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改革

--------------------------------------------------------------------------------

发表日期:20xx年x月x日出处:基础教学研究 20xx.4 作者:成海涛(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已经有270位读者读过此文

摘要:在职教领域,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不被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红楼梦》一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以此为例,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改革

《大学语文》教材《宝玉挨打》的课堂设计

激趣阶段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在屏幕慢速、逐一投影出一系列人物画像(教师备课时精心搜集的《红楼梦》中宝玉及金陵十二钗),并提问:“看看谁能猜出她们分别是谁并准确说出她们的名字。”该问题设计的目的有两点:(1)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斗志。由此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讲名著就要学生先行阅读的沉闷课堂教学氛围。(2)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沟通交流能力。对于已经接受过高中教育的高职学生而言,《红楼梦》中的一些篇目肯定已学过,也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但大部分学生的了解还欠全面、欠深入。面对一组生动形象的人物画像,学生会猜测出不同的答案,这不仅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需要学生调动原有的人物认识和积累的相关知识去做判断、鉴别。对于不确定的答案,他们还会彼此交流看法,聆听他人的意见并作进一步的判断。激趣阶段显见的目的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心理基础。但在此处,教师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入了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之中。在此阶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画面和问题的设计,问浅了,学生觉得问题无聊、教师没水平,会不屑于搭理;问深了,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冷场,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样达不到激趣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比较下面的画面设计和问题设计,其效果就相对欠佳。画面设计:呈现一本经典的书籍———《红楼梦》,设计问题一:“同学们知道这是本什么书吗?”这个问题就问浅了,学生感觉你把他们当成了白痴;设计问题二:“大家都看过这部书吗?以它来改编拍摄的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吗?”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思考价值,闭上眼睛说实话就行了;设计问题三:“你们喜欢看这部书吗?谁能说说书中人物的动人故事?”这个问题问的范围太大,回答的弹性太大,让人感觉一时无从说起,要遇上个“红楼迷”,也可能会娓娓道来,到下课问题还没回答完。

任务布置阶段此阶段,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篇目的内容,设计若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开展学习。其操作步骤如下:(1)教师承上启下发问。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红楼梦》里贾宝玉及金陵十二钗的画像,这12个生活在封建时代深院豪门里的女性,以你的眼光看,你最喜欢哪一个?(2)根据每个学生的答案将学生现场分组。(3)分组后,教师布置每组必须完成的任务:①以你喜欢的人物名字命名该组,课堂交流时表明身份,如“黛玉组”、“湘云组”等。②网络搜索该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轶事,了解该人物的性格特

征。③在认识、了解该人物的基础上重新选择是否还喜欢她,说出喜欢或不再喜欢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④阅读教材选文,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依你看,宝玉是否该打?如果宝玉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件事情?⑤阅读教材选文,在宝玉挨打时和挨打后,好几个女人哭了,试比较描写她们哭态的句子,判断各人的地位及性格特征。此阶段采取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是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任务量和难度要适中,任务内容要明确,任务要求要清楚,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二是要根据学生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给出提示,比如提示任务分工建议、资料搜索工具、相关网站网址、信息搜集与整理的技巧等,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怎么做”,其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展开。(4)各组获取学习任务、明确具体要求后,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任务准备与完成阶段任务准备包括:组内人员分工与合作的准备、场地及使用工具的准备、相关信息与佐证材料的准备等。此阶段名为“准备”,实则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次重点,它可以较为全面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字加工整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轻视此准备过程。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注意:首先,要跟进检查,及时了解各小组任务完成的进度和完成的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其次,对任务完成较慢的小组给予必要的现场指导,对偏题或跑题的趋势予以及时的提示和调节,帮助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再次,对学生在此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提前有所准备,有相应的对策,能协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此阶段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将直接反映到下一个环节,影响下一个环节的课堂效果。

交流分享学习阶段交流分享阶段是本次课的重头戏,其主要操作步骤是:(1)各组推选发言人一名,代表本组表明观点或看法,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能打动或说服听众为最佳。交流形式除主讲外,还鼓励灵活创新,可配合自制的专题电子文档资料等进行介绍和解说,各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另配电脑操作员、记录员等其他角色。(2)其他各组注意做好聆听和记录工作,充分收集对方给予的信息和知识,或补充,或纠正自己的认识,或捕捉对方发言的错、漏,及时修改、调整本组的发言汇报材料。这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提高认识、不断丰富知识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聆听能力、思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较为充分、较为实在的锻炼,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学生将来不可或缺的职业核心能力。(3)教师在学生发言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当组织者、听众、导引员、裁判等多重角色,要引导学生在一个课堂专题之下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整个交流、分享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本身有扎实、良好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及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把握能力,课堂也许会失控,变得混乱;没有开放的心态,也许难以接受学生的“离经叛道”和“胡言乱语”;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对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就无从辨真伪;没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头脑,就难以应对随时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总结提升阶段总结提升阶段是实施一次完整课堂教学的需要,其具体内容和操作可以视上一阶段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前面的发言、讨论已经比较深入和充分,那么教师只需要指导学生对观点和认识加以概括、整理,使大量的知识信息系统化、条理清晰,便于记忆,更便于运用。如果前面的发言、讨论不尽如人意,则此阶段教师就要“纠错”(错误的认识和信息)、或“补漏”(被忽略的重要知识和信息)、或“引领”(必须掌握的、重要的知识和信息)、或“提升”(深层的、更高的、更新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量设计一些课外任务,以帮助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思考与启迪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这样一些改革和创新。

以学生为主的“学”替代了以教师为主的“教”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听、记、抄,他们必须要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寻找、自己甄别和判断,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更多地是靠自己,靠相互的帮忙合作,再没有教师加工好的、现成的东西摆在面前,自己不去做就会“饿死”,自己只要积极、勤快就会收获甚丰。这种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以“能力的培养”替代了“知识的积累”以往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比较强调知识的积累,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记录,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除了“记”就是“背”,所以,他们厌倦语文,觉得语文越来越没用,他们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语文能力去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以任务为导向来设计的新的语文课堂,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它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平台,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和知识,同时,更要具备获取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渠道和方法。它让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同时知道如何更多、更好地去习得知识。职业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养成,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以连贯的课堂任务涵盖了独立、分散的知识点根据既定篇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去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文科课程不比工科,《语文》课要把一个个知识点设计为课堂教学任务有较大的难度,如果要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完成、量度适中、难度适中、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实用价值的课堂教学任务,更是难上加难。不花心思、因循守旧地教学,最终就会使《语文》在职业教育中变得不合时宜、无足轻重。比如,让学生“快速浏览《红楼梦》全书,了解其主要人物及故事”,这可以作为一个任务,但它设计出来却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完成,即使把该任务缩减为“阅读一章”,学生也不好完成。又比如,将任务设计为“搜索并阅读名家对《红楼梦》的评介,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任务设计表面看似乎是把一些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了,但实际上,任务内容空洞,且前后没有必然的连贯,学生不看专家的评论也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也可以看了专家的评论之后,说“我完全赞同某人的看法”,而不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任务就大打折扣。

学习内容多元化,交流方式多样化,提高了课堂互动效率不少教师对课堂互动都有认识和研究,笔者认为课堂互动需要凭借一些手段和技巧才能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而不只是表面的热闹。比如,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理解为课堂互动,以为自己问得多、学生答得响就是互动的效果好,这是对互动的误解。真正的互动,不是教师把自己该讲、该做的事转嫁给学生去讲、去做,而是要大家共同参与、彼此互相启发,相互交流协作,所以,真正的互动是每一个人不但要动嘴巴说,还要动脑筋想、动手去做、动心去感悟和体验。正因为互动的课堂是大家参与、集思广益的课堂,所以,它需要有开放的态度,允许多元化的学习和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表达。在这样的课堂中,你的思维是自由自主的,你可以喜欢林黛玉,你也可以不喜欢林黛玉;你可以把你喜欢的林黛玉画出来,你也可以把她说出来、唱出来、写出来。试想,如果一堂课大家都只能谈林黛玉而不许谈薛宝钗,那也许有人能动

起来,而有人就动不起来了;又或者只允许你说,而不让你看,不让你摸,这样的课堂再热闹也会显得单调,互动的效果肯定会受影响。

通过对《大学语文》课《宝玉挨打》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职业教育中的确存在着“基础课程不如专业课程重要”的错误认识,已经出现不断压缩基础课程去弥补专业课程课时不足的现象。但是人才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语文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如果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课程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牢记“教无定法”,科学地重组基础课的课程体系,不断摸索、创新出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等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柏勋.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信息处理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人合作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5]孟宪平.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J].职教通讯,20xx,(1).

作者简介:成海涛(1970—),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

 

第二篇:大学语文作文

漓江游记

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就来到了景色名扬天下的人间仙境??美丽宜人的桂林。 桂林的山水,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秀丽的群山,荡漾着翡翠般的水,实在是世界少有。清澈的漓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得让人心醉神迷,可以说是画中有诗。这景似一首绚丽的小诗,在心头旋绕;这景似一支清亮的歌,让人迷倒。

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生命体,那么漓江绝对是桂林的灵魂。

漓江的水清澈见底,使漓江美誉天下,跨上游船,开始了漓江游。随着游船的行驶,游客纷纷来到甲板上。两岸绵延不断的青山、郁郁葱葱的绿树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漓江中,仿佛是人在“画”中游。

在漓江游程中,绿水、青山、倒影,构成了一个绿的世界,展现出以绿为魂,以水为魄的大自然生态美。漓江两岸奇峰林立,小岛上的农村、田园错落分布。两岸石山连绵不绝,奇峰巍峨耸立,土岭茂林、田野、山庄、渔村随处可见,给画卷添上了优美的田园色彩。 舟游漓江,使人赏心悦目,又能陶冶情操。可以说是:“漓江绝秀天下无”。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啊!

此时,我们迎来了漓江五大景:“杨堤飞瀑、浪石烟雨、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兴坪家境。”

而如梦如幻的五指山,远远望去就像人伸展的手掌,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前面出现了充满神奇的“九马画山”。在倒削如平的山的侧面,天然地刻画着九匹骏马。传说中,将来中状元的人才能有眼力可以看出山上的九匹马,中榜眼的可以看出七匹马,而普通人只能看出两、三匹马。游客们争先恐后地涌到甲板前,专心致志地数起马来,争着做状元呢。 船走景移,在人们的一片赞美声中,不知不觉船到了终点,所有的游客边回头便依依不舍地告别这美丽的漓江,告别漓江那美丽的山和水。用“美”这个字来说漓江,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漓江山水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迟迟不愿离开码头。而后的月亮山的月亮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变化着它的阴晴圆缺同样让人回味持久,还有传说中的刘三姐唱歌的地方??“大槐树”让人是眼见为实??

桂林的山水永远是那么美丽,永远是那么年青,永远是那么出众,永远充满着诗情画意

在这里,我们见证万年前桂林人的生活,品味灵山秀水后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在这里,我们一起见识现代社会原始部落的粗犷,感觉率真淳朴的土人带给我们神秘和玄奇。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漓江真遗憾。漓江游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终身难忘。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漓江的江水不再似白天那么碧波荡漾了,但江两岸的彩灯却把它照射得色彩斑斓,因而更显现出了它的神秘之美。

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了游轮,那时,游轮内的灯还是开着的,所以,我就感到这时的漓江什么意思都没有,也一点都不美丽,反而变得黑压压的。

只听“砰”的一声,船动了几下,离开了码头,船内的灯顿时熄灭了,这时的漓江却忽然显得异常的美丽。两岸旁的彩灯倒映在江中,使漓江显得亮丽多彩。湖心岛上的喷泉不停地舞动着,它们时而喷得高,时而喷得低,时而把水喷向水轴中心,时而把水喷进漓江??

我们刚好经过那里,它的水柱又正好向漓江的方向喷涌而来,船上的游客有的捂住了双眼,有的赶忙拿起照相机拍摄,还有的依然在那说笑谈天??我又听见“哗”的一声,水柱落入江中,泛起了洁白的水花。

游轮穿过了几座大桥,越过了几簇波浪,来到了一个大铁门前,只见铁门慢慢地打开,船也慢悠悠地驶了进去。船驶进去后,大铁门又关上了,而船前又是一堵比船高出好几倍的铁墙,飞都飞不过去,更别提驶过去了,是撞也撞不得,跳也跳不过,不会我们都要被关在这里了吧?这时,几个放水管同时工作,一齐往这里面放水,“妈呀,我们会被淹死的!”我焦急害怕地想。只见水面慢慢升了起来,船底不停地冒泡,“咕噜噜,咕噜噜”地,好像船底有条巨大的鱼在吐炮呼吸。水放呀放,船升呀升,转眼间,刚才还在我们头上的大铁门已降到我们的眼前来了。等水把大铁门完全淹没时,我们的船又向前驶去。真是太神奇了!

我看后,惊叹不已,便马上跑到甲板上,把头探出去一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江边的复式小别墅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皎洁的月光下,象鼻山、老人山、叠彩山屹立在江面上。叠彩山上的摘星亭也发出了温和的光芒,织女星就在摘星亭的正上方,她好像在看着来往的船只,思念着她的牛郎??

远处,日月双塔交相辉映,日塔金碧辉煌,月塔晶莹剔透。水面被它们照得夺目无比,一弯明月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周围的群星也羞涩地把自己藏进了淡云之中??

啊,漓江的江水真清啊,清得能一眼望到底;漓江的山真秀啊,秀得让人流连忘返;漓江的塔真奇啊,奇得让你似乎进入了梦幻的世界。漓江的夜色真是美不胜收!

一、漓江泛舟

从杨堤码头上船,沿漓江而行,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站在甲板上放眼一望,所见之景无一不是一副天然的山水画。记得《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有一组排比与比喻的范本句“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桂林的山真秀啊...”,看着眼前的景致,回想这些句子,觉得这些语言还不能完全形容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把山与水分开来欣赏。如单论山的“奇秀险”,在西部山区也有很多这样特质的山,但这些山旁没有江水围绕,少了一分灵气;如单论水的“绿静清”,在东部平原也有很多这样的湖泊,但湖水不像江水是流动的,而且水边没有山峰耸立,少了一分灵性。长江三峡倒是有山有水,但三峡的山是雄浑的,三峡的水是奔腾的,感觉像是一位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而眼前的桂林山水,山是小巧的,水是盈盈的,感觉像是一位柔美的姑娘。

桂林山水是轻灵的,古人云“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船行江上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桂林山水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水墨画特质的,山峰不像一般的山是连绵的,而是平地而起断开的,极富层次感,近处山峰间露出远处淡淡的山峰,再显出再远处隐隐的山峰,山峰下漓江欢快地流着,这副画面立刻就生动了起来。一路行船漓江的水都是清澈见底,阳光照射在水面时,由于水的透明度好,江面上幻化出种种美妙的水纹,对于久居重庆的我们来讲,见到这样纯净的江水尤其觉得稀奇。

人们根据山峰的不同形状取了很多名字,船上的导游一直在讲解这像“鲤鱼挂壁”那像“童子拜观音”等等,最出名的就是“九马画山”,说周总理三分钟能看出九匹马,陈毅副总理只能看出八匹马。我倒觉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让我们见仁见智好了,桂林山水纯粹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用不着非得按自己的想法取名字,像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又所谓“赏心悦目”,只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这美好的山水,让自己的心情也美好起来,从而

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也这就足够了。

相关推荐