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指导意见

大足区石马片区责任督学

加强和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参考) 一、明确校本教研概念与意义

校本教研是在教育和教育研究理论指导下,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新课程实施和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为重点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教学研究目的的一系列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和推进学校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为此,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供参考。

二、明确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1. 新课程实施和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包括如何备课、上课、听课、议课、说课>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德学科试卷科学性命制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课程开发和实效性研究等)

2.执行教委决策、部署中实际问题。诸如卓越课堂建设、教育质量综合改革、辅助和特色课程(项目)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出现的问题;

3.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体制机制问题;

4.其他基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问题。

三、明确教研基本形式:教学反思、经验总结、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改论坛、骨干示范、师徒结对、网络研讨、校际、学区交流等形式。

四、规范校本教研基本任务

1.教师基本任务:“6个1活动”。每课有1次教育教学反思(后记)、每周参加1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活动(听评课达20节以上);每期上1节校级研讨课;每期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典型案列,每期编制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个课件或微视频;每2年参加1次(校或区或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2.教研组基本任务:“5项工作”。即根据学校校本教研计划每期制定本组学期校本研究计划并期终进行教研总结;每周组织1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学期向教科室报送计划、过程、成果等规范教研资料;每学年参与对本组成员教研绩效进行考核;每2年组织骨干教师参与1次课题研究。

3.科研室(教科处)基本任务“7项工作”:参与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和年度和学期计划制定;初审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管理校本教研档案;登记教研成果、参与教研绩效考核和表彰;宣传报道教研典型经验;指导督促教研组开展活动和健全档案;组织师徒结对帮扶工作。

4.学校基本任务“6项工作”:完善教研组织、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和年度、学期计划并总结;每学期组织1次论文或案列评选;每学期组织1次教育教学“开放展示周”活动;每学年组织评选1次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每2年组织开展1次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每期组织1次校际间校本教研交流活动。

5.校长与教学(科研)干部“1-40”基本任务:校长和教学管理干部每期要联系1个教研组(年级组)并参加活动、每期听评课达40节以上。

6.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基本任务“1112”:骨干教师每期要指导、帮扶1名教师、每期给教师做1次校本培训、每学期送教下乡深入村小1场次,每期上校级及以上示范课2次。

五、健全保障激励机制

1.组织保障:建立校、处室及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组织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等,为组织成员适当计算管理工作量。

2.经费保障:公用经费中用于教师培训费不低于5%和拨付适当的教研业务经费。

3.督导保障:建立校本教研计划审阅、执行、指导、评估等督导制度。

4.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教师个人、管理组织校本教研任务完成与效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和教研科研奖励等范畴。

20xx.03.11

 

第二篇: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开展教学、教科研工作。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增强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在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具体做法

对于我校来说,校本教研的建立、实施、完善是一个探索过程,是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反思与纠正来逐步完成的。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学校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领导的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专业文化,如果没有具有探究意识的校长的支持,校本教研就很难进行下去。由于校长的全力引领,才使我校不仅有了长远发展的视野、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且已经在探索特色化的校本培训。

1.把握科研方向,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

我校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事来抓。在开展校本教研中,分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2.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3.深化课题实验,提高校本教研新成效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成果转化。新形势下的课题活动,必须找到新的生长点。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使课题及其成果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我们以课题为突破口,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勇闯学校发展之路。从校本培训中,我们找到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即树立校本意识,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并非别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并非是一般学校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于别的学生,我们的体制也不是别的学校的体制,许许多多的不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策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是我校的最高使命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其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思想、行动等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我校探索并形成了多种教研模式。

1、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相结合模式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基本都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文化素养、基本理念、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基于此,我校的校本教研把师德修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都德才兼备,爱岗敬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际证明理论。为此,我们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我校学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教师搞好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如班主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培训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展示课、观摩课切磋、经验总结、论文展览、热点话题论坛等交流活动。

3、集体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是我校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之一。集体备课以课改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保障,以上课为形式,以评课寻差距,以反思促发展,使教研、科研和校本教研真正结为一体。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采用专题讨论式、中心发言式、重点研究式等形式,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教材上,从而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极大的调动了组内教师的沟通、合作、交流、探索、创新,而全校大规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事求是的评课,更是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与共享、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判中成长,从而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4、听课评课模式

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还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集体研究,摆出问题来,由全体教师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5、自我反思模式

我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6、同伴互助模式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增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

学会了交流,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接纳感悟,在接纳感悟中学会了调整充实和提高,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了成长。

7、专题、专家讲座模式

根据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卫星远程教育、光盘等,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加强教师对理论的理解。使教师能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理论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三)、建章立制,以推动校本教研新进程

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教研的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以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制定出详细、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如:教师培训制度、教研激励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办法、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 比如,我校突出教学常规管理,其中,备课做到三熟悉: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提前一周备课和提前一天备课相结合;上课,要求目标体现、主体确保、方法措施有效、教师行为规范、教学效果达成。

三 校本教研成果及反思

近年来,我校校本教研硕果累累,教师在省部级报纸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xxxxxxx等老师,在各级组织的说评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中荣获各种奖励。xxxxxxxx等教师,在升级联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年中考,我校取得重点高中公助分数线,名列全市第一的辉煌成绩。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校的校本教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角色的转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本研究既然以学校内部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校本研究能否得以落实。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如,教师数量不足,负担过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尚且吃力,开展校本教研更是困难重重。还比如,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研究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一个重点。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总之,校本教研使我校教学在探索中起步,回首过去,我们在校本教研上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教研,在教研中成长。

20xx.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