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效控制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方法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结果 生理因素、检验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与标本因素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强化标本与检验系统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复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能够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中存在着较多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制,能够提升临床生华检验质量,提高控制成效。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xx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xx)-06-3382-02

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

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 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 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14 标本方面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应当要求患者在清晨并空腹采集化验样本,一些患者未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降低了标本质量或者造成标本不合格。如果不采取措施重新采集标本,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另外,部分检验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业务能力低下,具体操作中存在瑕疵,标本在实验室实施标本加样环节处理不当也对标本检验效果产生影响[3]。

2 强化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途径

21 强化标本质量管理 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要注重患者检验前准备工作质量,要做好标本采集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要求布置患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指导,重点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提出科学性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方面,科学确

定标本采集的时间以及方式,最大化保证患者样本采集符合规定。在标本运送与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科学性,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运送与处理规范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在这一环节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22 强化系统质量管理 检验设备性能与准确性对于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等,医技人员应当在保证实验室环境达标的前提下,依据操作规范对检验设备开展定期维护和调试,让检验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确保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生化检验中所需使用的生化试剂质量也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试剂质量过关是有效进行检验以及保障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生化试剂的使用应当从源头把关,使用质量过硬产品,新产品应当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完善采购、保管与使用制度,做好详细记载。另外,还要针对室内外环境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的精准性[4]。

23 强化项目复查管理 在当前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复查环节容易被忽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必须要强化检验项目复查工作,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率。研究资料显示,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方面,大多数为基础与责任方面的不足,在获得检验结果之后,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对照规定履行复查程序,尤其是对于数据误差值范围超过正常区间的项目,一定要重新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检验成果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为失误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

[5]。实践证明,抓好项目复查管理工作,能够为有效开展生化检

验活动增加一道质量把关的屏障,对于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与事故的重要方面。

24 强化检验记录管理 检验记录是整个临床生化检验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对检验工作的直接佐证,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同时也能够直接反应工作人员的绩效[6]。强化检验记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管理质量,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医患纠纷、占据法律主动权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人员在记录上要全面、准确、真实,有记录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应当进行补充,要提高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数据以及各项内容的准确无误。相关管理部门或科室,还要强化监督管理,据此对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应当结合检验记录,科学评价工作人员绩效,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奖惩晋升等方面挂钩,促进工作成效提升。

由此可见,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技人员一定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的分析活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不断完善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检验质量提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玉海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9(3):83-84

[2] 白继文检验医学诊断技术[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xx:42-53

[3] 丁金鹤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5(10):852

[4] 万艳华临床生化检验几点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xx,5(2):48

[5] 王正法检验科复查环节不可忽视[j]化学工业,20xx,54-55

[6] 吴海燕临床生化检验记录管理要点[j]实用医技杂志,13(5):203

9(7):20xx,

 

第二篇: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论文

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的体会

作者简介:吕宝坤(1963~)男,吉林省敦化市人,大专学历,主管检验师。【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xx)06-0260-02随着临床检验知识的不断更新, 检验与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检验报告不仅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检验前过程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 包括项目要求、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传递、储存等一系列过程。它约占全部检验过程的65%[1],检验前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重视和改进。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生合理申请

医生的合理申请是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由于各种疾病有其不同的病因,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有其不同的病理表现,临床医生必须对实验方法学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实验室应给临床提供每个实验的参考值、临界值、危急生命值及如何准确判断分析。因此,要求医生须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清楚每项填写的意义,特别是患者有无可能干扰检测或检验结果的病理变化以及与检验有关的现病史及留取标本、送检标本的时间等。

2患者准备

检验标本来自患者,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临床用药都可影响检验结果,这是实验室难以控制的,它需要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和实验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2.1 患者状态: 原则上患者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运动后由于能量消耗、体液丢失、剧烈呼吸,可造成许多生化检验结果的变化,如肿、ast、ldh、ck 等可一过性升高,还可引起k、na、ca、glu 等成分的变化。

2.2体位影响: 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使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胆红素、tch 及tg 等浓度增高,hb、hct、rbc 等亦可增加,某些激素变化更明显,所以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

2.3患者的饮食: 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引起glu 增高,血糖需在晨起空腹采血;高脂肪食物可引起甘油三酯的大幅度增高,血脂化验采血前24 小时需禁高脂肪饮食, 12 小时禁食, 空腹采血,而且头天晚上禁止大量饮酒; 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bun 等的增高,测内生肌酐清除率采血前需病人连续2 天无肌酐饮食, 蛋白质每天少于40 克, 禁食肉类;对于急危重病人根据需要随时采血, 但分析检验结果时, 要考虑饮食影响因素。如一次标准餐后, 甘油三酯增加50%, got 增加20%, 胆红素无机磷和糖增加15% , gpt 和钾增如10%, 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对结果影响更大。餐后标本其

血清常呈乳糜样,进而影响许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因此,酯类、蛋白及代谢产物等生化检验,应素食3 d 后采血方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2.4药物的影响: 所有药物都会对患者的某些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作用, 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等复杂变化; 也可是药物与标本中的某些物质, 或与检验试剂发生反应( 如维生素c 干扰氧化还原反应) ; 或者药物本身带的颜色, 或呈乳糜状( 如脂肪乳治疗), 影响比色[2] 。临床医师向患者说明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采血后再服,以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测定性激素、皮质醇应选择合适时间,要遵医嘱,测定糖耐量试验前需做特殊准备等。

3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3.1止血带和抗凝剂的使用: 血管暴露明显者不宜使用止血带,如果使用,一般不应超过1min,当穿刺成功应立刻松开止血带,否则可使血氧含量ph值下降,乳酸、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升高。当需要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选用另侧,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均能影响检验结果。许多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血,不同的检验项目使用的抗凝剂不同,每种抗凝剂与血液的抗凝比例又有不同[3]。抗凝剂使用错误及比例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正确的使用抗凝剂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当血液量较多而抗凝剂相对不足时易造成血液凝固,影响检验结果

甚至造成仪器堵塞。

3.2 溶血的影响: 溶血是检验工作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许多物质如k+、alt、ast、ldh 等在红细胞内的含量比血浆高出数倍乃至数百倍,标本一旦溶血,就会造成血液中这些物质测定的假性增加[4]。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有很多,如抽血时止血带的压迫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手臂、注入血液时用力过猛导致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第一次抽血量不足第二次抽出后又注入同一根试管、注入血液时未拔掉针头、盛放的试管不清洁或不干燥等情况均可引起溶血。溶血除了对常见的生化检测造成影响外,对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免疫检测等也有影响。防止溶血产生主要还是要求护士及检验人员有过硬的抽血技术。

4 标本的保存与运送

标本采集或收集后,原则上应立即处理及检测, 不能立即送检时,可暂放4℃冰箱。标本室温下放置过久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还可造成溶血现象增多,水分蒸发又可造成血液浓缩,可使二氧化碳结合力、gpt、酸性磷酸酶结果降低, 氨增高, 因红细胞内含氨量增高, 标本较不稳定, 又由于红细胞内葡萄糖氧化每小时降低7%, 故取血后需在30 分钟内测定。放置时间长, 红细胞内磷酸酯释出, 被血清中磷酸酶水解而使血磷升高。久置标本血氯, 血浆中二氧化碳与红细胞内氯发生转移而使结果偏高。碱性磷酸酶, 血清置室温, 活性显示轻度升高。丙酮酸在血中极不稳定, 血液抽出后, 1 分钟就见减低。血沉应于2 小时内测定完毕, 否则血沉减慢。尿液检验

以新鲜尿为好, 应在30 分钟内检验, 最多不超过2 小时。标本放置时间越长, 有机成分分解破坏越多、其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振荡、污染、混浊。因此,实验室应设专人负责标本的采集与收集,严格执行标本验收制度和查对制度,检查标本数量和有无溶血、脂血、污染等,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采集。

综上所述,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切实提高检验质量, 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健全分析前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与临床的交流, 让医、护、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更好。参考文献

[1]郭健. 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xx, 28(10): 981-983.

[2]王清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及分析后阶段的质量保证[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xx, 30( 2) : 238-240.

[3]张瑞霞,王玉真,周艳霞.标本的正确采集与检验质量控制[j].社区医学杂志,20xx:7(4):29- 30.

[4]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97- 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