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运输公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汽车运输公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阜宁有限公司靠改革找出路,靠发展求生存,在探索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上作了积极的尝试。为全面了解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阜宁有限公司发展情况,近日,笔者对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阜宁有限公司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一、公司发展概况

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阜宁有限公司组建于1957年4月1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对运输市场的垄断,公司规模得到发展壮大,鼎盛时期公司客货运车辆达到400余辆,员工2700余人。改革开放后,随着运输市场的放开,公司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特别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僵化的生产体制、陈旧的经营理念、沉重的历史包袱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生产经营转入低谷,到1997年公司亏损1460万,负债2400多万,进入了非常困难时期。此时,公司面临是申请“破产”,散伙走人,还是立志“改革”,杀出一条生路。新任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广大员工选择了后者,并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了公司的起死回生。

目前,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阜宁有限公司是二级客运企业。有9个客运分公司,6个汽车客运站,2个汽车维修厂,2个a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 1所一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到20xx年末,公司有从业人员20xx多人;退休职工845人,离休职工11人。公司共有客运车673辆,16133座位,经营班线200余条,其中跨省班线32条。

20xx年以来,公司先后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纳税大户。公司工会被评为全国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到20xx年末,公司拥有的资产达到8000万元,上交税费1700万元。上岗职工平均月收入1500元,职工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公司没有负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二、公司重焕生机的一些作法

1、认真分析市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锐意改革,杀出生路。在公司陷入低谷,濒临破产时期,新任公司领导班子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振作精神,更加精诚团结。通过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识到客运市场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公路通达的深度和广度的显著提高,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加快,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特别是客运需求开始由传统满足移位型向舒适、快捷、安全消费型转变,为有一定规模的客运企业留足了发展空间。市场不是不大,机遇不是没有,关键是如何占领和把握的问题。为此,公司领导班子形成通过改革杀出一条生路的共识,起草了告全体公司员工书和告公司党团员书,动员公司全体员工,强化“公司荣我荣,公司损我无”,“咬紧牙关过日子,决不卖地过日子”的意识,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2、理清工作思路,改革创新谋发展。一是通过深化公司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管理,逐步消除旧体弊端,消化历史包袱,建立激励机制,为公司爬坡过坎提供了动力。二是走同心型发展模式,强化“内涵”,扩大“外延”,激发公司经营活力。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资源,明确以客运为发展轴心,为主业,苦练内功,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在稳定区域内城乡短途客运市场的基础上,借助国有企业一些有形、无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省际班线,积极抢占跨区间长途客运市场,稳定了公司发展基础。在盘活主业的

基础上,围绕客运主业轴心,扩大“外延”,在汽车维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驾驶培训、信息配载、房产出租上做文章,不断扩大产业链,盘活公司存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大力培植公司无形资产,增强公司的发展后劲。强化构建现代企业的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壮大公司规模,提升服务档次和质量,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客运企业等级评定和质量信誉考核,提升公司资质,为公司做大做强夯实基础。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荣誉,多形式、多层次地加强对职工的技能、素质培训,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强劲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生产活力。四是着眼长远,拟定好发展规划。公司制订了从20xx年到20xx年的发展规划,争取在xx年时间内,把公司建成黔南州道路运输业的客运中心、维修中心、检测中心、驾培中心、信息配载中心,进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100强,成为一级客运企业,质量及信誉综合考核达到aaa级标准。到规划期末,资产总量达到3亿元,年上交税费达到20xx万元以上,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000万元左右,每年人均总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3、着力改善员工福利,激发工作热情。一是制定公司职工增收计划,员工收入实现逐年递增,公司自生产形势好转后已连续7次为员工上调工资,目前上岗员工工薪收入在都匀地区属中上等水平。二是大力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近年来修建了五栋职工宿舍,去年又争取政策正在为员工建设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经济实用房。三是进一步完善员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四是积极组织一线员工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拓宽视野。

三、公司面临的一些困难

1、普通客运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盈利空间的压力大。随着公路基础建设的加强,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催生了公路客运业的快速膨胀,加之客运业务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整个客运市场仍处于鱼目混珠的无序竞争状况,导致普通客运业的实载率下降,盈利空间趋于窄小。

2、公路客运行业区域壁垒严重,虽然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具有跨区域开展客运业务的资质,但由于部分送达地运管部门实施地方保护主义,人为设施区域壁垒,限制外来企业在当地范围内开展经营业务。公司面对强大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市场,只得望市兴叹,无法参与竞争,导致公司强有的跨区域运力优势遭受闲置,得不到充分发挥。

3、站运双方的关系分割,难以协调一致。由于公司原有的站点均下放当地管理,站方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和强制经营权,站方对公司的客运业务具有很大的受制性,经常引发一些矛盾,从而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4、公司发展的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有关部门对公司申报审批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平不够,导致建设项目申报审批时间过长,影响公司错失发展良机。

四、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对策

1、进一步加大公司改革改制改制力度,强化公司发展动力。以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为基本目标,积极推进公司改制工作,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公司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公司安全、成本、资金、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现代化。力争通过改革改制,创新公司管理机制,增强公司生产经营活力,夯实公司市场竞争基础,实现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2、根据市场需求,做大公司规模,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公路客运企业集约化经营是生产经营社会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高效率运作、高品质服务,达到高产出的目的,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首先要抓好通向省内市县二级客运市场的,通过建立站点,开展行业联合、并购的方式,巩固省内普通客运营运区域和营运网络,实现纵向发展。其次要借助公司资产、技术、信誉优势,加强与地区间省际间地域城市客运企业的联合,共同整合长途跨区域客源,发展高速公路客运,实现横向发展。再次,积极拓展新业务客源,要针对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创造条件开展旅游客运业务,实现向新领域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强强联合,参与组建省际或跨省际的国有大中型公路快速客运企业集团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3、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壮大经营规模,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在发展壮大

客运主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做大与运输关联度高的汽车维修、配件销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驾驶技能培训、信息配载等产业;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客运站点的聚集、辐射效应,大力发展商贸、旅馆、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实现以运促商,以商促运,商运协调发展的良好格

局。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081班 武艾婧

二0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 季 珊

(20xx年x月x日)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x月至10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农业局、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深入到横溪、白塔、朱溪、双庙等乡镇进行走访座谈;实地考察了部分农业重点基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名县、跨越兴县”四大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战略任务,在发展特色农业、搭建发展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2元。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农业发展富有亮点。一是基地规模逐步扩大,特色明显。近年来,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杨梅、仙居鸡等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和绿色稻米、油茶等六大特色产业,目前已有农、林、牧、渔等各类基地68万亩,其中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涌现了一批富有亮点的特色基地。如横溪八都洋和白塔岙里港绿色稻米基地、白塔千亩生态种养殖基地、官路大北地溪绿色蔬菜专供基地以及一批杨梅重点基地、重点村。二是品牌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目前已认定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4个,认证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21个;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65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市级著名商标9件,省、市级名牌10件。仙居杨梅、仙居鸡已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其中仙居杨梅通过了13个国家国际商标注册,并被列为全省农产品证明商标十大创牌先锋。三是注重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一产与二产互动,积极发展杨梅、竹木、仙居鸡等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杨梅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注重农业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每年举办杨梅节、油菜花节,产生了明显社会效应,其中油菜花节被评为全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事节庆。

(二)搭建发展平台,农业园区建设得到推进。一是初步建立农业发展平台。近年来,县政府重视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编制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建设规划,初步建成了“一园两区”农业发展平台,推进农业生产向园区化集聚。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已于20xx年x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目前已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台创园建设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已签约项目8个,开工项目5个,内容涉及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多个方面,园区道路、水电、大棚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此外,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6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

区1.03万亩。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制订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合理流转,促进农村土地林地向农业园区集约。目前,台创园共流转土地8000亩、林地面积1万亩。三是加强招商引资。通过节会招商、挂职招商等形式,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去年以来,共签约农业项目30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先后投资建立了浙江神仙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仙居鸡供港基地以及与台湾亲民党签订了浙江?仙居梦田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合作项目。

(三)加强体系建设,农业服务机制逐步完善。一是探索创新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从20xx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位一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成为全国、全省的典型。二是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得到发展。目前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70家,其中省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性7家;形成了一批农村特色产业带头人。三是市场体系建设得到推进。建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并开始向杭州等大中城市辐射,取得较好社会效应。实施城关中心菜场及主要集镇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了部分杨梅等主要农产品产地市场。四是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实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等机制,初步形成县、乡镇、市场、园区(基地)等四级监测网络。执行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绿色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任务非常艰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化水平总体较低。一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格局仍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较为普遍,农业的弱质现状和生产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除杨梅外,其他产品规模普遍偏小,供应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二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全县没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和质量监管条件落后,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且设施简陋。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外销。务农队伍老化、弱化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生产经营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质量安全隐患普遍存在。由于宣传引导欠深透,不少生产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眼前利益,盲目追求产量,片面追求用药施肥短期效果,使用违禁农药现象屡禁不止,滥施化肥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甚至严重超标。农产品检测体系还不完善,一些检测设施设备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开展质量检测。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农村土地、林地分散经营,客观上制约了集中流转。不少农户恋土观念强,对土地依赖性较大,加上流转土地是农民的一种意愿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进程,造成招商项目引进后,土地落实困难,影响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三)支持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资金投入仍显不足,扶持效果不明显。农业发展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社会资本投入范围还不广,总量还不大。支农资金补助及发放方式不够合理,如群众反映种油菜补贴等资金未按承诺发放,一些山区乡农户领取补助资金较为不便,实际承包种粮的农户享受不到种粮补贴等。少数农民合作社存在投机心理,以项目为名套取补助资金。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道路、水利等设施不完备,偏远山区几乎没有设施,大棚等设施农业总量不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三是农技服务能力还不强。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村级农技队伍严重缺乏,乡镇(街道)农技人员普遍缺额、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县级农技队伍也存在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特别是乡镇(街道)农技人员普遍反映的工资、养老、医疗等待遇问题。

三、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是符合仙居实际的产业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战略安排。当前,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林特、粮食、蔬菜、畜牧、淡水渔业等各大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和新型农业业态,注重发展农牧结合型、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更多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研究尽快建设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积极开拓以周边城市为主的国内外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注重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实增强本地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农产品调入规模。三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有效解决农业就业队伍接续、提高这一现实问题。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营销组织建设,努力发展和壮大营销队伍,增强营销能力。

(三)着力破解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难题。一要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各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农业投入

品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等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着力构建农资信用体系,加强对农资经营网点的监督检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和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的作用,努力改善集镇农贸市场的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二要研究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加大对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恋土的思想观念,并要处理好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保障忧虑。研究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连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着力提高支持保障水平。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和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重视和加大农业生产性投入。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研究解决贷款担保难等实际问题,满足涉农贷款需求。加强资金整合,突出扶持重点,做到及时兑现,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研究农业资金扶持的有效模式,改进发放形式,提高发放效率,减少发放成本。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要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当前中央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鼓励和支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要加强农技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3+X”服务模式,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进一步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农牧渔结合型生态种养殖农作模式。重视农技队伍建设,解决好县级农技队伍的人才招收、吸引和培养问题,研究解决乡镇(街道)农技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更新、作用发挥、待遇保障等实际问题,在重点村、重点基地培养农技员,充分发挥农技人员在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四要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要研究完善农业执法监管协调机制,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