实验的核医学部分,正式出版物

4.发表教学论文:3篇

(1)侯桂华、宋静、张超、梁婷“加强本科实验核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医学教育探索20xx,6(3)211-227。

(2)宋静、侯桂华、张超、梁婷“加强室开放建设 创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学教育探索20xx,6(5)428-429。

(3)梁婷、侯桂华、宋静、张超“信息技术与实验核医学教程整合的实践与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9(2)189-191。

5. 应用于实验教学情况

详见附1《实验核医学课程调查问卷》

详见附2《实验核医学课程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0xx年、20xx年为20xx级和20xx级影像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6次,18×2学时实验核医学实验课,100余人参加实验。

同时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6学时的实验课。使本科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为20xx,20xx级研究生开设实验核医学实验课30×2学时。培养掌握核医学新技术并能运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和临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学生200余人。

4 、创新点:在目前国内尚无面向本科生的“实验核医学”课程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核医学课程体系。

1) 在国内率先建立适合本科教学的实验核医学教学文件和教学体系

2)以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开设高水平的《实验核医学及技术》必修课

3)教学内容创新:高起点、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反映现代分子医学发展趋势的新实验技术和理论。

4)技术创新:技术涉及细胞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等高新技术,顺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5)提高了实验教学人员的整体水平

5、应用情况:

(1)应用于实验教学情况

为20xx级和20xx级影像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6次,18×2学时实验核医学实验课,100余人参加实验。

同时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了6学时的实验课。使本科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20xx、20xx、20xx年为20xx、20xx,20xx级研究生开设实验核医学实验课30×2学时。培养掌握核医学新技术并能运用于科学研究工作和临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学生200余人。

(2)学生受益情况

使本科生直接掌握了最新实验核医学新技术,增强了相关理论和实践水平和能力,毕业后可迅速开展以现代核医学技术为支撑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工作,通过高通量、整体化为特征的现代实验核医学技术的培训,使思维方式现代化,因此,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核医学的技术和实验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预期社会效益:

1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本科实验核医学课程体系,可以推广至国内其他院校。

2可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高水平的实验核医学课程(核仪器,核测量,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制备,体外分析,放射性示踪技术,放射受体分析,分子核医学中的受体显像,反义显像等); 3 将促进分子影像学研究的工作开展,为医药学提供新的技术\药物等;

4 对于我国培养面向新世纪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的医学/药学/生物学本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广至其他院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