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一. 什么是空巢老人

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栖息这很多的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唱歌,然而在这片森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多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节,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的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指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二. 我国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据遂宁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三. 空巢老人所存在的问题

1. 患病就医难。

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三个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的保障。那些身体健康、腿脚灵便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我照料,可一旦病患缠身,往往就起居饮食难以自理。在医院,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老年夫妻,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在配药打针,那情景令人同情,却又深感无奈。随着年事渐高,空巢老人生活依赖他人的程度愈高,这是困扰老人最后生命之旅的无情重压。

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到80%,并且不少人都是多

病缠身。其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是他们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是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开支尚可,遇上重大疾病就措手无策。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发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加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2.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比起前者,精神生活的寂寞孤单是折磨空巢老人的更难化解的烦恼。没人说话聊天、没有倾诉对象、没有兴趣爱好,常年的“三无”生活,使空巢老人陷入孤独、失落、抑郁、无助的情绪中,出现所谓“空心焦虑症”,进而加剧衰老,直至由心理疾患演变为生理病痛,最终被击垮。中国文明网联合多家网站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64.7%的被调查者认为空巢老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孤独感。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有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多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有社会交流。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个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自身健康状况。

3.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供养。且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的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4.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清洁不到位,还把日常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来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凌乱窄小。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的养儿防老观念也逐渐淡化,他们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当然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四.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1.子女的照顾

如今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多不在身边,多忙于工作和生计,不得不留守老人独守空房,这是基本现状和客观事实,而且随着中青年人在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综合累计,致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因此,生活照料是首当其冲的首先考虑问题。我们建立“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的本意就是希望实现“按需分配”,将那些需要照料的老人统统纳入数据库,并且经常更新状态而确保服务到位。但老人们由于自身综合素质本身造成了他们不具备使用信息化手段装备的基本能力,让他们来操作使用“类电脑”的产品无异于“对老牛弹琴”,效果将极差,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毕竟老人们的不熟悉导致的大量误操作会带来太多的问题,造成“空服务现象”。因此,鼓励他们学习技术是不现实的,也是徒劳的。但我们不难发现有一点可以突破,那就是“空巢老人的子女”,他们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现代技术,知道如何利用手机、电脑等基本设备,因此,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一定要加载“子女的基本联系信息”,利用子女的优势来熟悉和掌握老人的饮食起居,并告知系统老人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自然就会解决因为老人自身问题而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

另外,在中国这个国家,赡养老人本身就是子女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由子女来提供信息化的老人信息(通过手机和电脑方式均可,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动动电脑或者发条短信就行),本身就应该赋予中青年作为本应该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一旦子女做得不好,应该从“公民的信用度”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说需要将“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与“公民信用度系统”建立接口来实时交互,一旦子女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导致“空服务”出现,将直接影响到子女的信用度。

为了人性化起见而不偏激,可以将老人的多个子女或直系亲属一并纳入到同一个老人的信息化赡养名单中,以确保其中一个子女对老人的信息实施了更新就能满足基本要求。 当然,这里面还需要说一点核心问题,那就是仅仅依靠志愿者行为所能提供的生活照料还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依靠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更是有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商业化行为来实施生活照料才是可行的一条路。如需要照料的老人通过子女申报信息化材料,并按月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由商业化公司统一分区分片管理,才能确保服务到位和长治久安。

另外,对于那些子女无能力赡养或者无子女的空巢老人,可以统一由民政部门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实施救助,从而解决老无所依的问题。

2.心灵抚慰

理抚慰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是对孤独寂寞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的一种救助。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抚慰,办法有三:

一是通过“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按照索引自动分类排序,无偿提供服务,将有共同爱好和志趣并在同一地区的空巢老人联系起来,结成谈心伙伴。通过彼此的聊天,排解烦闷,自然解开一个人忧伤的苦闷,自然就会心情舒畅并心理健康。

二是通过“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定期举办区域型的心理健康讲座(发信息给子女,让子女通知老人参加;无子女者由指定的志愿者及时通知),组织本地区的空巢老人聆听和提问心理医生和专家,排解烦忧。另外通过多次组织这样的一个社交场合,让他们广交朋友,互相开解,做到互相帮助,彼此安慰,共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顽疾。

三是通过“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册和管理系统”,并结合商业化的运作手段,每个老人佩戴一个“基于信息化的多按钮终端设备”,其中一个按钮就是“心理咨询”。老人可以通过选择该按钮告知指定的服务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电话咨询老人的需求,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委托专业人员提供电话健康咨询或者上门咨询,从而解决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老人需要付出的是缴纳一定的年费,这部分应该由子女或直系亲属承担,基本费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宜。

3.应急救助

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基于信息化的多按钮终端设备”(呼叫器),老人按下其中的“紧急按钮”,第三方服务公司自然第一时间获取老人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既往病史记录,并通知医院实施对应的救助工作。同样,老人需要付出的是缴纳一定的年费(会员),这部分应该由子女或直系亲属承担,基本费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宜。

4.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同样提供两种服务,一是由政府承担费用的大众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对于一般性问题给予无偿的法律援助,通过定期法律宣讲和咨询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这一点应该立法全部的律师每年需要提供一定时间的义务法律援助,否则不予以年检等惩罚);对于需要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援助者,则可以委托第三方公司代为提供服务,但需要老人的子女提供增值服务内容以及缴纳相应的服务费用;对于无力承担费用的法律援助则由政府承担,一旦追诉成功则弥补政府损失,如子女不赡养老人造成的纠纷等。

 

第二篇: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是我的义务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 列,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本次民商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槐荫小分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希望“空巢老人”的问题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老年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居家养老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xx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本次民商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槐荫小分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此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社区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把营市街“为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调查显示孤独是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极大隐患。城市的生活节奏较快,中、青年人作为城市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家庭负担的主要承担者,需要承担繁重的压力,很难有空闲时间陪伴老人。调查结果表明,有将近60%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20%的人有时候感到孤独,只有为数很少的老人不感到孤独。部分老人感觉到自己步入老年后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社会认同感不能得到满足。资助和关爱是不同的意义,有的老人因缺乏亲情而倍感孤独。社区中一位无子女的吴奶奶每周都盼望侄女来看望自己,老年公寓中的有些老人也经常以让子女送东西为借口,见子女一面。

对于经常担心的问题的调查,身体状况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其中担心身体不好的占29.1%,担心生病没有钱治疗的占23.5%,两项累加后占该问题答案的52.6%,超过了半数以上,老人对于自己健康状况的满意度调查中,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为22.2%,一般的为31.1%,满意的为44.4%.同时,对于是否承担的起日常的医疗费用的调查中,基本能够承担日常的医疗费用的老人占73.2%,可见,对于日常医疗费用大部分人是能够承担的。因此,可以提供日常的便民医疗服务。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有近87%的老年人在参与调查时表示赞成发挥余热,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老当益壮,更多的老人愿意积极的机身社会,与时俱进,不愿脱离社会。在如何安排生活的问题上,“老有所乐”是老年人共同追求的。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心境好,能够有自己比较满意的生活方式、娱乐休闲方式就可以了,

快乐才是最关键的。营市街社区中的老年公寓也为老人提供了多种娱乐方式,例如打麻将,观看京剧,有特长的老人还可以进行文艺表演。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例如,养老院无法避免的生离死别等人生变故所带来的晦暗情绪的相互传染,养老院的管理是否能做到规范,还有最重要的,老人因远离子女而形成的孤独感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政府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

这些措施可以给我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认为济南槐荫区营市街社区的为老服务模式还是比较先进的,除了传统的老年公寓之外,在这里,还有居家养老的模式。它以老人的住房为条件,以老人家庭为依托,由街道家庭养老院服务中心为老人选派养护员,入户服务。而老人通过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发给他们代金券,每月工作人员通过代金券的金额领取工资,这种为老人服务,政府买单的做法可以使“空巢老人”受到更多的关爱,有了这种“家庭养老院”,“空巢老人”得到适当照顾,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其子女也可免除后顾之忧。由于是以养护员入户服务的方式取代集中吃、住、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的各种养老资源,大大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便于因人而异,开展不同形式的养老服务、计时养老服务、日托养老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家教服务等,都是深受欢迎的服务项目。老人的不同需求可得到相对满足。并且,营市街社区会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访“空巢老人”家庭,与老人进行沟通,聊天,保障老人有一个乐观的心境。

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