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的几点误区

中学美术的几点误区

随着近几年的教改,中学美术也由原来的生硬的教本形式变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推动及落实教育课程的改革。我担任中学美术这几年来,每天与学生接触,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经验,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误区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设计,要摆正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从这种大的方向去理解,那就是要重内容而弱形式。但是我们这次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死板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在愉快中自主学习,而不能再以满堂灌的形式去做教学设计。可是如果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那就更是本末倒置了,美术又从哪里谈起呢?!这就要我们首先认真学习和理解《美术》课程标准,清晰地了解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要求与建议,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使之成为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并转化为具有个人特点的教育教学思想。再配以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那么你的每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肯定会期待下一节美术课的到来。

误区二:美术教学中如何把握形象美与心灵美。

形象美既可以是现有大自然的形象,也可以是创造出的人造形象,而心灵美则包括真、善、美的境界内涵,包括审美素质和本着与人为

善、为人服务的精神,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对于教育而言,心灵美高于形象美,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要有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奉献精神,而不是自私自利,甚至坑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由此看来美术教育的前提是搞好自己“教育”的本职。

其次,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形象美可以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面对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人们不仅只满足使用,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教育也应顺时代潮流,培养出能为社会需求而创造美的人才才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精神愉悦的需要,从而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最后,就初中阶段美术教育而言,美术课上塑造学生心灵美和一定的形象美的知识都很重要,对于一般人而言,心灵美是重点,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但对于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言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鉴别美甚至于创造美也成为必要,而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塑造学生心灵美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祖国的接班人就具备了真、善、美的心灵美以及可以担负创造更加美好的国家的重任!

误区三: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可以使美术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然而,若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使用多媒体和教学课件则会画蛇添足,降低课堂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

好多老师喜欢用多媒体介绍美术的各种分类,因为这种方法直观快捷。我也用这种方法去讲过,可是我发现效果不是太好。我想到,可能是学生接触的这种形式的教学越来越普遍,也就使的多媒体教学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和对学生的兴趣感。由此,我直接选用了很多我自己的作品做展示,当一幅幅画作,一幅幅书法和工艺品唰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不仅惊叹了,没想到教学效果显著。看来用学生生活中的美去感染他会让他们兴趣大增,从而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也方便了教学。

我在教学中有这几点体会。我想啊,做为教师,不仅要当教书匠更应该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目标要设定科学合理,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舍本逐末。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之条理分明。这才能使我们成为合格教师,使你的美术课堂堂精彩。

 

第二篇:中学美术课改的心得体会

中学美术课改的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以及课外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说说我自己一些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

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个体发展、历史发展、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以教材为根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中学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基础教育较好的城市学校实施起来要顺利一些,但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即使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

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创意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轻松一些,也会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学生思维的活跃就是课改后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更新、师生关系融洽的结晶。传统美术教学多是围绕“欣赏画”或“比着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比着画”中消失。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特征之

一。如我在教《星空的联想》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在星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星空中有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鼓励学生大胆画出来。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画画的兴趣,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四、要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

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五、课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以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教育对象——人,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小学美术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一幅图画的完成,而是从内心深处一种似乎原始的艺术表现,它的稚拙、天真和烂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 “美术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我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教《线条的动与静》一课时,结合课文让学生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这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许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大地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