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天祝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回收网络

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申报单位:天祝县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〇年x月x日

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原雪藏鸡养殖场废弃物集中处理

及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原雪藏鸡养殖场废弃物集中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原雪藏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项目负责人: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建设期限:20xx年—20xx年

六、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特别是一系列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成运营,相应产生了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养殖业迅猛发展产生的畜禽粪便日趋增加。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生物法加工处理可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其肥效是普通有机肥的3-5倍,而且畜禽粪尿及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经过发酵处理,可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

源化。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样产生了大量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有机废弃物。利用这些有机废弃物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是一个朝阳产业。

天祝藏族自治县内有4160hm2草原,1944hm2林地,放牧的大牲畜(牛、马)有13万多头,羊46万多只。大量的冬圈畜禽粪便可加以集中利用,运输方便。油菜籽种植面积达2667hm2,包括周边地区,总面积达2×104hm2以上,菜籽饼供应充足。丰富的原料供应量可满足项目需要。为此,建设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是实现当地农产品加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的必由之路。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项目以天祝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天然有机矿物质、畜牧业生产的粪便等废弃有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生物肥料产品可替代化肥,能有效地解决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诸多危害,减轻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生物肥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将有效地利用废弃资源,减少资源闲臵,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缓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的破坏,配套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新优品种既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可推动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项目做到无“三废”排放,

资源利用率高。

八、建设的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养殖场的粪便集中处理 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沼气池10处 粪便集中堆放 集中回收 生产有机肥料 堆肥场 沉淀池 沼气池 埋设收集管网5公里,年养殖鸡3万只,总投资50万元。

项目总投资4860万元,占地约47亩(约320xxm2)。主要包括以下分项建设内容:

1、建设一个绿色农产品生产专用生物有机肥研发生产基地,投资3000万元,占地30亩(20xx0m2),大量使用当地的油菜籽、双菇菌营养棒、农作物秸杆、牛羊粪、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料、腐殖酸煤、酒厂渣料等有机废弃物,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其中,基肥类:精制活性有机肥20xx0吨/年,追肥类:活性腐殖酸铵10000吨/年,活性腐殖酸钠 10000吨/年,叶面喷施肥(浓缩液)20xx吨/年:氨基酸叶面肥1000吨/年,腐殖酸叶面肥 1000吨/年,活性液肥:氨基酸活性液肥4000吨/年,腐殖酸活性液肥4000吨/年,合计50000吨。

2、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投资1860万元,在全县19个乡镇配套建设废弃物回收处理站19个,每个处理站建设面积约7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亩,总占地面积约17亩,同时配臵车辆

19辆,购臵废弃物破碎处理设备19台(套)。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86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投资。

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正常年可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60000余吨,年产各种有机肥50000余吨,改善了当地环境,而且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十一、前期工作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区现状和天祝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项目从20xx年开始,到20xx年结束。前期工作进度计划为:

20xx年x月,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并申报立项。 20xx年x月至12月,完成项目实施区摸底调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0xx年x月,开始实施项目各项工程措施。

20xx年x月前,正式投入运营。

 

第二篇: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析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析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政府的部署和决策,紧紧围绕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全面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综合执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1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执法规范化建设未能全面完成 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目前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不平稳,部分执法机构更名和新增人员编制尚未得到落实。

1.2执法经费不足,着装不统一,执法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财政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专项经费难以保障,导致执法手段落后,执法检查、调查取证和实施处罚困难;农业执法车辆残旧老化,安全性能较差,农业执法办公及速测等设备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没有统一着装执法,影响了农业综合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1.3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人员专业知识较薄弱

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业技术队伍,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行政执法技能和业务素质不够高,同时执法人员力量不足,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

1.4农业执法信息化手段薄弱,难以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

目前各级农业执法队伍中,办公、速测等设备及传统的执法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执法的需要,办案现场无法直接查询执法或农资信息,给现场执法带来不便。

2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统一思想。扎实推进综合执法

农业综合执法是大势所趋,有法律依据,有实践基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主动加强与政府、编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2.2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工作督查根据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实际,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分析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专题研究,更好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的对策。各级农业执法体系应根据政府的总体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对每个阶段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情况,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3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为提高农业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的监督与管理,正确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农业执法行为,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2.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和执法能力

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习,聘请专家讲授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知识。提高执法人员对执法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开展农业执法案件案卷评查T作和大案要案讨论学习,在案件的讨论和评查中学习和提高。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并对自学成效进行检查,强化执法人员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多种形式的

学习和交流,农业执法人员办案技巧、文书制作、案件分析等水平不断提高。

2.5强化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办案质量

为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履行好为民执法职责,要重点监督检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工作情况;对已经结案的执法案件案卷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查。通过自我评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着力提高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文的理解能力、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分析判断能力、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能力,对执法文书的规范制作运用能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准和办案质量。

2.6加大经费投入,逐步改善执法装备,确保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开展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重点倾斜,逐步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条件,提高执法工作效能,保障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3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1互相协作支持

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互相协作与支持,要继续加强农业部门与编办、法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解决好农业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3.2落实执法专项经费,确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将农业执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农业执法有稳定的公用经费和办案专项经费。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更新执法车辆,统一执法着装,树立执法权威,提高执法办案效能。

3.3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建立各级农业执法联动机制,形成农业执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团结协作、行动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全国上下农业行政执法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农业部及有关单位通过官方网站、手机短信查询等及时全面发布、更新对有关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的审批、登记或审定以及标签等信息情况,以便基层执法人员及时掌握农资信息动态,增强农资打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3.4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执法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执法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重大案件上报、查处、备案制度、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等制度,逐步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