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携手助学培训 模块二【总结与反馈】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首先是创设情境,在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动手折纸,以此引出乘方运算;然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启发学生主动自觉的思考,然后在黑板上板书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知。将知识进行整合学习;最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完成作业。此外,探究性教学模式、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式教学模式之讨论式教学模式也贯穿于教学中。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①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动手折白纸的实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启发式教学策略:如:在“幂的符号规律探究”中,老师通过逐渐深入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逐步找到规律。③情境教学策略:如:在引入新知中,陈老师设计了一个折纸的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是教学的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脱离出来,有助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信息化软件。教师使用Math 3.0,方便快捷,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创设情境:陈老师的教学自始至终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让学生折纸的游戏,简单直观的引出乘方,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可操作性强,而且生动有趣,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问题设计: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知识拓展:所设计的问题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问题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挖究性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我仔细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觉得这个教学设计已经能够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关注度,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我觉得本堂课的设计似乎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一直都是老师在讲,在总结。感觉陈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得比较少,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中心,传授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比较少,适当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会更深刻。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在“探

索新知,讲授新课”一环节中,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小学里已经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推广到一般的情况,把 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2)情境教学策略。在新课引入的环节,陈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折纸,计算折叠的层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来引入乘方运算。(3)探究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体现在“幂的符号规律探究”学习。(4)教学内容传递策略。陈老师选用了计算机来辅助教学,设计了练习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反馈。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我认为可以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也许,显得有些多余,但对学生来说,可以作为了解学习,而且教师使用Math 3.0,方便快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提高学习的乐趣,拓展视野。以往我在中学里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从未接触过Math3.0工具,对于Math3.0工具一点也不了解,在今天的案例学习中才初次认识接触Math3.0工具,通过百度搜索,我对Math3.0这个超级计算器才有了一点认识。因此,我认同陈老师的设计。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在创设情境方面,陈老师注重了问题的趣味性、实效性,新课导入的动手折纸实践就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问题设计方面,比较注重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知识点一环扣一环。比如:课堂的“引入新知”中动手折纸实践中的提问“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以及“课堂小结”中的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等,都处理的比较好。

在知识扩展方面,陈老师则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知识拓展的选做题的第1题、第2题和第4题。而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一题则有相当强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寻求原因的强烈欲望。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总的来讲,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能较好的体现教学目标、要求,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但在整堂课中,教师的主导时间比较多,我觉得可以对学生再放手一点,给学生多一点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点。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练习中,缺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的设计。

 

第二篇:携手助学模块二总结与反馈

模块二总结与反馈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经过模块一的学习后,我逐渐熟悉了模块二的操作。通过在做模块二必选案例学习分析,我认真阅读了《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参考手册》,学习了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选择、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学习了四个活动内容的相关文章、典型案例。对教学前期分析环节的工作内容和作用、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阐述方式、以及如何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具体事项如下:

⑴在活动1中做了模块二的必选案例《精心分析,适应变化》将分析以主贴的形式发在了论坛上;

⑵在活动2中做了小学语文:《称赞》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小学语文:《阿德的梦》的学习者特征提分析,并将这两个分析在论坛中发了主贴;在作业区中上交也这两项作业。

⑶在活动3中选取并分析了案例 A 《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侧重于学习者分析,看到了教初二的安老师在她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分析刚接手班级学生的起点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完成了作业。

⑷在活动4中,通过对可视化工具Freemind的学习,我选择了小学英语:《Let's be Friends》(教学目标分析)一课,就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运用Freemind软件画出了思维导图,发了新帖和大家分享并交流使用Freemind软件及其他软件各自的优点。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有三点:

一是理论知识得到了全面提高。特别是对提供的必选案例分析中,在《教育技术参考手册》上,获悉了不少自己平时虽有体会但却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新知识。比如怎样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等。

二是学会了软件Freemind的使用,基本能自己独立地完成作业,这个软件非常不错,简单又实用,制作框架结构的内容,让人一目了然,通俗易懂。以前我从未学习过该软件,以后我会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员的身份向全校教师推荐。 三是进一步体会到网上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优势。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学习完本模块的内容后,我觉得本模块的设计比较科学合理,操作性比较强,相关知识的链接,非常便捷,一点就可以看到,便于我们更快的学习。另外活动的设计也很合理、有效,层次鲜明,便于一步一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模块中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因为教学工作繁忙,由于学习时间有限,资料太多,阅读上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我希望可以减少一些阅读、参考的内容。对于涉及到实践操作的部分,如Freemind软件的运用,对于我是电教专干教师,有一定的基础,在短时间内学习还有一点吃力,对于技术不过关的教师,那学习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需要集中辅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