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论据总结

高考议论文论据总结

1、人大闭幕后,温家宝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坐在温家宝身边的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观众和网民的热捧。由于温总理的语言非常丰富,谈话时常常引用古诗词和专业词汇,需要翻译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一般多会在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说过的古诗句和成语,免得临场慌乱。另据张璐外交学院的小师妹介绍,张璐非常聪颖,也很勤奋,常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几乎每天听BBC、VOA、CNN,喜欢做笔记,爱看《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

2、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第二篇:中考议论文总结

一、议论文阅读

(一)概述

议论文是一种议事说理的文章,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逻辑思维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的文章的总称。议论文总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人以教育,因此,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和重要的文体,自然也成为中考阅读题中考察的重点。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

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有以下几种:

1、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有三种方式:开头提出论点、结尾提出论点、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2、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事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 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和警句等。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例如: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三)证论: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选择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鲜;四要充分。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1、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主要有: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

3、也有的文章采用立论或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四、议论文的结构和层次

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以分为两大类:(1)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2)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3、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五、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

(二)议论文阅读7大考点

考点1:议论文中第一段的作用(内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

(1)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题或……论点(就近)

(2)论题一般是名词或不是作者明确的观点;论点一定是作者明确的观点)

(3)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为事实(或理论)论据论证……观点

考点2:议论文的论点(论点: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一、写出本文论点

(一)论点在题目、开头或结尾

(二)开头=结尾,论点在开头;开头<结尾,论点在结尾

(三)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

(四)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

(五)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

(六)论点是正面肯定的句子,唯一的、完整的、明确的判断句

(七)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

(八)“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

(九)概括分论点:概括每一层层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十)引用内容不能作为论点

二、论点出现的位置

(一)标题

1. 论点型(题目中多半有动词—主谓、动宾)

2. 论题型(仅是议论的范围,与论点有关)“谈”和“说”属于论题型

注意:(1)有动词的题目如果是一个明确的观点、见解或主张,那就是论点

        (2)如果没有明确观点,那就不是论点

        (3)论点型题目如果有明确观点,但没有主语,那就需添加主语

        (4)论题一般包含在论点之中

(二)开头(多在矩形结构中)

结构通常是总分总(论证结构:总分)

(三)结尾(多在梯形结构中,论点在文末)

结构通常是分总

注意:(1)若第一节中有“由此可见”、“因此”、“认为”、“必须”、“要”等词,往往是中心论点出现的提示

           (2)文末若有“希望”、“愿”等词,这样的文章中心论点往往在开头,常属矩形的议

论文

           (3)如果让你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中没有直接的话可以抄

考点3:议论文的结构

矩形结构:1.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或发出号召

          2. 从一个或多个事例开头,在事例之后出现中心论点,结尾同上

考点4: 议论文的论据

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

一、论据分两类:(1)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字)    人+事+结果

               (2)理论论据:引用据典(名人的话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经典著作)

二、论据的作用:用…论据准确、具体、严密地从正面(反面)论证了…的观点(一般顺序为:就近的论点+论据,也可以是中心论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补充一个论据

(1)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理论论据

(2)是一定能论证中心论点的

(3)事例一定要为许多人所知晓(公开、公认)

(4)人(具体的名字)+事情+结果

(5)句式上一一对应

四、问论据能否去掉或颠倒论据顺序

(1)不能(一般情况下)

(2)在内容上写了…,论证了…观点(就近,可以是总论点也可以是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结构上起到照应作用或两节之间的关系

(4)删后或改后后果

五、问一个论据是否合理

(1)只要能论证论点的论据就是合理的

(2)内容上写了什么

(3)与论点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与…论点是一致的

六、补充论据

找到前几个论据排列的规律

a.有无照应

b.是否按时间顺序

c.论证何论点(就近)

d.注意限制性的要求

e.句式上一一对应

考点5:议论文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法

2. 引用论证法(间接引用也属于引证法)

3. 正反对比论证法(一般指事例上的比较,有一正一反的例子一定要写正反对比论证法)

4. 比喻论证

5. 类比论证

考点6:议论文论证结构

1. 总分—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

2. 并列

(1)行文中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从…上看”、“以…上分析”

(2)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是并列的

(3)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同时在讲“是什么”(论点的补充)或“为什么”(论点的重要性)或“怎么做”(具体的做法)

3. 层进

(1)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2) 几个层次或者段落讲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的两个或以上方面

4.  对照(两节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关系)

(1)正反对比论证法         (2)事实论据

考点7: 议论文的语言

1. 解释词语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解释某个词,一般是字典中的意思

(2)要抓住词语中的关键词

2.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加上反义词

(2)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3)加上语气词

(4)句号变问号

(5)不随意删减原句词语

3. 同义词、反义词

(1)字数一般相同

(2)词性相同

4. 一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先要解释词语

(2)再谈谈这两个词在句子中起的作用

5. 某句论述了什么道理

(1)同“论证了什么观点”

(2)论点+论据—论点一般在论据之前(紧密联系)

(3)引用的内容不能作为论点

(4)要对论据前的句子进行分析,选取概括性的句子。凡是论据后出现“因此”、“由此”、“所以”、“这”等词时,就近的分论点往往在论据之后

6. 论据是否合理(是否能论证中心论点)

(1)合理与否

(2)内容上写了什么

(3)与论点的关系

7. 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1)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2)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3)结构上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下文论题或论点

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出下文的论述

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号召,重申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

8. 方面应该是概括性的语言,如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原因等(而不是具体内容)

9. 某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概括大意

(2)结构上

开头—总领全节或承上启下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节或承上启下

10. 议论文两段能不能互换

(1)先看两段与前文有无照应。如果有,先写照应;无照应,分别写上节与前一段的关系和下节与后一段的关系

(2)内容上两节各写的是哪一方面

11. 议论文的修辞手法:比喻、设问、排比、反问、对比、拟人、夸张(二比二问对人夸)

反问:强调突出

拟人:生动形象—抓动词

对比:鲜明突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点

夸张:强调突出

比喻:生动形象—抓名词,不同事物之间

排比:加强语气

设问:引出下文,引起兴趣,引发思考

(三)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论点的考查

1、归纳(找出)文章或文段中的论点

(1)根据句式判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2)根据位置:题目,开头,中间,结尾。

(3)根据一些标志性词语:“应该”“因此”“所以”“总之”“我认为”(用此法,一定要结合论据进行验证)

(4)根据分论点、归纳:注意段首句,看每一段都是论述什么的,各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的合起来,不是并列关系的分清偏正主次关系,再归纳。)

2、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结尾)

(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开头)

(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5)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的考查

1、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有典型意义的故事。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作用:证明论点(如论据所在段落有分论点的话它直接证明分论点,间接支撑中心论点)

2、事实论据的概括:年代+人名+事件+结果

3、论据的补写:事实论据要注意点明时间、人名、事件、结果,有时是根据性事例要注意文中事例的句型(相当与仿句);道理论据也要注意引用名言、警句的出外。

三、论证的考查

1、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的论证方法,用……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

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的名言或格言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把……和……进行对比),使……的观点(道理)更鲜明、突出。

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使论证深入浅出。

2、论证思路:

先通过……引出论点(开头直接提出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3、论证过程(怎样论证)

首先举了……的例子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评论了……

的观点,然后又通过对比(比喻)论证,证明了……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四、结构、段落的考查

1、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A、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B、并列式(段首往往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无独有偶”等标志性词语)

C、递进式(段首常有“不仅如此”“而且”“甚至”“再说”等词语)[还要注意过渡句或过渡性词语]

2、开头段作用:

A、通过……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叙述自身经历等)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B、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C、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事实论据论证论观点)

3、结尾段的作用:A、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B、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C、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五、语言的考查(准确、鲜明、概括、生动)

1、词语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意思解释,要具体、有概括性。(有时是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要从上文中找。句子含义的理解参照记叙文中句子理解方法,同时要注意作者的观点)

2、修饰语的作用(形容词、副词或关联词):体现议论语言的准确、严密性(从逻辑角度分析)。

3、修辞:体现语言的生动、鲜明性。

六、创新能力的考查

结合观点联系实际谈看法、感想:文章关键语句+生活中的实例(现象)+自己见解(对以上两点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