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观后感建党伟业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讲述从19xx年辛亥革命后到19xx年中国共 产 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全片分为几个段落,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 产 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讲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叙述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由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过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党伟业》的观影过程仿佛是一次中国近代史的再学习。如果对中国近,恐怕很难真正看懂《建党伟业》,也就很难弄清楚那些明星脸背后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奔走呼号些什么。

19xx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x月x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x月,国民党成立。19xx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xx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

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会即将到来。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建党伟业》只能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台词或用字幕传递,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观众的近代史知识足以自动补齐省略部分,否则实在很难跟上影片节奏弄清来龙去脉,更别说欣赏电影艺术了。

19xx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xx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19xx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前进和奋斗指引了方向。

19xx年x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xx年x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xx年x月x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 产 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心还是落在中国共 产 党的建党艰难历程。从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条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就能够真正看懂这部影片。否则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这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这也是这部历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只有共 产 党才能救中国!”。遐想着当年历史的种种,心潮起伏。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共 产 党员,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我

们的毕生不变的追求,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国为民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把献身交通运输业与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兰华

 

第二篇: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观后感

——由电影触发的感想

《建党伟业》可以说是《建国大业》的姊妹篇,是继《建国大业》以来又一众星云集的历史题材巨作。其撼人心扉、耐人寻味的程度并不逊色于《建国大业》。

影片叙述了19xx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翌年x月x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文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x月,国民党成立。

19xx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xx年袁世凯同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立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然死去了。

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相会即将到来。

19xx年x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xx年x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xx年x月x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 产 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鸦片战争的战败让中国由此坠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大清王朝从此不再雄起,中华民族开始了一段永世难忘的屈辱史。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陆续登上历史的舞台,广东翠亨村的孙逸仙率先举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大旗。孙文同志曾经也尝试过改良,也曾幻想通过统治者内部的改良来拯救中国。但那样一个腐败的政权,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又怎能会采纳一个初出茅庐青年的主张呢?《上李鸿章书》被丢到了一旁,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样的美好愿景化作了泡影。孙中山选择了暴力,这是维新派失败、洋务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暴力革命,也只有运用暴力革命才能推翻一个极其腐朽的政权。在三民主义的指引下,无数的热血男儿投身革命,血洒疆场……19xx年武昌城内的一声枪响,划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辛亥革命让全体民众见识了革命的力量,也见识了民主的光辉,从此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 产 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

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共 产 党给中国带来的是xx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xx年前,发源于19xx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xx年来,中国共 产 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xx年到19xx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中很多场景让我记忆深刻,至今难忘: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他义正词严的说:“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然后愤然甩袖而去.......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在巴黎和会上昭然若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被挨打,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天!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国人,那不畏强权,深厚的爱国情谊让人钦佩!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一个是小凤仙和蔡锷的车站送别,催人泪下。当时,蔡锷假意去日本治病,与孙中山共讨反袁大计,和小凤仙不得不离别,二人车站话别时,“众人皆知我独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蔡锷,只能对小凤仙,回以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包含了对小凤仙深深地无奈之情,也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将军对于国家的责任和热情。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情感放在一边。取舍之间方为大义。 在北大图书馆辩论会上,胡适尽显学者风范!“文化总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有人讲文言文,文雅古朴,而白话文,粗鄙不文,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会做事,只会考试,我们的国家需实务人才,脚踏实地,强健国力。”其中当一位女子师范的代表说文言文比白话文简洁并举出例子“无能为力”这个成语比白话文更简洁时,胡适的一句睿智和幽默的话语博得满堂喝彩:“无能为力”是四个字,改用白话文,三个字足够,——“干不了”!!!这个幽默的片段在这沉重的历史片中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不仅给影片增添了幽默的氛围,给观众舒缓的间隙,还暗中折射出革命者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

作为90后,建国建党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感受当年的气氛,但看了《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之后,让我真实的体会到,当年建国道路上的困难重重,建党过程中的危机四伏。为成立中国共 产 党,建立新中国,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献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国内外的势力全都压在他们的肩上,然而,这并不能使他们退却,只能使得他们更加团结,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突破重重阻挠,终于成立了中国共 产 党,建立新中国。我们是党养大的,我们是党的儿女。党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要回报社会,回报党。

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获得前进,反之,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流产。中国共 产 党成立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 产 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中国共 产 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 产 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 产 党对我们的“恩赐”。

看着建党伟业,心中忽然一下被一种红色的爱国热情充荡的满满的。中华民族的现在是那些留下名的或者更多的没有留名的农民与学生,用满腔热血与永不低头服输的信念换来的。他们在最黑暗的时候敢于流血牺牲,呼唤着祖国现在的安宁与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