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单位 姓名 xxx

是否是青年教师 是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以英语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内容,以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每个单元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积极营造适合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合作学习也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xx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xx年代中期至xx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国务院20xx年x月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一年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更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原则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一般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每名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而且组员之间共享正相互依赖。个人责任感是指每名成员对小组成功都负有责任。正相互依赖是一组学生共有的一种认识, 即认识到对组里某个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 对组里某个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个人责任感和正相互依赖是确保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制定小组目标, 进行小组奖励, 分配组员不同的角色、 资料等来确保正相互依赖。而个人责任感可以通过多种办法设计小组活动来提高。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单个进行测验, 完成一项任务, 或根据所学材料写一篇文章; 随机指定组员无准备地回答问题和解释问题; 每个组员主要负责小组项目的一部分等。

2. 合作学习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2.1合作学习法增强了练习口语的机会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给出学生问题的标准答案,结果是高分的英语成绩,却成了“哑巴英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口语

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这样,英语教学就必须给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但是我们目前仍以大班制教学为主,学生口语训练不充分、不到位,因此,把班级分成小组就尤为重要。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教材每个单元主要包含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由易到难,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实践。在每单元教学中设计一种听说课型(Listening and Speaking),在课中设计一个或多个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背景的任务(Task),以便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运用于真实语境,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老师设定话题后,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材料、制订方案,最后汇报成果,课上进行精彩的展示。

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离不开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要交流就离不开“合作”,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交际活动里,也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话占有绝大部分,要想让学生在“学中用”,充分给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更是势在必行。

2.2 合作学习法实施了双向交际活动

传统课堂一方讲、 一方听的交际方式是单向的。学生发言机会不但少, 而且大多是机 械回答固定的问题。而合作学习法实施了双向交际活动。学习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发展了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同时, 为了完成小组任务, 小组成员互相解释、 澄清、 说明、 建议等, 从而广泛展示了语言的多种功能。

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即“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注重个体的人文发展,使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如:有老师教学Let’s eat这一课时,采用了KFC里的学生熟悉、向往的hamburger, hotdog, cake, coke, French fries等实物加以引入课堂,学生的好奇心顿时兴奋起来,不知不觉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而加强与老师的合作,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落实了教学目标。

2.3合作学习法创造了积极、 良好、 宽松的学习环境

传统课堂中, 老师提出问题一般要求立即并且准确的回答。大多数学生, 尤其是性格内向, 学习水平稍低的学生往往羞于在大众面前发言。有的人因不知道答案而焦虑紧张。而合作学习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形式多样的小

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

2.4 合作学习法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

学生在学习中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 这是衡量教学效果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教学中, 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与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 一味依赖于老师。而合作学习法教学特点是启发式, 不再是注入式, 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增强了他们对语言、 对自己及对学习的意识, 从而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中, 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各个小组再一次复习课前分配的任务, 以防在极偶尔的情况下他们没能进行面对面细致的讨论。之后每组选一名成员就讨论题做陈述(p resentat i on)。有关文章整体及细节的问题, 教师可视具体讲课情况而定。可以在讲课前让各组做报告, 也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碰到分配的任务时让小组做报告。老师讲完课后,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可以就这些方面提出问题, 让各个小组当堂分析、 讨论,并鼓励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课文后大量的练习如果一个个对答案, 不但耗时, 而且效果不明显。运用合作学习法, 可以每组负责不同的习题, 之后重点讲解; 或小组内互相帮助,合作完成。教师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可帮忙解决。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翻译、 写作方面的练习, 让小组合作完成。

2.5 合作学习法改变了老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外语课堂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外语学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正如Earl stevick(1980)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成功作用更大。”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习者之间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

合作学习法改变了传统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 “主从关系”“上下级关系” 。老师不再仅仅是语言的灌输者。相反, 他是一名组织者(充分准备分组活动) , 指导者(使学生明了活动的任务与要求) , 监督者(及时发现问题, 适时纠错)和促进者。而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研究者和参与者。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转化为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

3.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在进行小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

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合作学习由于是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展示,它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间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活动过程中团队意识的培养,教给他们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别人陈述观点时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发现别人有了错误或问题不可嘲弄;要学会表扬和赏识他人;学会与别人分享信息等。小组成员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自己的同伴或小组成员实现集体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勉励,充分交流,通过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来共同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扮演以下角色:

3.1决策者:教师决定小组的划分及活动时间,指定组长人选。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 ????

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的“量”的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2—6人。小组长还可由学生推选,既代表学生的看法,又能采纳教师的意见,同时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3.2指挥者:教师安排活动空间、分派职责、指挥组间合作。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成绩、性格特征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实践证明,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应安排好活动场所,让小组成员之间坐得很近,以便他们共用材料,并进行眼神与语言的交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分配给各组员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

3.3解释者:教师解释学习任务、成功的标准以及期望行为。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在展现自己小组作业的同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活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有利于学习集体的形成。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解释课程目标、概念、学习程度等,并给出一些例子以及问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白在小组中该干什么。教师以明确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并明确地告诉学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投入、乐于助人和细心听讲,

鼓励别人参与以及积极主动地提问、请教。

3.4监督者:教师监督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帮助。

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加强巡视,时刻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学习中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予以点拨和纠正。要鼓励个别羞涩,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那些成绩好、理解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耐心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大家平等地交流,充分地讨论与发表意见,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的学习目标,也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各组中巡行,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并给予指导和强化。在学生讨论中出现困难时,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教师的帮助可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引导学生正确选题;(2)介绍科学研究方法;(3)解答学生疑难,提供反馈意见;(4)提供教学辅导资料;(5)穿插性教授合作技巧等。

3.5评价者: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及合作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能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努力,互相帮助的良性竞争机制,而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评价的功能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如态度、能力、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给予恰当而又全面的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思维。

对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评价一般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又以对集体的奖励为主,其目的在于促进集体内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这种奖励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会极大促进学生的成就感和上进心,特别是在高中起始年级效果更佳。除了自评与小组集体评价外,合作学习还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级或分数加评语相结合的形式,上述评价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另外,为了促进全班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教师也可以绘制一张合作学习情况反馈表张贴在教室里,对每次的合作学习成果记录在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小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4、结 语

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同时教师要认真准备, 积极探索, 充实自己的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1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S]。中小学外语教学,20xx,(12):2

[3]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xx,

(2):25

[5]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xx,(4):34

[6]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xx,(10):16—18

[7]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xx,(9):11—13

[8]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第二篇:函授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A0801004 王婵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领域对于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数学的知识也要求更加严密与科学。而对于我们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更加严峻。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的学习数学,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情景 语言 应用 情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可以引领我们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么艰辛,我们都能一如既往的坚持,没有攀登不了的山,没有跨不过去的海洋,只要我们信念坚定,胜利迟早会是我们的。兴趣是原动力,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下面浅谈一下,在我这几年的教书生涯中,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预设,有效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要创设合理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生活经验比较少,但是想象能力丰富,好奇心强,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在讲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用“猴王分饼”讲故事,猴山上的猴子很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第一只小猴1块。第二只小猴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于是,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第二只小猴2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第三只小猴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师继续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教师可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

2.情境创设要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

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他们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具有独创性,并试图解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会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在预设的问题往往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让人恍然大悟。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圆的定义”时,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都会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就会兴奋起来,纷纷说:“不能!这样的轮子无法滚动。”教师接着再问:“那就造成椭圆形状吧!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若是这样,车子会忽高忽低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不会忽高忽低呢?”学生又一次活跃起来,纷纷议论,最终找到了答案“因为原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样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圆的定义,学生也乐学期中,韵味无穷。

合理的创设生活中的情景,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入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创设和谐课堂,数学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式的教学,充分说明了数学的学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合作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之上的讨论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捕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真知。

二、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艺术语言可

以活跃课堂、升华教学。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

1.数学语言讲究科学性和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准确的语言代表着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尤其数学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

数学教学语言具有学术性强的特征,因此数学语言是科学语言,教师在使用数学语言时,一定要做到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要使用科学的数学专业术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不可以出现科学漏洞,否则就不具严密的特性了。

例如我们在圆周长的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研究这样的一个问题:圆的周长与该圆直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动手实践,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发现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特殊的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用分数表示,因此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用的常常是圆周率的近似值3.14,所以学生就会错误的认为:圆的周长是该圆直径的3.14倍。这种说法对吗?从数学的严密性要求上来说,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它不具科学性,因为圆的周长与该圆直径有着一个专用的术语——圆周率,虽然无法用数据完全地表述出具体的倍数,但却可以用字母π来代替。这时,就要求教师使用科学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规范总结:圆的周长是该圆直径的π倍,而不是3.14倍。我们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选用了圆周率的近似值而已。

这个案例很充分的告诉我们在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中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严密的推理论证,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就像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所有的数学结论,公式,定理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反复验证,总结归纳出来。存在就是合理,我们除了能说明它的存在性之外,还应该知道,事情的存在都有它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尊重它的科学性。

2.数学语言是一门艺术的语言:

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讲解中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麦粒问题》:印度有一个国王在输棋后答应送别人一些麦子,数量为在棋盘上的空格上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以后每格是前一格的2倍,这样相加的总和。最终让国王惊世骇俗。因为以此要求的麦子加起来的印度几十年的麦子加起来还要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让学生对数列的求和产生了兴趣,进而去渴求更深一层的探索和学习。

又例如在数学史上19xx年提到的‘理发师悖论’有一个手艺高超的理发师他说:给且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那请问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吗?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既能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又能把学生领进华美的数学殿堂,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终生追求目标。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语言艺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得心应手。

三、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数学问题,我们在去商店买东西时,给售货员100元,买了一箱牛奶花了38元,售货员应该找回多少元钱呢?我们要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筒,要用多少纸皮呢?等等,这些哪个不与数学密切相关呢?而在我们的数学中,一秒是多长?一百万有多大?哪个不与生活密切相关呢?

1.动手操作,感知数学源于生活;

[案例]: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我们眼中的圆柱体,画出来为什么会是一个长方形呢?有一位老师做得很好,她拿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用手电筒的光照射过去,映在白纸上,确实在白纸上映出来的就是一个长方形;直接形象,比起让学生去空洞的想象好很多,至少影响深刻.

2.数学应用于生活;

[案例]: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的水井,让学生求出用水泥粉刷这个水井,需要粉刷多大面积?学生一开始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水井要不要粉刷盖子啊?老师把这

个问题巧妙的转向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很快的得出结论.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两种结论:有的同学说要粉刷一个侧面,有的说要粉刷两个面,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争论不休.到底是哪一种对呢?老师问学生,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这时要粉刷一个面的同学说:老师,水井是用来积水的,如果把底面给粉刷上了,那水从哪里上来呢?所以应该不用粉刷底面.这时,全班掌声响起,就这样,一节课在争论中得出结论,怎么会没有学习的兴趣呢?这样一个抽象的公式应用,不也灵活的掌握其中的变化了吗!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师应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实实在在的事物来讲解课本上的文化知识,不“照本宣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是个自我满足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力,枯燥的数学也能变得有趣味,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数学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四、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重视数学中的美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人都说数学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其实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却蕴涵了不少哲学思想和美学价植,而这些思想和价植却是隐性的、潜在的,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和发现。数学仅管枯燥但并不乏味,它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也有对称美、比例美、和谐美、简洁美等,就对称美而言,代数中有多项式对称、方程对称和恒等式对称,几何中有图形对称、轴对称、面对称、旋转对称图等等。简洁美体现的是数学的计算、论证或表达应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和谐美体现了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统一关系。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就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美的比例,艺术家利用它能够塑造另人赞叹的艺术珍品。

2.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即“德育”,是充满感情和爱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问题学生”或“学困生”的教育更需要教师情感的大量投入,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为意志品格相对较弱,对学习缺乏耐心和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思进取,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之人。要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一出生开始,人的一生就从那呀呀学语开始,当你迈出第一步,命运之神就将时刻眷顾着我们,我们是人,而非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正确对待过错。正确看待一个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作为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我们的受教育者,用我们的博爱感化他,用我们的耐心引导他,相信将来,他能改过自新。

相信大家都听过《老禅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布,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的和尚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倾,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罚。

出乎意料之外,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想:老禅师都可以这样做,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份耐心与爱心,关注我们后进生的成长过程,予以提醒,予以鼓励和关怀?如果我们可以,我相信,我们的后进生一定会有进步。

因此,我们对他们应多一点爱心和鼓励,少一点呵斥和指责,更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而应该

多与他们交流与沟通,做他们的朋友,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老师一个温暖的眼神或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关注,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我们还要用爱心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和自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与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认识,甚至重新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为自己崇高理想而不懈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多方面的观察和评价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张增仁 重视中学数学的美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福建中学数学 20xx年7期 校本培训教材 让教育充满智慧

童景平 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